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洞庭郡真的存在嗎?

歷史上的洞庭郡真的存在嗎?

談到洞庭郡得名的緣由,需要辨析有些相關的看法。《史記·蘇秦列傳》載蘇秦說楚威王,雲楚「南有洞庭、蒼梧」;又《戰國策·秦策》有云:「秦與荊人戰,大破荊,襲郢,取洞庭、五都、江南。」周宏偉以為此所云洞庭俱應為楚國郡名,而當時「煙波浩淼的洞庭湖並不存在」。今案這兩個例證中的洞庭為一區域名稱,自然無誤,唯洞庭在當時是否置郡,僅僅依據上述記載,目前恐怕還無法論定。而洞庭作為一個區域名稱,還是應當源自於其位於洞庭湖周圍。

洞庭湖的水域,當時雖遠不及後世遼闊,但這並不等於湖面尚未存在。屈原《離騷》有句云:「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此自是在洞庭湖上行舟;又云:「洞庭波兮木葉下。」此亦明言洞庭為水波蕩漾之湖面。此外,《山海經》還記載沅水「合洞庭中」,這也只能是指水流匯聚於湖泊之中。這些記載,都可以明確無誤地證實洞庭湖的存在。因此,所謂洞庭郡,一定要包括洞庭湖區在內。

19世紀初洞庭湖水系圖

長沙郡名的更改,除了北部洞庭湖區被割取出去的原因之外,還應當與其南方增加了一部分新拓展的疆域有關。譚其驤依據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地圖,復原秦至漢初長沙郡國南界,發現長沙有一部分疆土伸進到南嶺以南的連江上游地區。譚氏以為,這是平定南越後,秦始皇有意設置的「犬牙互入」措施,以防止嶺南割據。案譚其驤對於長沙南界的復原,似乎還可以略加補充。這就是馬王堆出土的《地形圖》上,在嶺南連江與綏江兩江的上遊河道之間,標有「封中」二字,應是表示當地居於長沙國封界之內。這一帶原來都應該是西甌的屬地,秦軍這次南征,最終雖告敗退,但在嶺南應當還是控制了一部分領土,這就是長沙國南部這一部分轄界伸入嶺南的歷史原因,而不一定如譚氏所云是出自秦始皇刻意規劃的「犬牙互入」措施。不然,靈渠是去往嶺南的第一重要通道,而按照譚氏的復原,其南端乃在長沙國封域之外,這就難以符合所謂「犬牙互入」的安排了。南征秦軍勢頭最盛的時候,應當在嶺南拓展有更大範圍的疆域,迨至尉屠睢被殺,復又被迫放棄,這些只是秦軍撤退後仍然剩存的新開疆土。

馬王堆出土的《地形圖》

靈渠

廣東人民出版社委託宣傳

( 辛德勇:《當代學人精品:辛德勇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興中會元氣大傷,暗殺或成為對抗清廷唯一激烈方式?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