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教育不是功利教育

藝術教育不是功利教育

藝術作品的創作一般要經歷生活積累、技法運用、作品接受三個過程。那些滿含作者思想情感、技藝純熟、表現力豐富、影響力巨大的作品,給我們的人生帶來鏡像,讓我們從中體會個體之外廣闊的歷史、現實的社會、豐富的內心世界,並反觀自己,受到心靈啟迪。

藝術教育則圍繞藝術作品,有兩個層面上的含義,一是藝術鑒賞,二是藝術創作。通過藝術知識的學習,可以了解以往藝術作品,尤其是藝術精品創作的過程、歷史背景、技巧運用、內容含義、表現魅力,久而久之成為藝術作品的鑒賞者和批評者;而通過藝術作品創作實踐,可以用藝術思維和藝術技法,將自己對世界的認識用藝術形式呈現和表達出來,成為藝術作品的創作者。

藝術教育既簡單又複雜。簡單在於,在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層面上,按照系統分門別類,沿著歷史線索和基本創作原理循序漸進,長時間訓練總有收穫;複雜在於,藝術需要心靈體驗,無論是鑒賞還是創作,沒有感悟,藝術就不存在。而目前的大眾藝術教育,尤其是以本科及碩士研究生考學為目的的藝術輔導班教育,不僅把藝術教育簡單化了,還往往以功利目的為訴求,將藝術教育庸俗化了。在「有用」的指導思想下,藝術學習急功近利,在急於求成中,將藝術教育的美好過程省略掉,直奔結果,使藝術教育變得枯燥無趣、匠氣和俗氣。

柏拉圖說藝術即模仿,亞里士多德說藝術即認識,叔本華說藝術即呈現,黑格爾說藝術即理想。模仿什麼?認識什麼?呈現什麼?當然應該是以理想為基礎,模仿生活,認識生活,呈現個體情感和對社會生活的認知。當藝術教育不以情感體驗為出發點、不以思想認知為內核、不以審美人生為培養教育目的,僅僅在短時間內將書本上的內容用有效的手段以背課文的方式讓學生生吞活剝,以滿足應試的需要,藝術教育就與初衷相悖了。

很難想像,一個從沒有生活經驗的人能夠對《麥田拾穗者》有深刻理解;也很難想像一個對麥田生活沒有思考的人能夠創作出《麥田拾穗者》。但是,藝術類本科及碩士生招生過程中,很多從來沒有去過麥田的高中生、本科畢業生在照本宣科煞有介事地闡述著他們對這個作品的理解,除了書本上那幾句話,完全沒有深切的人生體會。當然,高校藝術類招生考試也並沒有指望學生對經典藝術作品有基於生活經驗之上的認識,因為那是不可能的。絕大多數考生從學校到學校,又能有怎樣的生活體驗呢?同樣,臨時抱佛腳學了幾下貓爪功夫,又怎麼可能有呈現內心萬千思緒的本領呢?何況也沒有太多思緒可呈現。那問題來了,藝術類招生考試為什麼要考這些內容呢?

高校要考,學生就得學,中學或本科教育中沒有,就得上輔導班。基於知識性閱讀量的藝術考試,就會催生出一批教學生如何死記硬背的輔導班。憑藉貓爪功有可能考上的現狀,就會催生出一堆針對應試的貓爪功夫藝術培訓班。藝術教育由此走上歧途,並惡性循環。從輔導班裡出來的學生,朗讀的材料是一樣的,表達的方式是一樣的,連重讀處都一樣,更有甚者,連自我介紹都一樣。很多考生彈著十級考試的曲目,卻將內容表現得僵硬冰冷,或者胡亂生髮出莫名的理解。最讓人無奈的是,那些連教師都管唐寅叫唐演的輔導班,不僅褻瀆藝術,對藝術學習者極其不負責任,也將藝術教育變為錯誤百出的假冒偽劣產品,給學習者造成極大誤導和危害。

高校對通過輔導班學習藝術的考生也不甚滿意,但除此一條路,考生怎樣才能獲取一些藝術常識呢?高校又如何通過考試這一渠道發現藝術人才呢?

話題不可避免地得回到中小學和本科時期的藝術教育上。其實,幼兒園時期我們的藝術教育就開始了,但這條路似乎越走越窄。小學時代孩子尚有暇顧及藝術學習,去美術館、去音樂廳,也去農村山區或國外,體驗生活採集民風民情。進入初中,放飛藝術理想就變得很有難度了,有些勤奮努力的家長敦促著還算聽話的孩子甚至可以完成鋼琴、古箏等藝術表演十級證書的學習與考核。但進入高中,藝術教育幾乎不得不終止。同時,在大學非藝術類專業本科學習的學生以專業教育為主,藝術教育並非主業。我國中小學教育體系和非藝術類本科教育的現狀雖對藝術教育不利,但有它自身的科學性。在中小學藝術教育還不夠充分和完善的前提下,高校的藝術類本科、研究生招生就需要改革考試內容與方法。考什麼、如何考,需要明確目標。以發現具有藝術創造潛能為目標,根據高中生和非藝術類專業的考生學習特點,設計能夠讓他們的藝術天性、藝術創造潛質被激發的內容和方法,或許是杜絕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所謂藝術教育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浸染,是學習藝術的最好方法。有條件的孩子從小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在快樂中就完成了學習過程。即便學業緊張,接受藝術教育的時間有限,但長期的熏陶已經將藝術的種子根於心植於體,只要考試方法得當,輕輕一撥,就能發現人才。對於不具備條件的孩子,浸染的確是件昂貴無望的事情,但他們特有的生活經歷正是藝術學習不可多得的財富與基礎,藝術教育之門也會向他們敞開。

近些年來,各高校藝術類招生方法不斷改革,正朝著有效尋找具有藝術創造潛能人才的方向進步。如讓他們設計一場畢業晚會、給父母做一個彌合代溝的APP,畫一張主題畫,唱一首自己選的歌,或者通過夏令營的方式,在稍長一點的時間裡全面了解等。形式多樣的考核方式,比單純考核他們知識記憶點能夠更有效地考核出他們的專業綜合能力。這些,都是輔導班教授不了的,也無須通過輔導班輔導。

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哪怕生活極其相似。每個孩子都有對生活對藝術的認知,儘管認知的程度有深淺,感悟的程度有不同。高校招生從中選取感悟及表達符合專業需要的學生,可以將藝術教育導向到日常教育為主的正確軌道上。讓藝術教育從身邊熟悉的生活著手,在日常實踐中傳遞快感,讓枯燥的學生生活變得可品味、有意味,並使學生不斷地有將這些有意味的生活變為有意味形式的衝動,是藝術教育的精髓。在熱愛中不斷蕩滌心靈,在成長中不斷受到啟發,藝術教育才有意義。

(作者:關玲,系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