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火槍剛出現時弱於弓箭,歐洲人堅持使用,為什麼中國人放棄?

火槍剛出現時弱於弓箭,歐洲人堅持使用,為什麼中國人放棄?

中國堅持不使用火器,尤其在民間禁止火器,並不是軍事這麼簡單早期的火繩槍,相對弓箭可以說毫無優勢,無論射程、射速、威力、可靠性甚至全天候作戰能力,都遠遠不及。但是,為什麼西方堅持使用,但中國人卻不用呢?為什麼火槍剛出現時弱於弓箭,歐洲人堅持使用,而中國人放棄?

過去,一些學者認為,平定準噶爾以前,清代的火器水平蒸蒸日上,發展進度和近代歐洲相仿。因為乾隆取得十全武功以後,沒有什麼敵人可以打了,所以才漸漸鬆弛下來,甚至漸漸放棄了大炮火槍(濮培德,《中國西征》)。但其實,零星的史料也比明,即使乾隆後期以後,仍然注重火槍操演。

加之生產火槍的費用高昂,很多時候還需要跟荷蘭人等洋鬼子進口,以至於到了晚清時期,仍然很多士兵使用弓箭。但是卻有個東方國家卻對這玩意十分中意,那就是日本,日本戰國時期,各地方大名對火槍這種高端貨非常看好,特別是織田信長,對火槍簡直喜愛的不行,長篠之戰更是利用火槍打敗武田家族

再反觀同時的歐洲,火槍也同樣有炸膛問題。可就因為體制不同,再說歐洲地區也實在太落後了,單位還不提供武器,火槍兵要自己掏腰包買火槍。這些火槍兵,就開始要求鐵匠們,務必把自己的火槍槍管,搞得特別的粗,整個火槍看起來就是個鐵疙瘩,還美其名曰重型火繩槍。也不管它丑不醜了,但是不會炸膛,管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之最 的精彩文章:

劉邦和李淵用7年統一天下,為何曹操打了34年卻只能三分天下?來看看
為什麼把中國人叫漢人,民族叫漢族,文字叫漢字?來看看!

TAG:中國歷史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