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兩爬寵物有什麼魔力,讓無數人如痴如醉?

兩爬寵物有什麼魔力,讓無數人如痴如醉?

平時介紹萌物的時候,大家總會問能不能養,今天日曆娘就來介紹五種能養的兩爬寵物。【蛇恐預警!蛙蛙在最後!】

又愛又怕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有驚喜!

有一些外形奇特、習性各異的兩棲類和爬行類,常常被冠以「異寵」的名號。但我非常不喜歡「異寵」這個詞。一方面,它作為噱頭吸引了一批對動物本身並不了解、只是出於獵奇心理購買飼養的人。他們出於新奇衝動購買並不適合飼養的動物,輕則以動物的死亡告終,重則買到保育類物種被「查水表」。前些時候,甚至發生了玩家購買劇毒的銀環蛇當寵物而不幸喪命的悲劇。

劇毒的銀環蛇。如果想將蛇類當做寵物需格外當心。圖片:Kevin / Flickr

另一方面,它錯誤地將傳統寵物視為「正統」、「正確」的。實際上,傳統寵物里也有大量不適合飼養甚至飼養違法的物種,如畫眉、百靈這些野鳥和大部分鸚鵡。寵物不應該被分為「異寵」和「非異寵」,而應該分成「適合飼養」「不能飼養」的。最重要的是,就算是適合飼養的動物,也應該用正確的心態和方法來飼養。

下面是幾種非常適合個人飼養的兩爬,它們擁有「好寵物」應該具備的幾個特點:

商業化繁殖成熟

寵物貿易不危害生態

對人安全

能在個人飼養條件下健康成長繁殖

不違反當地法律

1

豹紋守宮

豹紋守宮(Eublepharis macularius)可以算是飼養最廣泛的兩爬寵物了。豹紋守宮的介紹看這裡>

紐約州爬展上的豹紋守宮們。注意這是展示用的臨時容器,飼養時需要至少3倍以上的空間。圖片:深山蟲吟

豹紋守宮對空間需求不大:有墊材、躲避處、水盆食盆便可以滿足它們最基本的需求。室溫較低的時候,則需要加熱墊。

豹紋守宮喜歡吃蟲,因此要準備好足夠的活飼料。它們愛吃黃粉蟲、蟋蟀和飼料蟑螂,如果你不願意在家裡養蟲子的話,那豹紋守宮以及其他食蟲性的寵物恐怕都不適合你。雖然有所謂的人工飼料,但很多個體並不接受人工食物。

此外,維生素和鈣粉也是飼養大部分兩爬必需的。豹紋守宮會自己舔鈣粉和維生素補充營養,所以在飼養箱里放上一個盛有鈣粉和維生素的小盆就可以了。

幼年的豹紋守宮體色和成年不同,這為飼養豹紋守宮又增加了一份樂趣。圖片:深山蟲吟

細沙可以作為底材布置飼養箱,但部分豹紋守宮可能會誤食沙子造成消化道堵塞而死亡。相比之下廚房紙更實惠也更好用,清理更換也很容易。用瓷磚粗糙的反面作為底材效果也不錯,還能幫守宮磨指甲。

豹紋守宮的成長需要蛻皮,順利蛻皮對守宮的健康十分重要。蛻皮不順不但會造成皮膚問題,還會因老皮阻礙血液循環導致局部肌肉壞死。蛻皮需要一定的空氣濕度,如果室內空氣乾燥,可以準備一個小的蛻皮盒:蓋子上挖洞充當入口,裡面放上濕椰土或濕毛巾,就是最簡易又有效的「小山洞」。如果守宮遭遇蛻皮不暢,還可以給它泡個溫水澡,然後用手慢慢幫助褪去泡軟的舊皮。這一條同樣適合其他的蜥蜴和蛇類。

蛻皮中的豹紋守宮;正常蛻皮的豹紋會一邊扯舊衣服一邊吃,蛻完以後不留任何痕迹,可以說是很環保省心了。圖片:深山蟲吟

除了豹紋守宮,主食果泥的睫角守宮、更胖的肥尾守宮,還有身價不凡的瘤尾守宮等也是各具特色的好寵物。

睫角守宮,果殼鼓勵師小龍女。圖片:小米

2

鬃獅蜥

雖然豹紋守宮堪稱最入門級的蜥蜴,但它們晝伏夜出,白天不活躍,且體型小不適合多互動。比它大得多的鬃獅蜥(Pogona vitticeps)就比較願意讓人放在膝蓋上擼——超過半米的它們更自信,也更不怕人。

成年的鬃獅蜥,總是一副謎之自信的表情。圖片:Frank C. Müller, Baden-Baden / wikipedia

養鬃獅蜥需要更多的精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需要吃更多的植物性食物,因此除了蟲子還要準備蔬菜,當然維生素和鈣粉也必不可少。鬃獅蜥是日行性動物,需要準備爬行動物專用的紫外線曬燈作為日光浴的器材。成體鬃獅蜥需要的空間也較大,只有足夠的高度才能滿足這些喜歡爬上爬下和曬日光浴的大傢伙。為了滿足鬃獅蜥的日光浴需求,需要給它們準備一個曬點,大塊沉木或者石頭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些物體粗糙的表面也能讓鬃獅磨指甲。

正在曬日光(燈)浴的小獅子。圖片:深山蟲吟

經過長年的人工繁殖,鬃獅蜥的體色比它們的野生親戚要鮮艷多了,脾氣也非常好。如果充分滿足了它們的需求,你就能擁有一個表面威武、內心佛系的奇特夥伴了。

雖然體色變異不及豹紋守宮,但鬃獅蜥也有不少好看的品系。圖片:深山蟲吟

3

藍舌石龍子

你能想像一條和你吃一樣食物的蜥蜴嗎?藍舌石龍子就是這樣有趣的蜥蜴,它們的吃貨屬性在蜥蜴里恐怕無人能敵。它們喜歡昆蟲和蝸牛這些大自然的饋贈,但也完全不介意吃掉鏟屎官給的蔬菜、水果、雞蛋、雞肉、動物內臟等。不少專業人士甚至直接用貓糧或狗糧作為它們的主食,它們照樣吃的很香。

藍舌石龍子的藍舌頭。圖片:Doug Beckers / wikipedia

因為食性雜,如果食物營養均衡的話,紫外燈對藍舌石龍子就不是必需品了。但它們也很喜歡日光浴,一個曬燈會讓它們過得更舒適。它們對墊材的偏好在蜥蜴里也相當特別:爬寵用的椰土固然不錯,但是飼養小哺乳類用的木屑也非常合適——除了針葉樹的木屑,松柏的樹脂會對它們造成傷害。此外,作為挖掘的好手,它們還喜歡厚厚的墊材。

藍舌石龍子和鬃獅蜥大小相似,也需要較大的飼養空間,但小短腿的藍舌不擅攀爬,對空間的高度要求不高。

不同的藍舌石龍子種類對環境需求不同,我介紹的是澳洲產藍舌(最常見的是北部藍舌Tiliqua scincoides intermedia)的飼養方法,非澳洲種對濕度要求較高,不能用木屑。其他產區對野生動物保護力度遠不及澳洲,市場上非澳洲的藍舌石龍子種類(如印尼的T. gigas)多是野生個體或野生懷孕雌性的後代,人工繁殖的非常少,生態友好程度遠不及澳洲藍舌。

一條典型的北部藍舌石龍子。與它類似的東部藍舌屬於同種不同亞種,眼睛後方有明顯的黑帶,在市場上比北部藍舌少見。圖片:深山蟲吟

經過多年的累代繁殖,澳洲的藍舌有各種體色變異,性格也異常溫順。想從一條習慣了人類的藍舌身上看到它們著名的吐舌頭威脅動作,是十分困難了。

藍舌雖好養,但繁殖比豹紋守宮和鬃獅蜥難不少。地獄級的性別鑒定難度、繁殖的強季節性和長達一年的懷孕期讓人工繁殖的藍舌石龍子在市場上的數量遠遠少於前兩者,價格也貴得多。

4

玉米蛇

玉米蛇(Pantherophis guttatus)是原產美國的無毒蛇,它們性格溫和對人無害,在野外還能幫助農民抓老鼠。經過馴養,玉米蛇也有大量不同的品系。

不同品系的玉米蛇,圖片:pxhere.com

比起蜥蜴,養蛇要省心不少。雖然被妖魔化成了「邪惡化身」,但蛇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懶癌節能主義者:每天盤成一團困肥宅快樂覺就是它們的日常了。蛇的捕獵頻率也比其他動物低得多,一兩個星期喂一頓,中間鏟下屎,給水盆添添水,調節好溫度,差不多就是蛇系鏟屎官的所有樂趣了。和主人互動這種浪費能量的事情蛇當然也沒有興趣啦,玉米蛇這樣的好脾氣倒也不介意被閑得長草的鏟屎官拿出來擼一擼。但要注意的是,剛進食完和蛻皮前的蛇比較脆弱敏感,這個時候就不要去打擾了。

玉米蛇並非適合所有人,主要是因為它們不愛動。英文里有一個詞叫pet rock「寵石」,原指一種供人收藏把玩的石頭,也用來形容玉米蛇這類像石頭一樣整天一動不動的寵物。另一個原因就是它們是要吃老鼠的,在冰箱里凍上幾袋老鼠可不是每個人都會覺得「真香」。但對喜歡蛇的飼主來說,玉米蛇無疑是個好選擇——美麗、多樣、溫順又不挑食,靠解凍的老鼠就能健康成長。

奶蛇看起來顏色鮮艷宛如毒蛇,其實並沒有毒;這是對劇毒的珊蝴蛇的擬態。圖片:Mike Pingleton / wikipedia

除玉米蛇外,一些種類的王蛇奶蛇也被廣泛飼養。它們和玉米蛇一樣溫順、美麗、無毒。值得一提的是奶蛇鮮艷的體色是在擬態劇毒的珊蝴蛇,在野外可千萬不要覺得某條蛇看著像奶蛇就去摸啊。

5

鍾角蛙

吃豆人(Pac-Man)之名的pacman frog鍾角蛙(Ceratophrys ornata)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吃貨。它們的體型和吃豆人出奇的像,圓滾滾的身體上有一張佔了身體三分之一的大嘴,四條小短腿淹沒在肥胖的身軀之下,彷彿在對世界宣告「蛙活著就是為了吃」。平時也不怎麼動彈,和玉米蛇一樣也算是pet rock。

鍾角蛙的大嘴。圖片:Max / wikimedia

作為不愛動的伏擊獵食者,鍾角蛙並不適合喜歡活潑寵物的飼主。但如果接受了這個懶兒子的設定,鍾角蛙還是會給你帶來不錯的體驗。鍾角蛙會吞下一切能吞下的小動物——昆蟲、蚯蚓、魚、老鼠,甚至其他鐘角蛙。所以,鍾角蛙絕對不能混養。貪吃的它們,很容易激起鏟屎官的投喂欲,但一定要注意不能餵食過量,否則很容易導致消化問題。

鍾角蛙需要時刻保持皮膚濕潤,但又不能直接養在水裡。最好的飼養方法是濕椰土搭配水盆,既可以讓角蛙時不時泡個澡,也能讓它像在野外一樣把自己埋進土裡只露眼睛,等待路過的獵物。一些不喜歡土的飼主會採用淺水+生化棉的搭配。無論哪種養法,都要勤換水和墊材。這些大胃王吃得多拉得多,但對水質又相當講究,一個不注意就會出大問題。

白化的鐘角蛙。圖片:Grosscha / wikipedia

鍾角蛙有各種體色,但性格就十分愣頭愣腦了。它們無時無刻不被強烈的食慾所驅使,即使看到人的手指也會當作肉蟲子果斷地撲上去。雖然被它咬一口也不至於怎麼樣,但除非你享受這種感覺,不然還是長個心眼比較好。

還有一個小貼士:雖然鍾角蛙小時候超級無敵可愛,但大了後會蛙大十八變,成為一個超級肥宅,因此養鍾角蛙之前最好上網找找成體照片,尤其是自己想要飼養的品系,看看是不是長大了你也能依然愛它。

肥宅.jpg。圖片:Adrian Pingstone / wikipedia

看完全文,你可能會覺得養動物真是太麻煩了,但只有接受了動物所有的麻煩、充分了解各種信息、知道自己到底需要為寵物付出多少、了解可能伴隨寵物而來的負面影響,才有資格享受它們帶來的樂趣,養寵物的大門才會真正地向你打開。

本文是物種日曆特約稿件,來自物種日曆作者@深山蟲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99%的人都想不到,雪豹的家庭是這樣的
夏日炎炎直犯困,「熊」孩子們喊你,一起開趴!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