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 密度比水還小 太陽系中最美麗的行星
土星在太陽系中體積僅次於木星,同屬於氣體巨行星。平均半徑是地球的9倍,質量是地球的95倍,我說的是平均半徑,因為土星的赤道和極地半徑相差近10%。它的密度約是0.68克每立方厘米,是地球平均密度的8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唯一密度比水還小的行星。
土星有非常熱的內部,核心的溫度高達11700 ℃。輻射至太空中的能量,是它接受來自太陽的能量的2.5倍。如果我們通過紅外線觀測土星,我們會看到土星美麗的光芒。
土星因為它美麗的行星環而出名,它也是人類最早發現具有光環的行星。土星環非常古老,極有可能是一顆遠古衛星被土星引力撕碎所形成。密集的主要環帶從赤道上方7000公里一直延伸到8萬公里處,但它的平均厚度卻僅僅只有十米,最厚處不超過150公里,並且99.9%的成分都是水冰。主要環帶中的顆粒大小範圍從1厘米至10米都有。土星環中有很多縫隙都能從地球上看見,縫隙的產生可能是由質量較大的衛星,軌道周期發生共振造成。
2004年,卡西尼號探測器來到土星軌道,首次拍攝到了土星表面的高清圖片。土星的上層大氣與木星相似,同樣都有一些條紋,但土星的條紋比較暗淡,並且赤道附近的條紋也比較寬。雖然土星的表面看起來很平靜,但這個星球實際上非常活躍,土星上的風速最高可達每小時1800公里,是繼海王星之後太陽系行星風速最快的。
雖然不像木星的那樣強,但是土星也有著比地球稍弱的磁場,這使得它也會和地球一樣在兩極產生美麗的極光。
在土星的北極有一團很明顯的六邊形風暴,每一邊的直線長度大約是13800 公里,它大到能容納三個地球。整個結構以10小時39分24秒自轉,與土星的無線電波輻射周期一樣,這也被認為是土星內部的自轉周期。
為什麼在土星北極,會存在一個如此巨大而且規則的六邊形風暴,至今也無法解釋。
土星有眾多的衛星,精確的數量尚不能確定。所有在土星環上的大冰塊理論上來說,都是衛星,而且要區分出是環上的大顆粒還是小衛星,是很困難的,到2009年已經確認軌道的衛星有62顆。土星衛星的形態各種各樣,五花八門,使天文學家們對它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而在這些衛星中,最神秘的莫過於土星的第六顆衛星--泰坦。它的大小和水星幾乎一樣,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擁有大氣的衛星,其大氣層至少有400公里厚。大氣的主要成分是98%的氮,和不到1%的甲烷,還有少量的乙烷、乙烯及乙炔等氣體。
2005年,惠更斯號探測器穿過泰坦的大氣層,第一次向我們展示了這個神秘世界的真實面貌。黑暗寒冷的表面,液氮的海洋,暗紅的天空,偶爾灑下幾點夾雜著碳氫化合物的氮雨等。
泰坦有一套獨特的行星循環系統,系統以液態甲烷為基礎。通過河流湖泊海洋和降雨,不斷沖刷和塑造行星表面,這使得它和地球極為相似。
甚至有的科學家推測,泰坦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極大。,地球生命以水為基礎組成,而泰坦的生命以液態甲烷為基礎。呼吸氮氣,消耗乙炔,這一套獨立的系統構建另一個獨特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擁有浩瀚的海洋,連綿的河流與山峰。
而與地球不同的是,它的天空還擁有太陽系最美麗的風景--土星。


TAG:表象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