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懷中抱月,菩薩打坐」這個謎語你能猜對嗎?

「懷中抱月,菩薩打坐」這個謎語你能猜對嗎?

「懷中抱月,菩薩打坐」,意思是一顆顆貝母可站立在桌面上,白色的外衣中間鑲著月牙,像是菩薩坐在中間。此番形容的貝母,就是著名的四川松潘川貝母,在中醫藥界久負盛名。

松貝,翻拍於《金世元中藥材傳統鑒別經驗》

「蝱」是貝母的古名,《詩經》里寫「陟彼阿丘,言采其蝱」,是那個憂心如焚的許穆夫人在歸寧路上的詩作。她傷感地嘆息道:登高來到那山岡啊,要採摘貝母療憂傷。由此可見,貝母自古就是世人皆知的一味良藥。

貝母野生於山林,草地,高坡上,是一株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深綠的桿頸上對生著狹長蒼翠的葉子,長在頂端的葉子卻變得像蝴蝶的觸鬚一樣微卷著,細細長長,頗像小姑娘又細又彎的文眉。每年春天,枝頭開出帶方形斑點的花朵,猶似垂掛一盞盞白色的小燈籠,透著一絲絲淡黃,低眉頷首,倒還真像一個沉靜內斂的女子。

貝母的果實,也是低調的,花生樣藏在地下。輕輕地扒開土壤,一粒粒心臟形狀的白色種子圍著根須而生,內有心芽和葉瓣,大鱗片緊緊包裹著小鱗片,像寒冬里懷揣著幼子之母親,所以叫貝母。生活中吃的圓疙瘩狀的洋蔥頭,就是鱗莖的一種,如果不知道什麼是鱗莖,你就可以聯想到洋蔥。

一次去雲南大理,沒有看到大理山茶花,卻邂逅一種很少聽說過的蒼山貝母。大理有素負盛名的「風花雪月」四景,即「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四絕,其中蒼山綿延數十公里,在海拔3 500米以上眾多的竹林下,生長有藥用植物蒼山貝母。在崇聖寺三塔附近的一個中藥材店裡,擺滿了三七、天麻和肉蓯蓉,然獨獨購買了一包屬於蒼山中的貝母返回,也是緣分吧。

據說,在蒼山蘭峰以北諸峰之間,空氣清冷陰濕,得以生長此葯,當地稱其為「珍珠貝母」,個頭不大,呈扁球形或類圓錐形,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其粒雪白圓小,亦是珍品。當地白族人常用蒼山貝母2~3克研粉,置於瓷碗中,沖入蜂蜜適量燉服,據說可以治療虛勞咳嗽,吐痰咯血等症。他們還常常外用,作為止血,止痛,拔膿,生肌的要葯,傷口癒合後疤痕平整。

「貝母階前蔓百尋,雙桐盤繞葉森森」,這是宋朝詩人張載描述的《貝母》,一種藤蔓植物,是另外一種土貝母。此外還有新疆貝母,東北貝母,安徽貝母,我國大部分地區皆有,它們花色不同,形狀不同,藥效也不盡相同。

川貝枇杷止咳露、蛇膽川口服液等不僅暢銷國內,也名揚海外。貝母,不管哪一種吧,它們都是化痰止咳的良藥,是葯中之寶。它們不管怎樣的名震四野,滾滾紅塵里,貝母們永遠用一顆草本的心,在風中獨自搖曳,謙卑地默默生長。一朵朵低垂的花朵里,永遠包含著止咳化痰,清熱潤肺的力量,或許還能像許穆夫人那樣,可以消解心頭的憂傷。

中藥袋一:川貝母直解

青貝,翻拍於《金世元中藥材傳統鑒別經驗》

盧貝,翻拍於《金世元中藥材傳統鑒別經驗》

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 Fritillariacirrhosa D.Don,暗紫貝母F。unibracteataHsiao et K. C. Hsia,甘肅貝母 p.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貝母 F. delavayi Franch.的鱗莖。前三者按不同性狀習稱「松貝」和「青貝」;後者稱「爐貝」。主產於四川、雲南、甘肅等地。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粗皮,晒乾,生用。

【性能】 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功效】 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

【應用】 虛勞咳嗽,肺熱燥咳;瘰癧,乳癰,肺癰。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研末服1~2克。

【使用注意】 不宜於烏頭類藥材同用。脾胃虛寒及有濕痰者不宜用。

中藥處方一:單驗方選

1.口腔潰瘍:有二種方法。一種是水煎服,川貝母12克,白及6克,每日煎1劑,分早晚2次服用;另一種是水沖服,讓藥店將葯研成粉末,每日1劑,分3次用溫水沖服。

(大眾健康報,2008.04.10.)

2.肺結核、燥熱咳嗽、乾咳無痰:雪梨2個,豬肺250克,冰糖少許,川貝10克。川貝稍浸泡;雪梨去皮、切塊;豬肺洗凈,從喉中灌入清水,反覆搓洗凈,再以生粉洗凈,切塊,置鑊中炒干。一起放入瓦煲內,加冰糖少許、清水1 500毫升(約6碗水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便可。此量可供1人1日分2次用。

(佘自強著.百病食療 佘藥師之100病症對症廣東湯譜.廣州出版社,2012.06.)

3.咳嗽、水腫、淋病:川貝15克,水發紫菜50克,雞蛋1個,薑片、蔥段、鹽、味精、植物油各適量。將川貝研成細粉;紫菜洗凈;雞蛋磕入碗中打散。炒鍋內放植物油燒至六成熱,下入薑片、蔥段爆香,加水1 500毫升燒沸,放入紫菜、川貝粉、鹽、味精、蛋液,稍煮即可。每天1次,堅持食用7天。可潤肺止咳,軟堅化痰。

(買雯婷編著.二十四節氣葯膳大全集.湖南美術出版社,2011.01.)

4.乳頭皸裂:川貝母10克,研為細末,黑、白芝麻各20克,炒黃研細,混合過篩備用。用時以香油調成糊狀,塗搽患處,每日2次。若流血、滲液者,先用藥粉干撒創面,待膿水收斂後再塗搽。一般3日後見效,約1周內獲愈。治療期適量減少哺乳,或停止哺乳。

(民族醫藥報,2009.07.24)

中藥袋二:浙貝母直解

元寶貝(浙貝的一種),翻拍於《金世元中藥材傳統鑒別經驗》

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 Fritillariathunbergii Miq.的鱗莖。原產於浙江象山,現主產於浙江鄞縣。此外,江蘇、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產。初夏植株枯萎時採挖,洗凈,擦去外皮,拌以煅過的貝殼粉,吸去漿汁,切厚片或打成碎塊。

【性能】 苦,寒。歸肺、心經。

【功效】 清熱化痰,散結消癰。

【應用】 風熱、痰熱咳嗽;瘰癧,癭瘤,乳癰瘡毒,肺癰。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

【使用注意】 同川貝母。

中藥處方二:單驗方選

1.咳嗽:浙貝母5克,鮮竹瀝1支。將浙貝母研為細末,用竹瀝汁調為稀糊狀,外敷於肚臍孔處,每天換藥1次,連續2~3天。可清熱宣肺,適用於痰熱咳嗽。

2.凍瘡:取浙貝母、冰片各研成粉末,按9:l比例混合均勻,加適量溫開水調成糊狀,敷於患處,用消毒紗布固定,24小時更換1次,一般2~4次可愈。

(苗明三主編.本草外用.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01.)

3.呃逆:生草烏60克,浙貝母60克,囑焙乾研末用醋調和成餅,取五分硬幣大小敷雙側內關、期門穴,用油紙,膠布固定。若有感覺不適或見皮膚過敏,即停,若無其他情況,敷2~4小時。按:生草烏與浙貝母合用,為違背「十八反」古訓之方,如用請遵醫囑。

(洪廣祥主編.奇病奇治.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5.11.)

中藥袋三:皖貝母直解

皖貝母為百合科貝母屬植物安徽貝母(Fritillariaanhuiensis S.C.Chen et S.P.Yin)的乾燥鱗莖。為百合科貝母屬新種,商品名皖貝母。氣微,味苦。可開郁散結,清熱化痰,止咳鎮喘。用於痰熱咳嗽,以及急、慢性支氣管炎等。

(張少鶴等.皖貝與川貝臨床療效的比較研究.中西醫結合雜誌,1986,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睡覺磨牙,是蟲是濕?
究竟誰在捏造謠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嚴正聲明,以正視聽!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