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飛船降落傘:航天員返回的安全保障

飛船降落傘:航天員返回的安全保障

近日,據美媒報道,美國宇航局在亞利桑那州的訓練場利用一架運輸機,成功進行了第七次獵戶座載人飛船的傘降系統試驗,目的是測試降落傘能否正常打開,以便為該飛船在2020年搭乘太空發射系統重型運載火箭進行首次發射打下基礎。

載人飛船降落傘不僅美國的載人飛船需要它,包括俄羅斯和中國的載人飛船同樣需要,降落傘系統是載人飛船當之無愧的保護神。那麼,載人飛船的降落傘有何特點?它又是如何打開工作的呢?

美國宇航局進行獵戶座載人飛船降落傘系統投放試驗

安全返回的關鍵

關於載人飛船返回地面的障礙,大家首先會想到高空摩擦帶來的高溫考驗,因此需要研製熱盾來保護飛船。但是,降落傘系統同樣是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返回地球的關鍵裝置。

返回艙闖過熱障難關,繼續下降到距離地面10公里高度時,雖然這時的速度已經在大氣阻力作用下大大降低,但仍達到200米/秒左右,這就需要降落傘來完成最後減速。

如果返回艙沒有安裝降落傘,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例如,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空中爆炸後,雖然乘員艙保持完整,航天員也還活著,但乘員艙在下降過程中高速撞擊海平面解體,造成航天員全部遇難。

那麼,返回艙安全返回地面有沒有其他方法呢?美國SpaceX公司研製的飛船曾試圖全程利用火箭反推著陸,但綜合考慮費效比和安全性,最後還是改為降落傘緩衝著陸。

降落傘是載人飛船返回時重要的減速裝置,它不僅可以降低返回艙的下降速度,還能保證返回艙下降姿態穩定。通俗地講,降落傘的目的就是在中低空打開後,將返回艙比高鐵還快的速度減至到普通人慢跑的速度,讓航天員安全著陸回家。

獨特的設計方式

載人飛船返回艙用的降落傘外形和人們日常用的雨傘相似,都是利用氣動阻力減速,二者主要的區別在於返回艙降落傘系統更複雜,傘衣和傘繩使用的材料都是經過了精挑細選,不僅舉重若輕,且更安全可靠。

另外,降落傘面積越大減速效果越好。例如,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的返回艙重2.9噸,降落傘展開後尺寸足有1000平方米,如果從傘頂把它拎起來,傘衣有30米長,加上傘繩足有70多米長。

別看返回艙用的降落傘大,可它重量只有不到100公斤。這麼大的降落傘,如果用普通降落傘材料製成,根本無法實現輕小的目標。因此,科研人員們精心挑選了高強度芳綸纖維來製作傘布和傘繩,讓它薄如蟬翼卻異常結實。

降落傘的傘繩同樣結實,每根傘繩的直徑只有幾毫米,卻能承受數十公斤的拉力,讓2.9噸重的聯盟號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

返回艙的降落傘不僅要輕薄兼顧,而且還要經過特殊的耐熱處理,可以承受400攝氏度的高溫,防止返回艙與大氣層摩擦產生的熱燒壞降落傘。

如果仔細看,降落傘頂部中心還有一個孔洞。降落傘利用空氣阻力減速,開一個大孔不是減少阻力了么?最早的降落傘還真沒這個孔,在實際使用中發現,降落傘會像鐘擺一樣晃個不停,更有一些降落傘一打開就被空氣阻力撕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研人員在降落傘中央加上了孔口設計,讓空氣從下到上有一個通路,降落傘就會平穩下降。同時,返回艙攜帶的降落傘不能一次打開,否則空氣阻力會撕破降落傘。為了降低開傘是造成的衝擊,返回艙的降落傘不僅使用了引導傘和減速傘,還讓降落傘按照預定設計逐級打開,通過延長充氣展開時間來減少開傘衝擊。

此外,雖然降落傘主傘看上去是一整塊,但近距離看卻是由一千多條小傘布拼接而成,構成一個個同心圓環,相鄰每環傘衣之間留有寬度不同的縫隙,空氣可以從這裡流過,從而減少阻力。

多把傘需依次打開

說了那麼多,返回艙返回時,它的降落傘到底怎麼使用呢?以俄羅斯的聯盟號載人飛船為例,返回艙以超高聲速再入大氣層後,摩擦產生高溫並形成黑障,大約20分鐘後飛出黑障區,在下降到距離地面12公里高度時,速度降低到240米/秒。

隨著返回艙高度進一步下降,就輪到降落傘大顯身手了。雖然,聯盟號飛船返回艙的主傘面積高達1000平方米,但這樣大的主傘不能一次全部打開,否則輕薄的大傘直接就被空氣衝破,飛船會狠狠地砸在地面,造成航天員傷亡。因此,聯盟號飛船的降落傘攜帶有多把傘,並按程序依次打開。

當返回艙降低到10公里高度時,傘艙蓋上的空氣靜壓感測器發出彈射指令,傘艙蓋和附帶的一具小引導傘和大引導傘先後展開,隨後再拉出14平方米的減速傘。這些傘依次打開後,使返回艙的下降速度逐步降低到90米/秒。

當返回艙的高度降低到7.5公里時,主傘從傘艙彈出,經過預定時間延遲,部分打開後,返回艙降低到大約5.5公里高度,其速度下降到35米/秒時,火工切割刀自動切斷收口繩,讓1000平方米的巨大主傘徹底展開。此時,返回艙下降速度逐步降低到6米/秒左右,在著陸前啟動艙底的制動火箭,讓速度降低到2~3米/秒,最後安全著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航天報社 的精彩文章:

洲際導彈:實戰化之路要邁這幾道坎
「小車」推衛星、無人機滅火、「小眼睛」診斷大裝備……看航天人如何大開腦洞

TAG:中國航天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