每周詩語丨讓喜慶之鵲 敲開你的幸福之門丨語音播報
盛夏時節,公園裡的喜鵲在枝頭唱著快樂的歌謠。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里,喜鵲蘊含著好運以及幸福的美好寓意。出門的時候,如果有幸看見了枝頭的喜鵲,那就是「出門見喜」。從事文藝創作的人,如果知名度暴漲,那就叫做「聲名鵲起」。
東漢時期的學者應劭在《風俗通》中記載:「織女七夕渡河,使鵲為橋」。相傳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成群結隊的喜鵲便會飛越銀河,以身為橋,讓分隔兩岸的牛郎織女得以相見。
此後,人們便用「鵲橋相會」這個成語來比喻情侶或者夫妻在久別之後的重逢。宋詞里有一個著名的詞牌名,叫做《鵲橋仙》,便取自鵲橋相會的典故。
古人們寫喜鵲的詩詞有很多,從唐代詩人白居易筆下的「有喜鵲頻語,無機鷗不驚」,到宋代詩人黃庭堅筆下的「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喜鵲因其美好的文化內涵而成為了大文豪們所歌詠的對象。在這數量眾多的詩歌作品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清朝乾隆皇帝親筆寫下的同名詩詞《喜鵲》。
乾隆在詩中寫道:「喜鵲聲唶唶,俗雲報喜鳴」。喜鵲在枝頭鳴叫,人們說這預示著好事來臨。從藝術鑒賞的角度來看,這首《喜鵲》和白居易以及黃庭堅等人的作品相比,的確有所欠缺。
但由於此詩是一國之君的乾隆皇帝親筆所寫,因此在當時具備著廣泛的影響力。喜鵲報喜的文化形象,也因為乾隆皇帝的免費宣傳而更加深入人心。
人們喜歡喜鵲,認為它是喜慶吉祥的象徵。「今日喜時聞喜鵲,昨宵燈下拜燈花」,聽到了喜鵲的叫聲就會有好事發生,這種說法至今都在廣為流傳。
此詩的作者是晚唐女詩人魚玄機,她一生蕙質蘭心,年輕的時候嫁給唐宣宗時期的狀元郎李億為妾,可婚後不被正妻所容,後來她便離開夫家,來到長安咸宜觀出家當了一位女道士。
喜鵲大都成雙成對地出現在枝頭,喜鵲的叫聲聽上去也像是鳥兒之間的甜言蜜語,因此民間將其視為愛情之鳥。詩人魚玄機的一生,就好像追逐愛情的喜鵲一樣,因為愛情而興,最後又因為愛情而亡。
身陷愛情之中的女子,不免要思念遠方的情人。她們把枝頭鳴唱的喜鵲,當成了心上人將要回家的信號。「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五代時期的南唐,流行著鬥鴨的習俗。鬥鴨台當時是達官顯貴們休閑娛樂的場所,就好像後世的鬥雞台和鬥牛場一樣。
花容月貌的妙齡少女,一個人依靠在鬥鴨台的欄杆旁邊,思念著身在遠方的心上人。她抬頭看到喜鵲落在枝頭鳴叫,頓時喜上眉梢,因為這預示著心上人即將回到自己的身邊。
喜鵲望歸,已經成為了唐詩宋詞里一個著名的文化符號。唐代詩人劉希夷認為「今朝喜鵲傍人飛,應是狂夫走馬歸」,而詩人李紳則寫下「想得心知近寒食,潛聽喜鵲望歸來」。時至今日,我國很多地區還流傳著「喜鵲叫,客人到」的民間諺語。
喜鵲築巢,預示著安居樂業;喜鵲登門,預示著喜上加喜。喜鵲,是象徵著吉祥好運的喜慶之鵲,如果它來到了你的身邊,幸福也會輕輕敲開你生活的門。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