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走能治腰椎間盤突出?專家給你支招
都說倒著走不但能鍛煉身體,有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用這種方式鍛煉,還能改善變形的腰椎曲線,達到治療的效果。在鳳凰山上、公園裡,到處都能見到倒著走路的人。
(資料圖)
倒走好處多
「人在倒走時,身體略向後仰,骨盆向後略微傾斜,更符合人體的自然生理曲線。」遵義市中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王明昌說,人的身體有兩個自然生理曲線,分別在頸椎和腰椎。
倒走時,一方面是恢復自然生理曲線,另一方面,脊椎和腰背肌將承受比平時更大的重力和運動力,使向前行走得不到充分活動的脊椎和背肌得到鍛煉,有利於氣血調暢。
整日伏案工作或學習的人,採用這種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疲勞和腰背酸痛之苦。
選擇倒走時,人需要留意運動方向,空間和知覺的感知能力將得到鍛煉而增強;
還要掌握平衡,以防摔倒,因而將會使主管平衡作用的小腦也受到積極的訓練,使小腦調節肌肉緊張度及協調運動等功能得到增強,從而有利於提高人的反應能力。
此外,後退行走時,動作頻率較慢,可自行調節步伐,體力消耗也不大,很適合那些不宜做劇烈運動的人採用(如體弱者、冠心病及高血壓患者等)。
如果在其它運動完畢後再後退走還有助於調節心情和促使身體疲勞的自然恢復。
注意保護足、膝、頸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倒走比正走難度明顯加大,進行倒走時需要注意保護好足、膝、頸部位,以免發生意外。
人正常行走時,足跟先著地,然後才是足底、前足,最後才是足趾。而倒走時向後邁步,足趾先著地,然後是前足,接著過渡到足底、足跟。
這樣的走路方式會使足趾和前足受到地面的衝擊力較大,因此對於足部第一跖趾關節有炎症和外翻以及扁平足、足弓塌陷的人,倒走可能會使病情加重。
另外,膝關節骨質增生、膝關節炎和有關節陳舊損傷的人,也不太適合倒走。
此外,在倒走時有的人會不斷地回頭看路,有頸椎基礎疾病的人,如果轉動的幅度過大,有可能誘發頸椎病。
在進行倒走鍛煉時,王明昌建議,老年人應慢走、扶腰,選擇路面平整、人少的地方進行。
每天3個「飛燕」 鍛煉腰肌
「相對倒走鍛煉法而言,飛燕式更適合頸、腰椎曲線的恢復。」王明昌說,飛燕式很簡單,人俯卧於床,用力挺胸抬頭,雙手向前伸直,膝關節伸直,兩腿向後用力,使頭、胸、四肢盡量抬離床面,似燕子飛狀,故名「飛燕式」。
每次持續3~5秒,然後肌肉放鬆休息3~5秒,每天只需堅持三組就能達到鍛煉頸、腰椎的目的。
飛燕式是鍛煉腰背肌最好的方法之一,能增強腰背肌尤其是豎脊肌的力量。
不過,飛燕式鍛煉對腰椎的負荷較大,如需要較小強度的鍛煉,可採用拱橋式鍛煉五點撐法。
需要注意,做飛燕式鍛煉一定要在癥狀緩解期,避開急性疼痛期。腰椎結核、腰椎腫瘤、腰椎滑脫、強直性脊柱炎、椎管狹窄等患者不適合飛燕式鍛煉法。
在鍛煉過程中,如出現腰部疼痛不適,應立即停止鍛煉並休息,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本文為遵義晚報采寫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編輯/胡 丹
審核/楊 帆
總審/馮 躍


※腰椎間盤突出別亂治,用藥之前先對症
※腰椎滑脫,一種很容易與其他腰椎病混淆的病,一種可以致殘的病!
TAG:腰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