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院」改為「大學」的背後,有著怎樣的好處?

「學院」改為「大學」的背後,有著怎樣的好處?

我國的高等教育領域有一個獨特的現象,這就是很多高校熱衷於更改校名。改名的方法可謂多種多樣,地方變大區、行業變綜合,「理工」、「科技」、「財經」等詞一度受到高校「追捧」。當然,最讓人激動的莫過於「學院」改「大學」。

繼南京審計學院、中國計量學院被批准更名為南京審計大學和中國計量大學後,教育部於今年又批准16所學院更名為大學。有些學校為了將名字改的更為霸氣,可謂是「絞盡腦汁」。比如,今年泰山醫學院就將校名更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名號大有蓋過原山東醫科大學之勢。

有的高校為了更為一個好名字,可算是「來回折騰」。

比如廣東技術師範學院。該校原名廣東民族學院,後改名為廣東職業技術師範學院。「職業」二字又總被人誤會成高職學校,於是再次更名為現名。但是這個名字效果似乎依舊不好,該校又向教育部申請更名為廣東技術師範大學,不過遺憾的是被教育部給否決了。

高校如此喜愛將「學院」變為「大學」,是有原因的。

更名為大學,首先帶來的是名氣的大幅提升。接著就是分數線的上漲,生源質量的提高。再接著就會吸引優質的師資力量,更多的人才前來加盟。「大學」二字會給包括教職工、學生在內的所有人帶來一種「榮譽感」,所以全校上下齊心協力更名的情況很常見。

在我國,大學和學院是有一定的區別的。「大學」二字是實力的象徵,能夠叫做大學,首先說明這個學校有博士點,它能夠培養更高層次的人才。「學院」在資源能力獲取上遠遜於「大學」,國家對於高校的建設很看中學校的行政級別,因此「大學」的重視程度就遠高於「學院」。

所以,更名「大學」成功,更代表的是實力的一種提升。

眾多的高校紛紛申請更為「大學」,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兒,這說明它們有著不甘偏居一偶的「雄心壯志」。只是,有很多高校並不能正視自己,一味的為了改名而改名,偏離了高校更名的良好初衷。

改名的路途中有波折也有驚喜。大部分高校會在改名的「獨木橋」上被擠下來,畢竟名額有限,不能所有學校都叫做大學。有的學校則會有驚喜,比如瀘州醫學院本計劃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結果在一系列波折之後得到了個名貫九州的「西南醫科大學」名字,學校瞬間從「灰姑娘」變成了「白公主」。

有很多人對高校熱衷改名並不支持。事實上,改名只是一種手段,如若頻繁的追求更名卻忽視學科建設精度,那麼再怎麼改名也只能是一個三流大學。

大學絕不能只重視「外在」。外表再美,如若心靈空虛,也只不過是一具好看的皮囊罷了。就算更名成功,若不提升實力,也遲早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這面「照妖鏡」下「原形畢露」。

大學生

最為關鍵的是,我們也不能僅僅責怪高校一味追求的改名,人們選擇如此。當武漢學院和武漢大學同時錄取你時,肯定是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

因此,高校改名也是事出有因,想想我們這個社會有多少人處在浮躁的狀態中就知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松侃談 的精彩文章:

川大口腔專業魅力有多大?小伙為了它從中科大退學復讀
閑暇的時候,去這些地方走走

TAG:小松侃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