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總有人想要洗白趙括,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樣

總有人想要洗白趙括,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樣

趙括(?-前260年),嬴姓,趙氏,名括。戰國時期趙國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熟讀兵書,但缺乏戰場經驗,不懂得靈活應變。 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急於求勝,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趙括一反廉頗的策略,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全線出擊,向秦軍發起進攻。秦將白起分兵兩路:一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壁壘周圍;一路切斷趙軍後路,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於長平。最後,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趙括親自率勇士突圍,英勇殺敵,被秦軍射殺而死,四十餘萬趙兵盡降,後被秦軍坑殺。

趙括有戰功,長平之戰放在中國,趙括也是軍區司令,這樣的人不可能從小兵一步登天,否則趙王太不負責了,趙國的史書我是沒讀過,但是戰國時代打敗秦國的著名戰役欮與破秦趙括是作為偏將參加的,表現也不差,至少沒有嚴重失誤,零星估計也參加過一些小戰役。有實戰和名望才能做主帥的。如果你說趙括長平之戰表現不好,你說他該怎麼打?前提是不能死守,你能在斷糧的情況下保證隊伍四十七天不散么?其他著名戰役,官渡,赤壁我們都能分析出失敗方獲勝的辦法,唯獨趙括,沒辦法。別說贏了,你連更正趙括的一個操作都更正不了。

趙國長平之戰的大敗,原因是多方面的。綜合起來就一句話,就是國家實力不如秦。而把長平之戰的失利全部歸罪於趙括一人,是不是也太偏頗了些。趙王選擇了趙括為帥,本意就是要與秦決戰,打破僵局,因為趙國再也拖不起了。與其最後全軍因為糧草斷絕而大潰敗,還不如乘還有些餘糧時與秦軍7展開決戰,擊退秦軍,這才是趙王用趙括替換廉頗的意圖。趙國作為戰國的第二強,並沒有為與秦作戰做好充足的準備。在外交上,與其接壤的燕魏韓三國都在長平之戰前屢受趙國的欺負,被掠城池。所以長平之戰爆發後,趙國缺糧,但是其餘五國沒一個肯借糧給趙國(更別奢談借兵解圍了),都在作壁上觀,看二虎相爭,所以趙國只能憑藉一己之力抗秦,但是其實力卻遠遠不如秦國。

換句話說,廉頗的堅守戰術依賴強大的國力支撐,耗死對面,然而實際情況是,趙國自己會先被耗死。也就是說,雖然成語故事"紙上談兵"告訴我們廉頗在,秦軍就打不贏,然而戰術上的不敗沒什麼卵用,到頭來還是由於國力不如對面,必輸。戰術不敗,戰略必輸。這個時候擺在趙國面前的選擇很明顯,別特么堅守了,趕緊結束戰爭吧!不管打不打得贏,趕緊給我把這該死的戰爭結束再說!然而,廉頗堅持堅守不出,李牧調不過去,那事情很簡單了,從中央換一個願意主動出擊的將軍去。於是趙括這個倒霉蛋就去了。其實換誰,他基本都是"紙上談兵"的主角,無非是換個名字罷了。誰都知道這次主動出擊和秦軍打野戰是必輸,但總得有個人去完成這個任務接下這個屎盆子。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脫離故事中的情緒 的精彩文章:

大明王朝276年只封了一個異姓王,明朝的異姓王有多難當

TAG:脫離故事中的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