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要建太空軍?野心很大 不過分預算的事兒有點尷尬……

美國要建太空軍?野心很大 不過分預算的事兒有點尷尬……

原標題:美國要建太空軍?野心很大 不過分預算的事兒有點尷尬……



直播港澳台:美副總統彭斯稱美國到2020年將建成太空軍,您對此如何解讀?太空軍究竟對美國確保軍事霸權帶來什麼幫助?


特約評論員吳健:觀察美軍各軍種對太空作戰的概念需求,主要是五條:一、支持日益繁多的部署活動和能力;二、軍力投送途中能實時掌握戰況。三、精準支持部隊機動、射擊、後勤和情報;四、維持情報與決策優勢。五、作戰全程保障部隊指控。按照特朗普政府的認識,完成這些任務,目前分散在各軍種的太空相關資產和能力必須集中,否則無法以未來戰爭所要求的靈敏、精確、準時與主動方式去工作。舉個例子,太空系統能以極快速度傳送龐大的數據流到地球任何角落的用戶,這形成一個互動的全球資料庫來支持軍隊運轉,滿足了「我在哪裡?敵人在哪裡?友軍在哪裡?」的作戰關切。特朗普的前顧問弗林曾說過,美軍在技術上或許還有自豪之處,但談及組織架構與頂層戰略指導,已然落後了,關於這一點,弗林在指揮阿富汗作戰就有過切膚之痛。


美空軍大學校長誇斯特強調,未來從地球到月球的空間,是全球強國競爭最激烈的航天制高點,當前,美國無論軍方還是NASA(航天局),重大缺陷就是政出多門,技術准入制度過於繁瑣。他打了比方,「無論軍方還是NASA,搞任何一個項目,就像坐飛機從華盛頓飛洛杉磯一樣,先要把行李一一申報清楚,再讓不同部門官員慢悠悠地去核實你的申報,然後再決定你能帶什麼。更麻煩的是,如果你根據情況需要,要調整一些行李物品,就得把前面的程序再從頭做一遍,當你最終獲批時,也許就不想坐飛機了。這就是缺乏頂層太空軍事機構產生「內耗效應」,也成為美國成立第六軍種太空軍的最大動因。


至於美國對未來太空戰的觀感,就要回顧他們心態的變化。以前,因為航天技術的「高門檻」,美軍談得最多的是掌控太空,就是獨享進出太空的自由與「從天到地」的態勢感知優勢,但現在,隨著技術擴散,美軍擔心「太空權力被別國所分享」,特別是別國出現反衛星武器(也就是ASAT)後,美軍無法確保其昂貴的太空設備不被擊落,這就必須獲取廉價快速進入太空的載具與感測器,而且同時要掌握所謂「Game Over」手段,以毀滅性手段關閉對手進入太空的道路,強制實現「太空資源的壟斷」。一句話,隨著太空軍的出現,美軍視野里的軍事航空和航天界限終將消失,最終形成統一的航天航空作戰域,範圍從地表延伸到外層空間,也就是所謂「ASO」環境,實施一體化的ASO作戰將成為美軍對下一場戰爭所作出的回答!



直播港澳台:在您看來,除了組織層面,技術層面上,美國將如何確保太空戰力的絕對優勢地位呢?



特約評論員吳健:我個人看法,美國太空投資,首重發射能力。請大家回憶一下,2015年7月,NASA高調宣布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關鍵技術評審結束,這意味著美國決心擺脫繼「亞特蘭蒂斯」太空梭退役後,依賴俄飛船往返國際空間站的局面,並通過SLS的成功,獲取太空主導權。按照計劃,SLS是個多種構型火箭家族,按照模塊化、漸進式發展思路,從近地軌道運力70噸,到105噸,再到130噸,確保向近地軌道乃至更遠空間發射載人飛行器和大型任務載荷的能力,甚至瞄準火星取樣返回乃至載人登火的目標。

其次,提高太空資產的抗毀能力,為此甚至不惜採取顛覆性技術。這一方面,突出的代表莫過於美軍發起了「後GPS」技術探索,請注意,今年2月的「紅旗」演習裡面,美空軍主動關閉GPS,迫使機組在無衛星引導情況下完成打擊,就是要評估GPS因外力破壞失效後的戰鬥力。與此同時,有名的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已發布名為「對抗性環境空間、時間、方位信息」項目公告,尋求不依賴GPS的武器導航技術,這種技術的特色是不與外界有信息交互下的自身定位或利用外界光、電信號來自我定位導航,這意味著新一代微型化、精確化的慣性導航、圖像導航、地磁導航甚至超低頻導航都將在不久後呈現在世人面前。




直播港澳台:美海軍重啟第二艦隊,瞄準大西洋上與俄羅斯爭鋒,您對此如何觀察?


特約評論員吳健:關於第二艦隊重生與「俄羅斯威脅」的話題,讓我想起前年10月美四星上將布里德洛夫在一次研討會上警告,他說俄軍有充分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和戰術,隔斷大西洋,讓美國經空中、海上增援歐洲的行動受阻。這其中包括俄海軍超常發展的安靜型核潛艇,還有普京最近頻繁展示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統。布里德洛夫強調,新概念的大西洋封鎖戰,將是俄海軍、空天軍、戰略火箭兵、網電部隊共同完成,這一聯戰行動將嚴重限制美軍跨大西洋的活動。其實,這種擔憂對美軍來說不是杞人憂天,隨著美俄軍事對峙的長期化和擴大化,尤其幾年敘利亞衝突所反映的俄軍「不可遏制性」,美國必須要考慮多種極端情況。而重建第二艦隊,不僅能為北約維護大西洋通道暢通起到保障作用,同時也有助於支援第六艦隊在地中海方向的行動,要知道在2016-2017年相繼發生美艦遭潛伏地中海的俄潛艇跟蹤卻未發現的情況。


但我個人看法是,美海軍急於重建第二艦隊,本位主義也起了重要作用。你看一下地圖,可以看到北約完全扼住了俄海軍的主要出海通道,像波羅的海,丹麥替美國早早地在大、小貝爾特海峽修上了橋,等於俄波羅的海艦隊主力艦都出不去,而北方艦隊呢,巴倫支海主要通道全被挪威給盯著,想隱蔽出航,難上加難。即便大家常在說的北極航道,通航條件用於實戰,其實還要相當長的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說,俄羅斯的海上威脅,對美國而言更多是「可控的潛在風險」,美海軍重建艦隊之舉,其實有些「搶資源」的味道,畢竟隨著太空軍、網路司令部等新單位層出不窮,本就不多的預算蛋糕勢必更難劃分。在此情形下,通過渲染「俄軍威脅」,突出本軍種重要性,就成為「非常時期」確保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了。



詳細內容可關注今晚(2018.8.10)10點 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直播港澳台 的精彩文章:

TAG:直播港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