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真人電影此前在中國從未破億,《小偷家族》會改變這一事實嗎?
兩個月前,剛剛斬獲金棕櫚大獎的《小偷家族》載譽回國、登陸日本院線。熱映數周后,該片創下高達42億7000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約2.6億)的票房成績,不僅超越是枝裕和的代表作《如父如子》(3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7億元)成為其最高票房作品,還暫列今年日本本土真人電影票房第一,表現竟比《復聯3》《死侍2》還要突出。
兩個月後,《小偷家族》中國內地正式開畫。在前有《西虹市首富》《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後有《愛情公寓》《一出好戲》等大片的夾擊之下,依然取得了累計8000萬的票房成績。這一數字雖然沒有到很嚇人的地步,也根本不及某些電影的預售票房,但對於日本電影來說已是新的突破,有望超越去年《銀魂》真人版8143萬元的票房紀錄,成為在內地最賣座的日本真人電影。
如果說金棕櫚頭銜是助力本片在日本「大鳴大放」的有力武器,畢竟上回獲此殊榮的日本電影還是20多年前今村昌平的《鰻魚》,那麼《小偷家族》在中國能夠勇破記錄的原因又何在?想一想,似乎是枝裕和上一部《第三度嫌疑人》在華票房才450多萬,短短几個月怎麼就翻了十幾倍?
1. 日本真人電影引進漸成規模
票房質的飛躍,在於引進量的累積。如今我們在內地大銀幕上看到《小偷家族》《戀愛迴旋》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過去受宏觀環境的影響,日本電影在中國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真空期」。2011—2015年正值內地影市突飛猛進的四年,卻沒有一部日本電影被引進。
雖然近年日本電影的引進數量已僅次於美國位列第三,但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引進片多以高人氣IP和有固定粉絲群體的動漫相關電影作品為主,《你的名字。》《哆啦A夢:伴我同行》突破5億的票房佳績也證明了片方的選擇是正確的。


※《邪不壓正》的5大隱喻:沒看懂的,都是辣雞觀眾
※未來一年,這3部國產片或許最具「爆款」像!
TAG:淘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