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首次陸空協同攻擊:裝甲兵配合火箭軍行動
河西沙場,烈日當空,戈壁灘上熱浪滾滾。西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偵察營「魔鬼日」訓練如期展開。
「越是惡劣環境,越能錘鍊本領。」該營營長白鵬宇帶領分隊深入戈壁腹地,利用多種新型信息化裝備快速架構偵察網路,情報實時傳輸,數據精準無誤。
作為一支剛組建不久的分隊,該營大部分官兵是從步兵專業轉崗而來。從「鐵拳頭」到「千里眼」,官兵自覺「歸零」,以新兵的姿態重新起跑加速,鑽研新裝備,掌握新技術,研練新戰法。成立僅5個月,該營就在上級組織的實兵演習中出色完成戰場偵察監控任務。
「這種新銳之氣,是攻堅克難的重要保障。」該旅旅長朱永黎說,包括偵察營在內,全旅官兵「敢于歸零、不怕重塑」,在波瀾壯闊的改革轉型中發起衝鋒。
該旅組建以來先後經歷3次改制、2次換裝,始終以只爭朝夕的姿態銳意進取,成為陸軍信息化新型作戰力量的「尖兵」。
勇立潮頭,就要敢於自我革新。40多歲的二級軍士長馮紅民,是全旅最老的兵。去年改革調整中,他從坦克專業轉崗到新成立的偵察科。
起跑即衝刺。60公里拉練奔襲、跨晝夜極限耐力挑戰等課目,馮紅民一項不落,和年輕戰友一起摸爬滾打。信息化偵察裝備操作、情報鏈組網維護、目標信息甄別傳輸等新理論新技術新知識,他逐個吃透、勤學苦練。階段考核中,馮紅民進步明顯,轉型成為一名「兵參謀」。
改革有適應期,但戰鬥力生成沒有緩衝期。
某新型坦克列裝於冬季。官兵冒著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在戈壁大漠苦練50多天,掌握新裝備操作方法,探索新裝備性能極限數據。他們還通過數據信息的採集、整理、預置和調用,將轉入戰備狀態的時間大大縮短。
改制換裝,也帶來訓練模式的革新。他們依託一體化指揮平台和指揮對抗系統,廣泛開展模擬演練,讓官兵自主判情況、研打法、定決心、練協同,感知戰場氛圍,強化戰場思維。
每次轉型,都意味著「破」與「立」。打破傳統習慣,建立更高更新的標準,通過脫胎換骨,推動戰鬥力建設邁上更高台階。
「信息化戰場上,研究作戰還要堆沙盤嗎」「為什麼不呼喚空中火力,而是習慣先用直瞄火力」……該旅合成二營「講武堂」上,官兵開誠布公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引發營黨委一班人的深入思考。
去年,新組建的該營亮相沙場,表現不凡。但營黨委堅持問題導向,每次執行任務後都認真總結反思問題。
「思維碰撞,就需要這種坦誠相見、直面問題的態度。」營長王仕丹說,信息化武器裝備列裝到位後,思維理念必須快步跟上。營黨委率先掀起學習熱潮,制訂細緻嚴格的學習制度和目標,通過組織「講武堂」等活動,倒逼官兵學信息化、軍兵種和聯合作戰知識。
如今,該旅成立了軍情研究室,建立作戰資料庫,依託一體化指揮平台,通過開放式復盤推演、想定式矛盾解剖、前瞻式戰鬥研判,引導官兵持續強化聯合意識,為實施聯合作戰奠定基礎。
幾份列陣沙場的成績單,記錄並見證了這支新調整組建部隊的轉型歷程——
祁連山腹地,合成營首次體系協同,面對數倍之「敵」,精打快進、沉著應戰,在消耗掉「敵」重點兵力後,交叉掩護、全身而退;
青銅峽某演兵場,新裝備首次參與實兵對抗,立體突防、跨越攻擊、定點投送,人裝結合更加緊密;
新疆庫爾勒,首次陸空協同攻擊、裝甲兵首次配合火箭軍行動,信息化體系作戰能力不斷提升……
(資料圖)


※生肖大揭秘:關於鼠鼠鼠真是太准了!
※能讓你徹底放下心理防備的生肖男
TAG:中華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