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越戰爭中的老山勇士,腸子被打出來仍堅持不下陣地

中越戰爭中的老山勇士,腸子被打出來仍堅持不下陣地

原標題:中越戰爭中的老山勇士,腸子被打出來仍堅持不下陣地


自從1979年發生中越戰爭後,一直到80年代末,兩國在邊境衝突不斷,甚至發展成綿延5年多的邊境輪戰(中國稱為老山輪戰,越南稱為河江戰場)。在此期間,參戰的解放軍指戰員英勇殺敵,無私奉獻,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1986年4月,解放軍蘭州軍區一個集團軍開赴老山前線,奉命參加邊境輪戰。該集團軍在歷史上出身紅軍部隊,屢建功勛,打出了黑山阻擊戰那樣的光輝戰績,享譽軍史。進入老山陣地後,集團軍下轄的某步兵團負責防守東山前沿。該團是紅軍團,新四軍時期痛擊日寇,風格硬朗,因此被上級授予「金剛鑽團」光榮稱號。


東山在老山東側,中間隔著盤龍江,沿中越邊境從北至南分布,海拔在千米以上,山高坡陡,峰險谷狹,山上多天然岩洞,覆蓋有茂密的灌木和蒿草。該地區地形突出,道路稀少,崎嶇難行,後勤保障困難,可以說既難攻又難守。其中有一個關鍵陣地後來被稱為「八十年代上甘嶺」,可見其艱苦程度。


在整個老山防線上,東山居於側翼,不是重點爭奪地區,大的戰鬥很少。然而中越兩軍的防線互相滲透,犬牙交錯,有的陣地相隔只有幾十米到十幾米,順手就能甩個手榴彈過來,死亡威脅無時不在,形勢更加艱險殘酷。


1986年7月24日晚,天色黑暗,老山地區還下著小雨。就在這時,越軍出動了一個加強排兵力,偷偷向東山前的無名高地發起襲擊。該高地是「金剛鑽團」的最前沿陣地,海拔不高,地形普通,三面受敵,態勢非常險惡。我軍一個班防守這個高地,陣地一直遭到越軍火力封鎖,戰士們行動非常艱難,每天都在生死線上堅持。

越軍發動偷襲時,代理排長兼班長正在哨位上監視敵情,他最先發現了越軍,立即命令全班做好戰鬥準備。當敵人接近到無名高地前10多米時,代理排長一聲令下,戰士們用輕機槍、衝鋒槍、手榴彈猛烈開火,當即打倒了5、6個敵人。這股越軍見勢不妙,轉身撤了下去。就在喘息未定的時候,又一股越軍偷偷摸了上來。他們接近無名高地時,突然向我哨位投了一排手雷,炸傷了幾個戰士。代理排長見狀立即指揮全班轉移火力,很快把該股敵人也打了下去。


?


趁此機會,代理排長組織給負傷的戰士包紮。其中一個戰士傷得很重,腹部被彈片劃開,腸子流了出來,全身被鮮血染紅,但剛才還堅持戰鬥。代理排長趕快和幾個戰士把他扶起來,從水壺裡倒出水把腸子上的泥沙洗掉,用一個備用搪瓷碗把腸子扣在肚子上,再用繃帶把碗勒緊。這一套動作是戰前培訓的程序,專門用來救治體內臟器被打出來的傷員的。包紮完畢後,代理排長要一個戰士把傷員背到後面陣地去。然而這個傷員卻說什麼也不肯下陣地,一定要留下來。就在此時,越軍又攻上來了。代理排長只好把傷員安置在一個隱蔽處,爾後指揮戰士繼續阻擊敵人。


激戰正酣時,這個傷員待不住了,他強忍劇痛,艱難地爬出掩體,爬到自己的戰位上,端起槍向敵人射擊。代理排長一回頭髮現傷員爬上來了,立即命人把他背回去。可沒過多久,傷員又爬到了陣地上堅持戰鬥。如此折騰了三、四次,代理排長沒脾氣了,只好讓他留在陣地上。越軍反反覆復偷襲進攻,激戰持續了8個小時,但都被我英雄班打退。天快亮的時候,越軍沒轍了,拖著屍體帶著傷員撤了下去。


代理排長指揮全班堅守陣地,寸土不失,至少擊斃擊傷十餘名敵人,自己負傷4人,只有1人是重傷。代理排長叫副班長帶領其他戰士堅守陣地,自己背上腹部重傷的傷員,匍匐前進穿過越軍的炮火封鎖線,安全把傷員送到了野戰醫院。

經過醫生的搶救,傷員終於轉危為安。傷還未好,他就堅持返回部隊,腹部裹著繃帶在陣地上執行任務。如此英雄壯舉,聞者無不動容。當部隊從東山撤下來的時候,上級給這個傷員記了一等功。後來,他還被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這個傷員名叫牛先民,30年後,他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某預備役高炮師副政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紅海行動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清朝的皇子們生下來就要和自己的生母骨肉分離?
明朝官員們的收入是多少

TAG:歷史紅海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