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Z1拍照體驗:隨手拍,成大片
從近幾年的手機行業來看,性價比已經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同時也快了技術下放的腳步,拍照便是其中發展最快的部分。
目前中端市場來看,整個手機拍照水準都有了一個質的提升, 正是瞄準了這一時間,筆者入手了人氣頗高的vivo Z1。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後,給大家分享一下它的拍照水平究竟如何。
上手方便快捷,這才是貼近用戶的表現
從筆者這一段時間的體驗來看,vivo Z1的整體拍照體驗還是非常不錯的,首先拍照界面比較簡潔,左右滑動即可切換拍照模式,整體上手非常容易。
從整體樣張來看,vivo Z1照片的解析還是非常不錯的,1300萬+200萬像素雙攝鏡頭,提供了足夠的畫質表現。在白天場景來看,Z1提供了足夠的畫面解析,在數清樓層數的前提下,還能看清外圍瓷磚的紋路,令人非常滿意。
筆者最喜歡的功能當屬AI智能場景識別,利用AI人工智慧,Z1能夠自行將參數調整至合適。對於不擅長修改參數的筆者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在按下快門的時候,就能獲得一張滿意的照片,就已滿足。
色彩清新,虛化強勁
在面對花花草草的拍攝時,vivo Z1色彩表現較為清新,不落俗套,沒有出現現明顯的偏色現象。
得益於全新的雙攝鏡頭,能夠清晰的將植物的紋路表現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vivo Z1擁有的人像模式能手動調節光圈大小。雖然這樣的效果是利用電子光圈+AI演算法合成的,與專業單反虛化效果仍有差距。但是從樣張來看,vivo的AI演算法良好的識別出花朵主體,並沒有出現明顯的「翻車」跡象。
要知道,在如此狹小的手機機身內,完成這樣的虛化效果,還要啥「自行車」?
AI美顏人像深入人心,筆者也不例外
作為一款vivo手機,AI美顏是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功能,得益於歷代以來的技術沉澱,Z1幸運的乘坐上了技術「順風車」。
雖說之前聽聞過vivo的美顏功底,但是今天正式體驗還是被「嚇」了一跳。整體的美感方案非常自然,保留了大量的人物細節,並且效果非常自然。沒有出現其他品牌美顏那樣,為了美顏而丟失大量面部細節,這一點值得點贊。
夜景出片率高的相機才是好相機
在筆者看來,對於一款中端手機而言,追求極致夜景表現並不是它的任務,重要的是擁有穩定的出片率,拍得屬舒適才是重點。
在夜景拍照過程中,由於光線的減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拖影現象,但是整體畫面刷新仍舊保持一個較高的水準,穩定機身之後,此類將會有所緩和。
上面說道,穩定表現才是中端機型所要追求的拍照體驗,憑藉技術下放的「順風車」,Z1擁有良好的對角速度。雖然不比旗艦那般指哪打哪,但是它依舊能夠給予筆者精準的對角反饋。
憑藉AI智能場景識別,及時調整拍照參數,從樣張來看,夜景中的高光與陰影部分掌控的較為到位。整體解析與噪點都維持在中等偏上的水準,看來Z1的這次「順風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結尾
得益於技術研發的加快,軟硬體技術的加速下放,讓vivo Z1坐上了拍照技術優化「順風車」。在白天場景中,整體色彩與解析非常到位,AI智能場景識別的加入,也省去了筆者手動調整參數的麻煩。
優秀的AI智慧美顏與夜景表現,這兩者都是替Z1相機拉分的環節。所以,綜上所述,Z1並不是追求完美畫質表現的手機,但是它卻給予了筆者安心、穩定的出片率,是一部足夠貼近用戶的拍照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