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立秋的這場雨,到底是怎麼回事?

立秋的這場雨,到底是怎麼回事?

立秋的這場雨,到底是怎麼回事?

2018年8月7日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這一天我省出現了大範圍的降水天氣,部分地區出現大到暴雨。雨水帶來了涼爽,小編這種季節性過敏鼻炎患者已經敏感地捕捉到了一絲「秋」的氣息。

     從大尺度環流背景來看,此次強降水主要受副熱帶高壓南落,北方短波槽東移帶來冷空氣,冷暖空氣在我省上空結合,配合較好的水汽和熱力條件而產生的降水過程。而產生局地強降水過程主要是副熱帶高壓外圍高能量環境下中小尺度對流系統的功勞,因此降水表現出強度大且局地性強的特點。段,大

對流性暴雨說:我們不一樣

    暴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複雜的,大中小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產生「性格迥異」的暴雨。天氣尺度系統起主要作用時,一般會出現穩定性降水;中小尺度對流系統起主要作用時,一般會出現對流性降水。而遼寧此次大範圍的強降水過程就是天氣尺度系統(大尺度)背景下若干中小尺度對流系統導致的局地強降水。

   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特點是範圍小(局地性強)、變化快(移動性強、生命史短、無組織)。在對流層低層,副熱帶高壓西北部常常儲存大量的不穩定能量,本次副高明顯南落時,引起不穩定能量釋放,配合短波槽的東移,在副高西北部會出現較廣的強對流易發區。

對流性降水預報局限性

      在現階段,大氣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對於天氣尺度系統的認識和預報能力都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但是,目前對於中小尺度系統的認識還不甚清晰,預報能力還不高,其中存在的難點和瓶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觀測的角度來看,對中小尺度系統的觀測能力還很弱。我們現在的觀測,水平解析度一般在幾十公里到幾百公里,在部分地區地面觀測能達到幾十公里或幾公里的解析度。但是這些觀測僅僅是地面的,垂直探測依然有限。

    第二,中小尺度系統具有很強的局地性,需要有針對性的研究。中小尺度系統往往受到局地條件的顯著影響,譬如地形、城市-城郊熱力差異、海-陸風環流等導致的對流系統特徵特點都不一樣,這就需要在對中小尺度系統的研究中考慮更複雜的物理過程。

    第三,中小尺度系統理論研究更複雜。對於大尺度系統的研究可以將一些影響小的物理過程忽略或簡化處理,但是對於中小尺度系統來說,這些被忽略或簡化的過程變得更重要了,而且因為這些過程往往是非線性的,因此必須要精確化地考慮。

    第四,對於中小尺度系統的預報技術更複雜。預報中小尺度系統,需要更高的時空解析度、更完善的物理過程計算,這就需要更多的計算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立秋 的精彩文章:

算命說:立秋,4屬相好運的開端,喜事水泄不通,下半年大紅大紫
立秋古詩詞與風俗習慣

TAG: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