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網紅「殺魚弟」自殺:每對吵架的父母背後,都有一個受傷的孩子

網紅「殺魚弟」自殺:每對吵架的父母背後,都有一個受傷的孩子



作者 | 

媽小咪





 01 




這兩天,令人痛心的消息很多,尤其是已經為人父母的。



2010年11月,一個在魚市場長大不滿10歲的男孩,因為一條「在自家魚攤上手持菜刀、熟練殺魚」的視頻,走紅網路,網友們戲稱他為「殺魚弟」。




2018年8月3日,一名17歲男孩自殺,服用劇毒農藥「百草枯」被送入蘇州市立醫院搶救,至今沒有完全渡過危險期,這個男孩就是當年的「殺魚弟」。







男孩叫孟凡森,家裡兄弟姐妹6人,他是老大,從小輟學,8歲就在父母的水產店裡幫忙,當年,成為「網紅」之後,有好心人資助他重入校園,只是沒多久,因跟不上學校節奏,又回到店裡殺魚。







至於小孟自殺的原因,小孟的爸爸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早在一個月前兒子就已經買了「百草枯」。



最近家裡的關係很緊張,因為妻子長期患病,自己也身體不好,還有5個弟弟妹妹,壓在小孟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







被搶救清醒過來的小孟表示,自殺確實是一時衝動,「網紅」也並未造成過多壓力,主要是父母經常吵架,壓力巨大。事發當日,小孟跟隔壁另一家賣魚的老闆發生了一些爭執,又被父親和母親訓了幾句,所以一氣之下喝了那瓶早已經準備好的「百草枯」。









 02 




子女對於父母之間的關係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敏感度

很多人不了解父母關係不合,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影響。



同學喬安有過一次自殺未遂經歷。




那時候,剛進入高中,我們一些離家遠的孩子,每周未才能回家,為了避免星期一遲到,大多數學生會在星期天下午到校。




一個冬季的星期天,眼看到了宿舍熄燈時間,喬安還沒回宿舍,有舍友說肯定她已到校,晚上卻沒見她吃飯,人也不知道去了哪裡。




我們幾個女孩子和宿管阿姨在學校找了個遍,始終不見她的蹤影,當大家準備報警時,一個舍友在宿舍頂樓大喊,找到了。




當我們一群人趕到時,只見喬安縮坐在頂樓的一角,冷冽的月光落在她的臉上,滿是淚痕,眼睛哭腫了,眼神獃滯,臉被寒風吹得通紅,我們抱著她,身體止不住的發抖,握著她的手,一股刺骨的冷穿透皮膚,直達肌底。




好不容易把她帶回宿舍,溫暖的環境,讓她敞開心扉。




原來,周未回家,親眼看見父母打架,母親砸掉家裡的碗盤,拿起凳子扔向父親,看著父親額頭滲出來的血,喬安嚇得不知所措,父親已掐著母親的脖子,抵在牆上。



喬安說,當時,身體彷彿被釘在了地上,怎麼也動不了。




在說到去頂樓的原因時,喬安再次抑制不住的哭起來,抽泣帶著身體顫抖,上氣不接下氣的說:「我不想活了,我幫不了他們......」。




那天之後,我們才知道,喬安父母的關係一直不好,那次,是她父母第一次從動嘴到動手。




那也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對於孩子而言,冷戰的家庭環境,如同生活在冰雕房子里,只是看上去美麗晶瑩。






 03 




喬安當時的模樣,至今想起來,依然心驚膽戰。




因為我也有類似的經歷。




有一段時間,父母鬧得特別厲害,母親懷疑父親有外遇,父親否認,因此,只要父親晚回家,母親必定找父親大鬧一場,常常父親晚上10點回家,母親便從10點鬧起,鬧到凌晨,而我,只敢躲在房間,趴在門邊,聽外面的聲響。




後來,不管他們是否吵鬧,每天到了晚上10點,我便躲在床上,豎起耳朵,聽外面的動靜,一點聲響,我就瑟瑟發抖,再後來,我的夢裡經常出現他們吵架的畫面,最後,我成了他們吵架時爭奪的對象。




面對父母,我無力判斷誰對誰錯,彷彿一隻夾縫中的螞蟻,隨著他們吵架的升級,感覺生存下去的空氣越來越稀薄。









 04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最大的任務,就是讀好書、吃好飯、睡好覺,父母常說的話,則是大人的事,小孩子別操心,

殊不知,

每一對,愛爭吵的父母背後,都有一個受傷的孩子。




美國醫生Felitti和 Anda等人發布的童年不幸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研究發現,

長期處於功能失調的家庭環境中的兒童,(包括目睹母親遭到暴力對待、父母離異或分居),其身心健康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比如出現嚴重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問題,離家出走、早戀甚至飛蛾撲火,影響孩子的婚姻幸福,最嚴重的莫過於自殺。




專註研究婚姻衝突與兒童發展的聖母大學心理學家Cummings也認為,孩子會非常關注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以此作為判斷家庭環境是否是安全的依據。




不安全的家庭環境,導致孩子內心的不安,從而產生輕生的念頭,再自然不過了。




關於這一點,知乎有條題為「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大嗎」的問題,一百多萬瀏覽量,近兩千個回答中,無一例外的,都是傷害太多,在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環境中生活的孩子,常常會認為父母關係不和諧是自己造成的。




當孩子被持久的自責、左右為難掩蓋時,又找不到合適的宣洩口,唯有結束生命一條路尋求解脫,還父母安寧的生活。






 05 




一般來講,自殺的人是屬於「習得性無助」到極點,就是說,一個永遠找不到支持體系,沒有任何資源利用的時候,在受到多次挫折之後,產生的對應付情境的無能力感叫做「習得性無助感」或「習得性絕望感」。




而孩子的支援體系,絕大部分來自於父母,來自於家庭環境。






電影《怦然心動》中,有一段情節,女主人公小女孩朱麗一家感情融洽,但生活比較清貧。







鄰居家的男主人和小男孩對朱麗一家的清貧抱有偏見,嘲笑了她家荒亂的院子。晚飯時,朱麗將此事告訴了父母,引發了父母間的爭吵。




原來,父親把家中大部分錢拿來照顧自己智障的弟弟,令家人生活拮据。媽媽不得不忍受這種清貧的生活,向鄰居借洗衣機來用,她質問爸爸,難道你的弟弟比你的孩子們更重要嗎?




爸爸被這句話刺激到,也沖著媽媽大聲吼叫。朱麗看著父母因自己而引發的爭吵,心裡非常難過。











然而,當晚上大家都冷靜下來後,父母分別來到朱麗的房間,爸爸解釋了弟弟親情對他的重要性,也表達了自己對媽媽和孩子們的愛意和感謝,媽媽也來到朱麗的床頭,告訴朱麗她是多麼欣賞朱麗的父親,因為他是一個對家人至情至性的男人。







朱麗很快從傷心難過的情緒中擺脫出來,也決定要為自己心愛的家人做些事情,她主動承擔起了打掃整理院子的工作,把院子收拾的井井有條,並重獲自信和快樂。








足以可見,父母爭吵並不可怕,如果在爭吵後,能夠彼此理解,表達對對方的欣賞和愛慕,並讓孩子感受到這份實實在在的愛,那麼爭吵分歧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會消融。





但許多家庭中父母的問題是,他們習慣於表達分歧和衝突,而從不直接表達愛、理解和欣賞,這才不僅會損壞夫妻感情,也會對孩子造成持久的不良影響。




為人父母,經營一個家庭、養育一個孩子,確實不易,在生活中,有些磕磕碰碰也再所難免,遇到觀點不一時,發生衝突情有可願,但家庭教育最重要就是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為人父母最起碼的責任。




所以夫妻之間,要注意解決問題的方法,吵架的方式,對於孩子來說,好的解決方式,不僅能消除孩子的不安,及吵架對孩子的傷害,還能夠教會他們如何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




而只有在一個溫暖的健康的流動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容易成長為一個有愛的孩子。




往期精彩回顧





發個朋友圈,孩子就沒了








- END -





你的點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親親,晚安





七夕將至


是時候向一直陪在你身邊的人,


表達那些說不出口的感謝和愛意


8月8日-8月14日


精選七夕好禮立減5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 的精彩文章:

最好的夫妻關係,是凡事不用催
「摸一下,怎麼了,你這個X樣」:你的教養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TAG: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