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黨史博覽】他一生都在當「學生」——記達縣籍將軍嚴政

【黨史博覽】他一生都在當「學生」——記達縣籍將軍嚴政

原標題:【黨史博覽】他一生都在當「學生」——記達縣籍將軍嚴政


來源: 達州傳媒網


1、放牛娃渴望讀書


1918年,達縣江陵溪大田壩村,一個男孩呱呱墜地,父母把他摟在懷裡當稀奇寶貝。他,便是嚴政。七歲那年,川東瘟疫流行,祖父和父母相繼去世,嚴政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的叔父收容了他,讓他每天牽著牛到山坡上去放。


山下有一座土地廟,一位老先生辦了間私塾。小嚴政渴望讀書,他把牛栓在樹上,爬到廟外的窗欞上聽老師教讀。


一次,被先生髮現了,先生把他叫到身邊,嘆了口氣:「娃兒,本來該你讀書的時候了,可惜世道不好,運道不好,你家太窮了,還是去放你的牛吧。」先生看到他失望的眼神,又拉著他的手說:「這樣吧,我只教會寫你自己的名字。」

就這樣,嚴政用樹枝在地上反覆練習,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


2、紅軍是一所大學校


1933年秋,紅四方面軍發起了宣達戰役,江陵溪成了革命根據地,建立了紅色政權,江陵溪鄉蘇維埃見嚴政是孤兒,有培養前途,決定保送他和另外4名青年到川陝省蘇維埃首府通江的彭楊學校學習。經過江口縣(今平昌縣)時,嚴政看到紅軍官兵平等、軍民一家親的許多動人事情,決心參加紅軍,護送的幹部非常支持他,帶他到紅4軍11師去報了名。


嚴政參加紅軍後,學習勁頭就更足了,他白天執行任務,晚上跟老戰士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在紅軍這所大學校中,嚴政的進步很快,短短的一年,這個農村的放牛娃便成為一個有政治覺悟、有一定文化素養的紅軍小戰士了。這年他加入共青團,在團組織的幫助下,學習更加起勁。


1935年,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開始了長征,嚴政所在的紅4軍交通隊兩爬雪山,三過草地,他和戰士們經受了飢餓、嚴寒的艱苦考驗。在惡劣的環境中,他身上總是揣著一本《識字課本》,一到宿營地,他就掏出來學習。

紅一、四方面軍懋功會師後,嚴政這個「紅小鬼」當上了班長,上級領導看他進步很快,又提升他為獨立師一個連的政治指導員。除了自己學習,他還幫助連里的戰士補習文化。


1936年秋,部隊到達甘肅岷縣地區,嚴政被破格選調到紅軍大學深造。在「紅大」,他刻苦鑽研,成了優秀學員,畢業後分配留校工作。「紅大」改為「抗大」後,他先後擔任「抗大」總校和「抗大」一分校的組織幹部、股長、教導員、總支書記、政治處副主任等職,在7年的學校生活中,他既是幹部、教員又是學員,他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這為他以後成為軍隊高級政治指導員打下了堅實基礎。


3、「打回老家去」


抗日戰爭後期,嚴政奉命到山東解放區辦學。


1945年秋,他從機關調到山東軍區教導2團任政委。這個團除了同敵人作戰以外,更主要的是擔負輪訓膠東、渤海兩個軍區和地方基層幹部的任務,同時培訓涌到革命隊伍中來的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可以說是一個為迎接全國解放造就人才的戰鬥集體。嚴政憑著在「抗大」7年的深造,親自編導教材,親自為學員上課,還為《膠東日報》撰寫了大量文章……

解放戰爭中,嚴政率領一個師橫渡長江,佔領南京下關,把紅旗插在總統府的樓頂上。


建國後,他又奉調入朝作戰,在朝鮮度過兩年半的艱苦歲月。



嚴政和夫人文奇

1955年8月,嚴政進入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不久,佩戴著少將軍銜的嚴政當了兩年的大學生。1977年10月,他調任武漢軍區政委。在武漢期間,他狠抓軍地兩用人才學校的建設,為複員退伍轉業軍人回地方工作增長才幹、培訓技能。


4、善後辦學


1986年3月,武漢老年大學武漢軍區善後辦教學區(現名武漢老年大學省軍區分校)開學和由嚴政同志領頭的32位老將軍共240多位轉戰南北的老戰士入學。「百戰英雄,老來折桂史無儔。」這一破天荒的壯舉,為各地新聞媒體廣為傳播。如今,來此與各界老人共同學習的老將軍已達124位。他們選學的科目越來越廣,與時俱進的氣氛越來越濃、學習的成績越來越好,學為結合的效果越來越顯蓍。



武漢老年大學


1996年十年校慶時,劉華清、張萬年等黨和軍委領導人題辭盛讚這所「將軍學府」。解放軍報、中國老年報、湖北日報、長江日報及其他一些新聞媒體對將軍學府豐富的先進事迹和寶貴經驗都先後作了長篇報導。這所將軍學府和在其中學習的將軍們進一步譽溢神州。嚴老帶頭的將軍學府的將軍們導引和推進社會各界的老年人群乃至我們的民族健步向學習型社會邁進。


武漢老年大學1985年春創建之初,就通過校董事會成員和負責工作人員的配置,體現出了軍民(地)共建的特色和優勢,並一直受到嚴政將軍的特別關愛和大力扶植。嚴政將軍不僅對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提出許多意見和要求,而且「雪裡送炭」。就在武漢老年大學下無寸土、上無片瓦,創業者們自帶盤纏創建之時,以嚴政將軍為黨委書記的武漢軍區伸出了支援的巨手。經時任武漢老年大學名譽校長的武漢軍區顧問潘振武將軍提議,武漢軍區黨委常委會決定從其經費節餘中撥出了10萬元,給武漢老年大學辦學。當時,這是我們從各個渠道中獲得的最大的一筆資助。1985年底,在全國老年大學經驗交流會上,我們在報告中提到這一情節時,全場轟動,與會者都表示十分羨慕。


武漢軍區撤併後,在嚴政老首長的關照下,軍隊駐漢後勤部門,對我們學校也陸續給了不少的投人。他還曾會同李爾重同志致函湖北省領導,促請省財政給與了武漢老年大學很多支持。武漢老年大學的創立和發展飽含著嚴政老首長的關愛與德望。


作為武漢老年大學的學員,嚴老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學習課業,遵守紀律,尊重老師,團結同學,參加學為結合活動。他興趣廣泛,十多年來學習領域達上十個學科,數十門課程,並都有所收穫;對歷史、書法、詩詞等學科更多心得和造詣,每逢吉慶,必有佳作。在國際老年人年的慶祝活動中,嚴政等十位老將軍學員偕夫人登台文藝表演,一時傳為美談。他執著於「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臨終前夕,還與夫人談及,等病情一好轉,他就回到老年大學上課。


潘振武將軍1989年辭世後,嚴老代表駐漢部隊老領導接任我校名譽校長。從此,他對學校的各種活動不僅有請必到,為老年教育打氣鼓勁,並反覆叮囑老年教育一定要講政治,而且還在一些重要時刻主動到校部和一些分校了解情況,看望教工,慰問師生。他在教師節,輕車到校部向正在上課的教師們致敬,到蔡甸看望104歲的錢立坤學員,到漢陽、硚口、新洲深人了解網路建設,關心下一代和農科教結合等方面的經驗並大力予以宣揚.這些都給了我們永誌不忘的印象和教誨。


1993年暑期,在北京近郊的一次行車事故中,老將軍不幸受傷,左臂粉碎性骨折,經治療初愈後,一下飛機就去老年大學聽課。


2001年11月,老將軍因病住院,仍念念不忘學習。老將軍生前住在武昌東湖邊的軍區干休所,偌大一間書房擺滿了各種書籍,牆壁上是他書寫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及「活到老,學到老」等座右銘。


嚴政將軍晚年寫了100多首詩詞,他對家鄉充滿感情。當知道家鄉人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脫貧致富,奔上小康之路時,他激情滿懷寫了一首《憶江南》,歌頌黨的扶貧富民政策:扶貧好,春雨潤山鄉。科技興村連四化,不愁溫飽酒飄香。多謝黨中央。


嚴老還是中國老年大學協會顧問,他的關注和德望也惠及全國老年教育事業。1991年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中南第一次(廣州)協作會,由於他的敦促,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的張萬年同志也親臨會場並作為會議東道主廣州軍區老幹部大學主辦單位的首長,發表了「老有所學有利於老有所為;老有所為,為什麼,為了子孫後代,為了社會主義未來」的重要講話。這一講話,對推進老年教育「學為結合」的施教方針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嚴老曾先後出席了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及其中南協作區在湖南、河南、廣西、海南、福建、湖北等省區舉行的會議,對促進各地黨政軍領導對老年教育事業的重視和支持起了重要的作用。


嚴政同志終身學習,終身奉獻的精神,虛懷若谷,平易近人,愛護晚輩,愛護並親切鼓勵我們所有在老年教育事業中有所努力的職工的風貌,始終縈繞在我們的腦際,並一定會成為留給我們後輩永恆的精神遺產和繼續前進的巨大動力!


編輯:趙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州先鋒 的精彩文章:

【黨史博覽】張開基:人民解放軍中萬源的第一位將軍
【黨史博覽】奮勇殺敵被錢袋救了一命的將軍王文模

TAG:達州先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