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兒子懟傻伊能靜 | 為人父母,閉嘴是最得體的退出

兒子懟傻伊能靜 | 為人父母,閉嘴是最得體的退出




 

 



文 | 艾小羊· 來源 | 我是艾小羊





身為父母,很容易陷入這一角色,從而以「過來人」的姿態,「指點」孩子的生活。



 


但是,當孩子逐年長大,父母最應該學會的,是如何得體地退出。




今天十點君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如果喜歡的話,

歡迎在文章末尾幫十點君點個贊哦。







上周,伊能靜參加《幻樂之城》,在路上跟工作人員聊天。說跟兒子哈利的第一次吵架,是因為兒子想學剪輯,伊能靜想讓他學編劇。




哈利說:「你用你知道的事情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來你又沒有去過!」







伊能靜聽完,像被敲了一棒子。







今年16歲的哈利,是伊能靜與前夫庾澄慶的孩子,鋼琴、街舞、繪畫樣樣拿手,伊能靜女兒小米粒出生的時候,哈利還特意畫了一幅畫送給這個同母異父的妹妹。







在我們看來,哈利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伊能靜也是一個教育方法得當的超人媽媽,然而,即使超人媽媽,也遇到了與你我一樣的問題——




我們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是真的為孩子好,還是僅僅為了解決我們自己的焦慮?




我們幫他們做的所謂規劃,意味著光明的未來,還是充滿局限的束縛?







《少年說》里,有個女孩因為成績下滑,被母親停掉了舞蹈班。她說自己非常喜歡跳舞,成績下滑並不是因為跳舞,希望母親支持她的夢想。







母親絲毫不為所動,堅持要她考進全校100名,才會繼續給她報舞蹈班。




女孩當時就哭了,覺得媽媽的要求太高,她達不到。因為她就讀的是一所重點中學,學霸頻出,高手如雲。







這期節目看得人挺難受的,不明白為什麼在堪稱最親近、牢固的親子關係里,尊重個人的興趣、愛好與夢想,卻如此困難。




有個朋友對我說,尊重孩子的夢想,存在兩個問題:




1.孩子將來可能一事無成;




2.她為什麼不能尊重我的夢想,我的夢想就是她考年級第一,上北大清華。




第一個問題,我不知道他怎麼看待,我是覺得我們大多數人,都可以歸類為一事無成。




平安、健康、獨立地活著,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第二個問題,夢想是私有的,關乎自己的命運和喜樂。




我們天天跟孩子說,你一定要怎麼樣。




如果孩子反過來說,媽,一定要當董明珠,爸,你必須當比爾·蓋茨,你的反應肯定是你跟老子開什麼玩笑?




為什麼同樣是要求和期望,在孩子身上,我們覺得一切皆有可能,到自己身上才明白有一種期待叫不切實際?







今年,我有兩個親戚家的孩子高考。




一個孩子出生於醫生世家,從小想當醫生,他爸非逼他學金融,因為他當一輩子醫生,覺得當醫生沒前途、太辛苦。




另外一個孩子的父親是學金融的,在銀行工作,卻一定要孩子報考醫學院,他覺得當醫生踏實,有一技之長,搞金融風險太大,沒什麼真本事。




兩個孩子坐在一起的畫風特別搞笑,一個說「要不讓兩個爸爸在一起談談」,另一個說「得打起來吧」。




成年人在為孩子規劃未來時,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我走過這條路,到處是坑,你千萬別走;另一種是,我看別人走過這條路,到處鮮花,你一定要走。




兩種思路有同樣的bug,就是以個體感受權衡群體利益,以現在指導未來。




我們不願意承認,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正在一天天變老、一天天落後。




孩子不是我們的復刻,他們的未來,我們沒有見過,甚至無法想像。




一個搞教育多年的朋友告訴我,中國父母最大的問題是喜歡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作品。




他們對於孩子是否幸福並沒有那麼關注,因為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幸福是什麼。




他們最在乎的是權威感,喜歡把孩子養成火車,一輩子在父母修的軌道上奔跑。




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能指著軌道,自豪地說,看,這是我修的。




他們不喜歡孩子是飛機,自由飛翔在自己的天空里,哪怕那明顯是更大的成功和幸福。




因為父母沒辦法說「天空是我修的」,他們失去了存在感。




父母的存在感比孩子的幸福重要,沒有多少父母願意承認自己是這麼操蛋的大人。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所做的,正是這樣一件事。




在存在感的支配下,父母給孩子提供建議的慾望可能持續到他們上大學、工作、甚至結婚以後。




可惜,這些父母嘔心瀝血總結的所謂人生經驗,往往早已過時,或者根本不適合自己的孩子。







教育,就是孩子慢慢長大,父母慢慢鬆手的過程。




我總覺得,自信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品格。




一方面要自信於自己的努力向上,能夠成為孩子的榜樣;




另一方面自信於一個幸福、和諧,懂得彼此尊重的家庭,一定能養出愛自己、愛世界的孩子。




所以,真正成功的父母,會努力經營自己和婚姻,而不是拚命規劃孩子的未來。




每個人、每個時代,成功的標準不盡相同。




如果為人父母,覺得拿第一就是成功,自己先在工作上幹個第一出來好了。




你得到了,才不會過度執念於你的孩子是否做到;你得到了,才能明白所謂第一,不是幸福的所有。




這個平凡的世界,成功不常有,幸福卻隨處可見。




高曉松說:「最實用的教育,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里隨遇而安。」




其實父母更應該學習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里隨遇而安。




孩子的未來里沒有我們,他們終將絕塵而去。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現實,同時又讓人欣慰——




我們的失敗不會傳染,成功也不必世襲,孩子與父母,終究是兩條交叉的直線,誰也不必為誰捆綁一生的責任。




為人父母,最得體的退出是學會閉嘴、學會等待。對於他所擁有的、我們從未見過的未來,保持善意的好奇與寶貴的沉默。







免費學英語


 




「優質雙語主播陪你輕鬆說英語」



免費英語在第7條哦





雙語主播,發音純正地道


每日跟讀,一起共同進步


知識要點,隨時隨地複習





-作者-


艾小羊。複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公眾號:清唱(ID:qingchangaixiaoyang),微博:有個艾小羊。

十點讀書會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編輯:小閑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註:

十點讀書會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好朋友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人生下半場,要學會富養
這些適合胖MM的品牌和店鋪,微胖身材也能穿出90斤

TAG:十點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