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歷2008,那些永留心間的奧運記憶

親歷2008,那些永留心間的奧運記憶

2018年8月8日,距離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十年前的今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座被稱為「鳥巢」的國家體育場里,華燈燦爛,流光溢彩。

十年前的那個夏天,奧運會成了所有中國人共同的話題,從震撼人心的開幕式到精彩紛呈的賽事,從中國奧運健兒的突破到運動員的「顏值大比拼」,從極具中國特色的「金鑲玉」到活潑可愛的奧運福娃,北京奧運會的一個個元素、一個個片段,至今依然讓人回味無窮。

十年後的今天,我們邀請到北京奧運會親歷者,他們是賽場拼搏的運動員,是公正嚴謹的裁判員,是默默奉獻的志願者,還是輾轉賽場的痴迷觀眾……當記憶碎片彙集成冊,我們依然能從他們的隻言片語中感受到,那年那月,那場奧運會中,全體國人的情感都匯聚成一個詞——「自豪」。

開幕式工作人員

李建平:參與一場震撼靈魂的視聽盛宴

十年前:北京奧運開幕式缶陣表演《擊缶而歌》編導者之一山西省武警總隊文工團團長

十年後: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講師

提起2008年北京奧運會,不得不提開幕式上2008名擊缶手的缶陣表演《擊缶而歌》,倒計時方式的完美展現,如同滾雷般震撼人心,向世人展現了中國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作為這場缶陣表演的編導者之一,回想起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李建平感慨很深。

2007年11月,46歲的李建平應北京奧運會籌辦組之邀來到北京。他懂鼓——出生在山西的他,當時是山西省武警總隊文工團團長兼省鑼鼓協會副會長。他懂得鼓樂的節奏,從10多歲到46歲,他不摸鼓的天數很少。

為了達到導演張藝謀和執行導演張繼鋼對鼓樂表演的要求——別開生面,另創一家,且展現出泱泱大國的好客風範,李建平和團隊成員長時間沉浸在「煎熬」當中。從找「鼓」、訓練、到磨合、排演,經歷挨罵、委屈,一次次被否定,一次次創新改進,千錘百鍊……歷時9個月,最終為全世界呈現一場震撼靈魂的視聽盛宴。

奧運會之後,李建平回到山西,後來趕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招聘,李建平報名了。奧運會的經歷,讓他記住了經典,記住了精品,更激發和鼓勵他對工作、對藝術的不斷追求和探索。

經過層層選拔考核,最終成為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的一名教師。給學生們授課之餘,他還經常帶領學生們到基層部隊實踐,到哨所、邊關部隊慰問演出,並指導幫助基層部隊組織文化活動。

八年多的執教生涯,既是教書育人的過程,也是自己不斷學習提高的過程。通過和專家的學習交流,李建平逐漸找見了自己工作和追求的新方向,也摸索著新時代下,如何開展基層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如何用文化的力量影響基層工作。

8月8日上午,李建平發了一條朋友圈:轉瞬十年,記住經典,記住艱難,記住友情,記住輝煌。

一段寶貴的經歷,有時可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追求。

志願者

王藝陶那份榮耀仍然在胸中激蕩

十年前:中國戲曲學院大一學生、北京丰台壘球場志願者

十年後:重慶師範大學教師

記得2008年時,王藝陶是中國戲曲學院剛入學的大一新生。剛從山西到北京本來就很興奮,又趕上了奧運盛況,她心裡萌生一個想法:如果能參與奧運、服務奧運,該是多麼光榮的事情。

王藝陶開始留意如何報名奧運志願者,每天下課以後去計算機房補充奧運知識。參加完考試後,收到通知的大多是大二大三的師哥師姐,她渴望的心也漸漸涼了。等了好多天,王藝陶終於在一個早上收到學生處老師的通知,說考慮到大家的熱情,學校選了幾名優秀的大一新生,讓大家努力。這樣,王藝陶成了正式的奧運志願者。

培訓過後,王藝陶被分到了丰台壘球場的觀眾服務崗位。那年暑假特別炎熱,大家戲言:在門口工作是桑拿,在看台服務是鐵板燒。雖然大家嘴裡這麼說,但每次崗位輪換都是樂樂呵呵地去。有一天雨下得特別大,鞋子、褲子都濕透了,大家都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涉水而行時還將自己想像成浣紗而歸的少年,撥開想像中的蓮葉,念一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志願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半月,但只要看到天藍色上衣,灰色褲子,銀色黃色相間鞋子的志願者,大家都會互相鼓勵,互相幫助。誰沒有時間吃飯,就有人主動表示多頂一會兒;誰中暑了,就被派到比較輕鬆的崗位……那時,把年輕的志願者們凝聚在一起的是國家昌盛、富強,匯聚八方好友的自豪感和榮譽感。現在大家雖然各奔天涯,但那份榮耀仍然激蕩在胸中,鼓勵大家不斷前行。

十年過去了,從前的大一新生現在已經博士畢業,「我家大門常打開」的包容,奧運永不服輸,堅持到底的拼搏,青年強則國家強的話語,仍然激勵王藝陶砥礪前行。

孫豐俊:最晚一天工作至次日凌晨

十年前:中國戲曲學院大一學生、北京丰台壘球場志願者

十年後:河北傳媒學院教師

2008年8月,孫豐俊擔任北京奧運會丰台壘球場的賽會志願者,丰台壘球場是女子壘球比賽場地。當時全部志願者分上午班和下午班,他是下午班志願者,下午的比賽五點開始,他們每天下午一點半從學校發車前往豐壘,在公共部署區準備一下,不到三點下午班就全部到崗。

當時孫豐俊是丰台壘球場北門區志願者,主要負責檢票與人流控制。三點半之後人流量會達到高潮,一直持續到五點二十左右。入場時間,正值盛夏最熱的時間,最需要注意的是安撫入場觀眾的情緒,提醒他們不要著急。六點之後是晚飯時間,北門下午班一共二十幾個人,分批吃飯。這時候門區偶爾會有觀眾進場離場,相對輕鬆,所以這時一部分志願者會去支援場地內看台。比賽快結束的時候,觀眾陸續開始離場,門區又緊張起來了。一般比賽結束時間晚上九點之後了,天已經黑了,沒有路燈,他們需要為離場觀眾指路。

孫豐俊至今記得,有一場原本七局的比賽足足加賽了6局才決出勝負,那天比賽結束都11點了。離場的觀眾,已經沒有了入場時的焦躁,不管主隊輸贏,大都比較興奮。這時,他看到了在奧運會中,參與真的比輸贏更重要。觀眾離場後,門區志願者一天的工作也結束了,最後再到公共部署區簡單總結一下乘坐大巴回到學校,到達宿舍時已是凌晨……

武倩:從未進場看過一場比賽,內心卻一次次澎湃

十年前:北京城市學院大二學生、北京科技大學柔道跆拳道館志願者

十年後:山西雲媒體編輯

回首十年,難以忘懷 。2008年,武倩有幸能作為一名志願者,服務奧運,參與奧運,至今想到,深感榮耀。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那時的她還沒有想到,自己若干年後可以親身參與到這場體育盛會中。小時候對於奧運會的印象,還限於電視上看到的各個國家的運動員們在賽場上為國爭光,爭金奪銀。當時,哪會在意賽場之外的事情。而當武倩真的以一名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的身份,參與到奧運會中,才發現原來一場那麼精彩的比賽,在幕後居然還有那麼多工作人員在辛苦付出。

武倩只是萬千志願者中的普通一員。10年一瞬,她至今仍然記得與北京奧運會相關的每一個畫面。收到賽會志願者錄用通知書時,興奮激動、壯志滿滿;作為柔道場地誌願者,時刻關注器材是否擺放到位、場內秩序是否井然;恪守職責、堅守崗位,從未進場看過一場比賽,只能從一次次響起的國歌聲中感受心潮澎湃;十六天之中,披星戴月往返於學校和場館之間……這一切,交織的是欣喜,更多的是欣慰,甚至是熱淚滂沱的情感。

觀眾

張海明:瘋狂體育迷曾被警察誤當「黃牛」

十年前:瘋狂體育迷

十年後:他心依舊

2008年北京奧運會帶給每個中國人太多難忘的記憶,對於山西體育迷張海明來說更是如此。

猶記得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從那一天開始,張海明想去現場看比賽的願望就沒有停過。七年後,他發動全家,通過銀行、互聯網甚至「黃牛」各種渠道買票。瞞著老婆花一萬塊買了8張黃牛票,卻笑稱:「花錢的時候心疼,進到場館就不疼了。」

肯「下血本」,必定是體育狂人。沒錯,張海明上學時就喜歡踢足球,工作後還經常參加羽毛球、游泳等活動。北京奧運會還未開始,張海明就做足了準備。 為了記錄精彩瞬間,他把高清攝像機、數碼相機全部收入囊中,家門還沒出就花了一萬多。

準備做充足了,立刻踏上行程,本以為只是太原和北京兩地奔波,沒想到奧運會的比賽場地可不止在北京。「買票時沒注意,後來才發現在上海。」但張海明並沒有因為這一「烏龍事件「影響心情,那是他最喜歡的足球比賽,奈及利亞對陣比利時的男足半決賽。

游泳、足球、羽毛球......北京奧運的各類比賽張海明都看了個遍,也遇到了許多有趣的事和人。他和朋友們一度被警察誤認為是票販子,請進了派出所;用自己並不流暢的英文和國外觀眾交流,收穫頗豐。

十年不過彈指一揮間,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的盛況至今仍留存腦海。2008年8月8日晚8點,腳印形狀的煙花在鳥巢上空綻放,帶著新的夢想與期望一步步走來。

十年後的今天,2018年8月8日晚8點,山西體育中心紅燈籠體育場內,同樣有一場盛大的體育賽事將拉開序幕。當年的體育狂人張海明,會為今年的省運會再次狂熱。這一次,他一定會在看台上,為家鄉的體育健兒吶喊助威。

采寫:王清文 鞏彥翡 武倩 田詩桐

編輯:武雷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雲媒體 的精彩文章:

志願填報,院校排名只是參考,這些標準才是你必須知道的!
山西打擊「套路貸」打響「第一槍」 揭秘「套路貸」有啥套路

TAG:山西雲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