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紙質書時代,真的要一去不復返了嗎?

紙質書時代,真的要一去不復返了嗎?



今天,人們已經不耐煩等上那麼長時間,知識付費平台的崛起,讓人們意識到,圖書已經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方式。






忽然之間,中國人變得好學了。


 


這種現象在2017年尤其明顯:艾媒諮詢發布的《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達1.88億人,2018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則將達2.92億人。




這些用戶中,有的人是撒網型的——今天跟風買了《好好說話》以鍛煉人際口才,明天又糾結於「《紅樓夢》該聽蔣勛的還是白先勇的」;有的人則是專註型的——比如只訂閱《每天聽本書》這樣的讀書欄目,開車時聽。正常倍速是一期20多分鐘,每期講一本書;如果時間不夠,就用上2倍速、3倍速,這樣每次能聽兩三本書。




 


人們發現,有了這些講書、聽書以及眾多解讀經典作品(最美唐詩、最美宋詞之類)的欄目之後,閱讀再也不是一件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成本的事。並沒有具體數據顯示那1.88億知識付費用戶中有多少人訂購了讀書相關欄目,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對推動閱讀是起到一定作用的:最起碼,通過這些欄目的篩選,讓用戶們知道了哪些書沒必要看,而哪些書不能不看。


 

這就是今天的閱讀圖景:我們做一切跟讀書有關的事情,比如去網紅書店、圖書館打卡;比如去豆瓣、公眾號瀏覽一本書的評論,然後假裝「讀過」;比如用各種大部頭裝點自己的書房;比如說起某位作家的八卦段子,如數家珍;比如訂購了很多讀書相關付費欄目……然而,我們就是沒有認認真真地翻開一本書(好吧,電子書也算,現如今太執著於紙質書就沒必要了),從第一頁開始閱讀。


 


閱讀新趨勢:電子化、社交化、付費化、碎片化。


 


 「為什麼中國人閱讀率很低?」,知乎用戶「山羊月」為此提供了一個思路:能否提高國人的閱讀社交壓力/激勵?所謂閱讀社交壓力/激勵,是指人們在日常社交中遭遇「別人看了這本書你卻沒看」的場景,從而激發「我一定要看看這本書」的壓力或曰激勵。




獲取知識的途徑已經多元化了,你可以看紙質書,也可以用kindle,拿手機看電子書都沒問題。


 


東野圭吾的暢銷,可能就是出於這種社交壓力/激勵:你關注的那些大咖中,東野圭吾的粉絲還真不少,比如止庵、史航;而《嫌疑人X的獻身》和《解憂雜貨店》相繼推齣電影版,後者還是王俊凱主演的,於是,你在哪哪兒都能看到「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這些關鍵字(甚至有文藝青年給自己的小店命名為「解憂雜貨店」),在社交壓力/激勵的裹挾下,你這樣一個以前從未聽說過東野圭吾這號人物的青年,終於入坑。在這個語境中,書好不好看倒在其次,重要的是你通過閱讀它,在自己的社交圈找到了存在感。

 


社交化正是亞馬遜中國的《2017 全民閱讀報告》所總結的閱讀新趨勢的其中一項,其他幾項分別是電子化、付費化、碎片化。報告指出:「在社交網路時代,閱讀也逐漸從一個非常獨立、個體的行動變得更加社交化,越來越多的讀者傾向於向別人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有多達78%的受訪者表示,會通過微博、微信、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分享與閱讀相關的內容,17%的受訪者會在購書的電商平台留下讀者評論。


 


界面記者張之琪曾撰文梳理「社交如何影響我們的閱讀」,在文章中,她比較了傳統在線閱讀軟體與微信閱讀的菜單欄的不同。前者如豆瓣,其菜單欄是按照「書架、找書、書評、個人中心」的順序排列的,這意味著用戶需求的優先順序是:「我在讀什麼書」「我要找什麼書」「其他人覺得這本書怎麼樣」。微信閱讀的菜單欄則是「發現、書架、想法、我」,優先順序變成了:「我的朋友在讀什麼書」「我在讀什麼書」「其他人覺得這本書怎麼樣」。如果說前者提供的是一個線上圖書館,後者營造的則是一個熟人讀書會的場景。




 


傳統出版社和知識付費平台所做的,其實都是內容生產。圖書也是一種知識付費產品。


 


據說,羅振宇還只是「賣書」的時候,曾跟一位老出版人這樣表示:「你們不要把我當對手,你們都是大廚師,我只是在門口吧唧嘴和送外賣的人,說這個好吃,那個應該買,然後您需要我就給您送到家裡去。」

 


如今,這位「送外賣的」捲起了袖子,搭起了灶台,自己開店,給用戶提供知識服務,逆襲成功。最新的八卦則變成這個:羅胖受邀到某出版社作演講,其中三位編輯當即決定追隨羅胖,完成了「從傳統出版編輯到知識付費」的轉型。虎嗅網記者向這幾位編輯的前東家求證時,出版社方面表示:「可以理解啊。你在一房間里勤懇做事時,突然來一人說帶你遊山玩水,很炫,說明這人有本事,這孩子又嚮往新生活……」


 


從本質上說,傳統出版社和知識付費平台所做的,其實都是內容生產:把粗放的知識/信息通過整理、篩選,以適於用戶的形式呈現。用戶支付一定的費用,就可以擁有這些內容。所以,圖書其實也是一種知識付費產品。只是,這類產品生產周期長(通常需要4到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而且,由於長期以來「讀書」被賦予的神聖光環,人們面對它們時不免有戰戰兢兢之感。今天,人們已經不耐煩等上那麼長時間,知識付費平台的崛起,讓人們意識到,圖書已經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方式。




 




2018南國書香節「書香之夜」


新趣味,新生活




8月12日晚


知識無邊界:從紙質閱讀到知識付費


過去,知識通過書籍、雜誌、培訓等方式傳遞;


如今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有了更立體、更多元的承載方式——電子書、有聲書、在線付費課程等。


無論學習方式如何變化,最終都為人類進步而服務。




8月13日晚


新周貓嘉年華(免票,不限人數)


新周貓將邀請友好合作夥伴參加新周貓嘉年華,以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為主題,讓你在藝術的氛圍里和寵物親密互動。


這裡有好玩的活動和有趣的展示,部分售賣所得將捐贈給流浪動物救助機構。




時間:2018年8月12日-13日 18:30-20:30




地點: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廣州市海珠區閱江中路380號)




主辦:南國書香節組委會


承辦:廣東新周刊雜誌社


協辦:有間大學






活動現場,不僅有《新周刊》社長張妍和執行總編周可坐鎮


你還有機會與這些嘉賓相遇







入場觀眾將有機會獲得精美禮品


趕快長按圖片掃描二維碼


報名十二日晚新周刊書香之夜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撐傘旅行,是中國遊客的信仰
拿好了,這是中國電影的救命葯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