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星球體積是否有臨界點

星球體積是否有臨界點

星球體積是否有臨界點,一定體積以上必須是恆星嗎?

一般體積並不是能發展成恆星的硬性指標,而質量才是,在天體的形成過程中,只有超過了臨界質量的岩石質天體才能用引力留住更多的輕元素,您沒有看錯,是「輕」元素,其實大部分就是氫元素,因為在恆星未來的燃燒過程中,只有氫元素才能為其在主序星階段提供核聚變原料!

除第一代恆星以外二代或者三代恆星的內核無一不是固態內核!這是由於上一代恆星超新星爆發後的星雲物質中,金屬元素(天文意義上認為除了氫元和氦之外其他都是金屬元素)佔了很大一部分,作為質量中心這些金屬元素無疑佔了絕對優勢,因此天體成長過程中它們作為基石是肯定的!

當這個天體足夠大,留住足夠多的輕元素氣體時,如果成長到木星質量的13倍以上那麼其內部的溫度和壓力足夠點燃氘聚變,成為一顆臨界狀態的褐矮星,但比較可惜的是氘元素丰度並不高,其燃燒時間一般不超過5000萬至1億年!剛好最近太陽系附近觀測到一顆12倍木星質量的流浪行星,如下圖:

最新觀測發現的WISEA J114724.10?204021.3,它沒有主恆星,在太空中自由漂浮,科學家認為它最初可能是一顆低質量褐矮星(12倍木星質量)。很可惜,就差那麼一點點與褐矮星失之交臂!

如果這個天體繼續成長,到達木星的80倍質量以上時其內部的溫度與壓力將足夠點燃氫元素聚變,成為一顆入門的恆星--紅矮星,不要小看紅矮星,它應該是宇宙中最長壽的發光天體了,壽命高達200-300億年!我們的鄰居比鄰星就是一顆典型的紅矮星。

假如這個天體達到0.8個太陽質量以上,那麼就和我們太陽一樣,成為標準的黃矮星別以為我們太陽就是最好的,從黃矮星開始後期會膨脹成紅巨星,再後就是白矮星+行星狀星雲,這可不是好事,因為紅巨星會將原來在宜居帶內的行星統統燒成地獄!

太陽的未來,地球前景不妙!其實紅矮星才是最適合宜居的恆星,因為終其一生都不會大發脾氣,不會對它的子民下手.....

再往上...就是超巨星、藍超巨星.....越大的質量壽命將越短其劇烈的核聚變將讓其過快的耗完氫元素成為紅巨星,最後在超新星爆發中走完匆匆一生!

大麥哲倫蜘蛛星雲中的藍特超巨星,太陽質量的265-350倍,如果未來發展到紅巨星將是如何巨大的天體!

而盾牌座的UY則是一顆超級紅巨星,當然體積上比上面那個藍特超巨星還要大一些,如果放在太陽系裡其直徑能達到土星軌道附近!但其質量並沒有太大,為太陽的32倍左右!

留言您的看法!幫小編轉發讓更多人看見~!謝謝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水人生 的精彩文章:

四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的區別
人類存在1億年後會發生什麼呢?腦洞大開

TAG:風水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