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跑馬圈地」:放在雲計算當中到底是褒是貶

「跑馬圈地」:放在雲計算當中到底是褒是貶

雲計算產業的一個最大的特質就是相對遠離C端用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消費類人群,這樣一來往往也就給我們這些普通用戶帶來一個感覺,那就是雲計算與我無關。

其實不然,當下的雲計算技術被應用在了很多領域當中,其中不乏也應用在了很多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領域,比如智慧交通、智慧家居、SaaS應用等等,而對於雲計算廠商來說,尤其是在公有雲業務層面這幾年隨著用戶數量的暴增使得雲廠商們開始了「跑馬圈地」式的業務增長模式。

雲市場所進行的激烈的「圈地運動」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整個產業的全面發展,這點從Gartner的數據預測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根據Gartner的權威預測,到2018年全年,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將會從之前的2017年的1535億美元增長至1864億美元,約合1.2萬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並且未來的持續發展潛力仍然巨大。

當前的雲計算市場已經不再單單是一家或兩家企業獨吞整個市場的局面了,既然是圈地化的發展模式,那麼勢必就會有很多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玩家參與其中,本期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現在雲計算市場當中各家企業是如何「跑馬圈地」的。

雲市場各家概覽

騰訊雲在進入到2018年之後明顯在市場競爭過程當中更有底氣了,從騰訊公布的2018財年Q1的財報當中能夠看到,騰訊史無前例地提到騰訊雲的整體運營情況,收到遊戲、視頻、電商以及O2O等眾多行業增長的推動效應,騰訊雲服務在2018年的第一個季度當中同比增長超過了100%,這一驚人數字其實也代表了騰訊雲正在依託於整個騰訊矩陣規模效應去儘可能的快速佔領公有雲市場,馬化騰曾經也公開表示過,騰訊雲計算業務在整個騰訊體系當中並不僅僅看作是一個獨立的業務,而是將其作為整個平台戰略去規劃和推動的。騰訊雲服務通過與平台生態進行打通,利用微信、QQ、瀏覽器、應用寶、視頻等眾多騰訊資源去協同發展,這或許是騰訊雲計算戰略未來發展的主要競爭點。

說到雲計算,就不能不說說阿里雲,在整個圈地模式發展下,阿里雲依靠的最大優勢就是「面積廣」,當前阿里雲已經在香港、新加坡、日本、迪拜、歐洲、美國西部、美國東部、澳大利亞等全球十多個區域建設了幾十個飛天數據中心,以量取勝成為了阿里雲在整個市場當中「跑馬圈地」的主要方式,在我看來,這種方式其實非常適合雲計算業務的發展,因為雲計算本身就是一類基於規模化發展的行業和市場,阿里雲的規模效應其實已經在整個行業當中確立了領先地位。

國外的雲計算廠商同樣也在圈地,微軟Azure、亞馬遜AWS等海外巨頭廠商也都在紛紛暗自加碼中國市場,今年3月份,微軟Azure對外宣布了在入華四周年之際,Microsoft Azure已經完成了雲計算規模的三倍擴容目標,同時在中國國內還新增加了兩個Azure區域和兩個數據中心等全新進展。亞馬遜AWS也在入華之後在短短兩年多時間當中推出了1000多項新功能。

在我看來,對於整個產業來說,不管是國內的雲計算廠商還是國外雲計算廠商,由於雲計算本身的屬性就是遠離C端用戶的,廠商們通過過於專業的技術去吸引用戶的做法確實很難達到預期,通過圈地的方式以規模化、落地化的形式在服務層面下大力度去或許還能夠取得一部分的市場份額,因此,雲計算市場的「圈地運動」還是有必要的。

雲計算已經走向產業化深水區

根據中國信通院關於2017年雲計算關鍵行業的應用報告數據顯示,從2006年雲計算誕生的那天開始,這十幾年當中,全球已經有超過2900萬項IT工作服在跑在了雲計算平台上面,其中公有雲、私有雲的分布比例分別佔到了73%和15%。如此看來,當前雲計算對於企業級IT工作負載來說已經成為了首要的平台化支撐形式,伴隨近幾年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等應用的加入,也從側面推動了雲計算產業全面化的發展。這也很好地印證了在規劃效應下,為何那些大型的雲計算廠商要開始跑馬圈地,在自己熟悉的一畝三分地上去獲取更多的用戶資源和業務推廣資源,雲計算走進深水區的同時,也挖掘出了更多的市場需求。

所謂的雲計算淺水區,我的理解就是一些類似數據中心即服務以及基礎設施即服務的層面,主要是從企業採購部門的角度去對雲服務進行一些考量,把企業所擁有的伺服器集群放置在成本最優的伺服器數據中心當中,去通過一系列的操作系統優化和虛擬化技術去對雲服務進行更好的資源調動和資源管理。

所謂的深水區也就是雲計算的平台即服務這一層,能夠通過雲計算技術去支撐不同的行業和企業當中的各種應用需求,通過底層所搭建起的基礎設施平台通過虛擬化技術去向雲計算用戶傳遞更多的軟體應用類服務,是雲計算廠商步入深水區之後所需要去重點考量的關鍵點,事實也證明,像騰訊雲、阿里雲、以及AWS、Azure在走進中國市場並獲得市場認可之後,步入深水區之前的確進行了一系列的底層基礎設施優化和全新部署,這對於我們這篇文章的主題雲市場跑馬圈地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根據Gartner數據預測,2018年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將從2017年的1535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1864億美元,增幅高達21.4%。其中,IaaS將成為公有雲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預計2018年將增長35.9%,達到408億美元。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雲廠商們的確要去儘快搶佔地盤,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雲計算市場的「技術圈地」

我們都知道,對於雲服務來說,廠商們的技術優勢是留住任何一個用戶的根本所在,因此只有通過技術的不斷創新去吸引、圈住更多的使用著才是王道。對於前文所提到的那幾個雲計算廠商來說,近幾年在技術層面除了提供基礎的IaaS層服務之外,在PaaS喝SaaS層面以及安全防護、運營工具、數據分析等一系列增值服務上也是下了大力氣,其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就是通過更加豐富的服務模式去圈到更多的地。

其實說實話,現有的公有雲廠商底層的技術布局其實差別並不是太大,大家的競爭點其實就是在比如像人工智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層面的廣泛和深入應用,比如像阿里雲所提供的底層技術平台、彈性計算、存儲與CDN等方面之外還幫助用戶在人工智慧ET服務,大數據分析和展現、物聯網等等很多領域去全面幫助用戶解決雲端困擾,這其實就是在雲計算這個時代當中通過技術手段去圈地,圈住用戶的最好佐證。

編輯的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電腦網 的精彩文章:

聯想獲3項CES Asia產品大獎
我的超級飛俠好玩嗎 我的超級飛俠玩法簡介

TAG:太平洋電腦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