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何廣島長崎核爆之後能夠重建 切爾諾貝利卻至今雜草叢生

為何廣島長崎核爆之後能夠重建 切爾諾貝利卻至今雜草叢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分別投放了代號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舉世震驚,日本受到沉重的打擊,建築物大量坍塌,20多萬人死於此次核爆,隨後又發生嚴重的核輻射,一旦沾染核污染,此區域會成為不毛之地無人問津,但是日本只用了五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重建。但是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件之後,遭受核污染的普里皮亞季城遭到廢棄,至今雜草叢生。

對於廣島、長崎的核污染,日本人不是不恐慌,而是核爆之後的影響並未非常嚴重。美軍當時投放原子彈時都採用空爆的方式,在距離地面500多米的地方爆炸,從而形成巨大的衝擊波,波及的範圍更廣,大量的地標建築被毀,傷亡人員慘烈,但是空爆雖然摧毀的建築物多,但是遺留的核輻射較少。加之受當時風向的干擾,核輻射的濃度被稀釋,又由於雨水影響,只讓本地區的土壤核輻射含量高,對城市的影響不大,所以可以在很快的時間內重建。

但是對比廣島、長崎的核爆,切爾諾貝利的核爆後果更為慘烈。據有關報道稱,切爾諾貝利核的輻射量相當於美國投放在日本的400多顆原子彈,這種情況下怎麼進行城市重建呢?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四號反應堆在爆炸之前有大約180噸的核燃料,事故發生之後蘇方稱有50多噸核燃料進入到當地環境,而美國在日本投放的「小男孩」僅搭載了約60千克左右,其實只有700克左右發生了真正的核反應。可想而知,切爾諾貝利的核泄露比日本的核泄漏有至少400倍以上影響。

切爾諾貝利事件發生之後,蘇方對此進行全面封鎖和撤離,加之冷戰以後歐洲各國都建立了核污染的檢測體系,對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一直檢測至今,所以切爾諾貝利至今雜草叢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巨透社 的精彩文章:

新型巡洋艦和新航母必舍其一 因為缺錢俄軍必須做出抉擇!
中國新型中遠程空空導彈技術水平對標美軍AIM120 性能世界領跑

TAG:利刃巨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