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絕望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只有「殺魚弟」知道

絕望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只有「殺魚弟」知道



「殺魚弟」走紅的時候,網友們覺得他很「酷」。後來才知道,那是底層生活的「殘酷」。




2008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題目是「他們」,只有一篇作文獲得滿分,結尾有一句話——

「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




階層流動可以自下而上,也可能自上而下,有朝一日遇上P2P暴雷之類的「隨機」事件,焉知我們不會成為「他們」?







17歲的少年小孟,因服農藥百枯草被送進了蘇州某醫院。


 


網友發現,這位少年正是八年前那個眼神犀利倔強,純熟幹練地將魚開膛破肚的網紅「殺魚弟」。


 


自殺前一個月,小孟偷偷買了百枯草,喝葯之後被送到了醫院。8月6日,經過緊急搶救小孟已經醒來,但是

百枯草已經對小孟的腎臟造成了嚴重的損壞,進入了尿毒症期

,肺部也受到了損害,必須繼續住院治療。


 

說到小孟自殺,小孟父母認為他性格內向且處於叛逆期,跟家人爭吵一激動就喝了葯。有人說小孟去了學校一段時間,但不適應學校教育輟學後又被父親領回家當殺魚「招牌」。其父還經常打罵小孟,最嚴重的一次,打得小孟差點摘除眼球。


 


能把一個17歲少年逼上絕境的,一定是

這個年齡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小孟的腎臟造成了嚴重的損壞。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窮病」


 ————————




「殺魚弟」自殺事件曝光後,他的父母受到了排山倒海的指責。


 


人們同情小孟的處境,在9歲的時候就為家裡著想、挑起生活重擔的孩子,理應該得到很好的對待。事實上作為家裡孩子老大的小孟,承受的卻是與年齡不符的壓力。


 


有人說在菜市場殺魚的人,一般都不會窮到哪裡去,所以用貧窮歸結為「殺魚弟」自殺的根源太牽強了。


 


小孟的父母解釋說,二人身體不好,小孟就成了一大家子人的頂樑柱,所有的家庭收入也從魚攤這裡來。而之前被網友質疑以「殺魚弟」做營銷的招牌,其實是批發市場製作的。


 


小孟躺在病床上告訴媒體,殺魚是他自願去做的,雖然沒有小孩子玩得那麼快樂,但感覺也不錯。至於沒有辦法接受完整的九年義務教育,「

因為長時間沒有上學,就不想上學了,再說學習成績也不好

」。





2016年5月31日,河南鄭州,「六一」兒童節的前一天,記者在三官廟巡防隊員的帶領下,找到這一個隱居在城中村廢墟中的家庭。圖/視覺中國




這就是

一個

典型窮孩子的成長過程




前不久上映的《我不是葯神》里有一句經典台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窮病」。當人們得這種病的時候,

不僅沒有錢,精神世界也變成了一片荒原


 


這句話在小孟這裡同樣適用,從9歲開始就像成年人一樣熟練應對生意的小孟,所熟知的就是成年人世界的遊戲規則。他的人生彷彿被「揠苗助長」,直接跳過了童年期,進入到更加現實的社會。


 


如果小孟家庭條件富足,他或許就有機會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生活也不會對他步步緊逼。他也不至於與顧客因魚錢發生爭執,然後被父親呵斥,服農藥自殺。


 


小孟醒來後說,他很後悔。可這聲「後悔」,在生活面前是那麼的無力,因為回頭重來已經沒有可能。


 


小孟的未來,

打從他小小年紀走上魚攤的那天,開始在生活的尖刀與魚血中謀生,就註定不能擁有普通孩子的歲月靜好





2016年5月31日,河南鄭州的城中村廢墟,以流浪狗為伴的孩子。圖/視覺中國


 




他們會成為我們,我們也會成為他們


 ————————




最近因為電影《小偷家族》而受到熱議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在2004年還拍攝過一部電影《無人知曉》。




這部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四個被母親拋棄的孩子,相互扶持,在城市的角落中艱難生活,在花一般的年紀,不得不面對酷烈的貧窮、飢餓,甚至是隨之而來的死亡。




對應影片名,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中,這四個孩子的存在竟無人知曉,他們的命運像是透明的,無人在意他們的生死。而這一切,都可以指向一個原因:貧窮。





影片明快的色調下,講述了一個悲情的故事。/ 電影《無人知曉》中的四兄妹




科普博主游識猷在微博推薦過一本書叫

《我在底層的生活》

,美國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做了一個社會實驗——去底層「卧底」,不依賴現有的任何經濟資源,分別體驗了餐廳服務員、清潔工、超市售貨員三種工作。


 


結果可想而知,芭芭拉幾乎每天都忙到抽筋,生活入不敷出。光是房租,就花掉了她一半以上的工資。美國詩人蘭斯頓·休斯有一句詩——「

房租要是能從天而降,多好

」,絕對是底層租房族的心聲。


 


芭芭拉最後說了這麼一句話:「

當一個單身的、身體健康的、擁有一輛工作汽車的人,靠他的艱辛努力尚不能養活自己時,肯定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非常大的問題

。」





《我在底層的生活》英文版封面。




2008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題目是「他們」,只有一篇作文獲得滿分,寫的是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生活:「放學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裡的星空沒有家鄉的明亮;悄悄許願,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小學不會因交不出電費而被查封……」


 


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句話給了人們希望——「

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

」,能夠在寬敞的教室里,陽光透過窗戶流淌在他們的校服上。




但反過來說,階層流動可以自下而上,也可能自上而下,有朝一日遇上P2P暴雷之類的「隨機」事件,

焉知我們不會成為「他們」?





經濟學家厲以寧曾經表示,中國窮人不是窮人,而是「待富者」。圖為2013年3月11日,貴州省畢節地區七星關區(原畢節市)生機鎮耿官村半坡小學的學生,他們的上學之路就是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求學路。圖/視覺中國




 


底層的生活,你願意去看看嗎?


————————




從底層的「他們」,變成中產以上的「我們」,並沒有那麼容易。


 


河北棗強中學女生王心儀,以707分的高考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寒門逆襲的她,說要「感謝貧窮」。


 


可當她去了北大之後,就會慢慢地發現,連國門都還沒有出過的她,面對的同齡人要麼會幾國語言,要麼早就週遊世界,要麼家庭殷實,要麼入學就已經不用擔心工作。


 


那時,她才會理解

貧窮並不是一次高考就能戰勝的

,高考只是她改變自己命運的第一步,未來的路還很長。


 


當然,底層與中上層的藩籬是相互的,

比「貧窮限制了想像力」更可怕的,是「富裕限制了你對貧窮的了解與同情」。





《暴裂無聲》劇照。




在忻鈺坤導演的電影《暴裂無聲》中,底層礦工張保民的兒子張磊在放羊時,遇到了前來打獵娛樂的煤老闆昌萬年。


 


煤老闆搭著弓箭向張磊喊話:

「小孩兒,你的羊多少錢一隻?

」張磊愛護羊,平時都會抱著小羊睡覺,自然不樂意把羊賣給他。


 


電影沒有把悲劇發生的一刻拍出來給觀眾看,可觀眾都知道,小孩兒就像羊一樣,被煤老闆的弓箭射中了。

他們這些窮孩子,才是羊。


 


忻鈺坤把這些人的生活拍出來,不為什麼,就是「有一句話要說,有東西想要別人知道」。


 


「其實你不知道,還有很多人在這個社會的角落裡面生存,

他們的那種舉步維艱,是你沒法想像的。只是你要不要去看

?」






推 薦 閱 讀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谷歌來了,誰還用百度





中年女人的生活,萬箭穿心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作者/安老闆  編輯/張家明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圍觀直播自殺:如果做不到善良,請閉上你的嘴
歲月催人老,獨獨放過了她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