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飲一食一葯一按,這幾個步驟助你夏季防疾病!
夏季天氣炎熱,容易引發血管病變,是中風、心梗的高發季節。當你大量出汗的時候,血量的總循環減少,那麼心臟的負擔就會加重,容易導致心梗的發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1
夏季養生外治方法
1
指壓板和石子路
在預防和養生里,其中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各種外治的方法,夏季需要養護陽氣,在這個時候做指壓板的按摩就有養心陽的作用 。
我們腳底板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湧泉穴,湧泉穴歸腎經。
在中醫里,心的經脈叫手少陰心經,腎的經脈叫足少陰腎經,兩條經脈都是少陰經,是相通的。足少陰腎主水,手少陰心主火,在生理上有相輔相成的作用,所以按足少陰腎經的湧泉穴,就對整個少陰都有一個作用。夏天心腎相交,水火濟濟在心主令的陽季,它就可以防治心病。
每個人可能他對刺激量的適應程度是不太一樣的,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少一點慢一點,隨著做的次數增多適應了就可以做的長一點。
【適宜人群】中老年人。
【專家提醒】在指壓板或石子路上走的時候要輕緩一點,不要進行劇烈活動,慢慢的刺激腳上的穴位,達到養生的作用。
2
開四關
開四關指的是兩個穴位。上肢手上有一個穴位叫合谷穴,腳上有一個太沖穴。它們分別在手腳的兩個骨頭中間,骨頭的形狀像關口,起到保衛人體的作用。調理好它們,就能預防夏天陽氣上亢、氣機不通產生各種疾病。
【合谷穴】
【位置】在手的第一第二掌骨之間,且在第二掌骨的中點的位置。
【按揉方法】按揉合谷穴每天按揉1-3次,每次按揉3-5分鐘,按揉的時候節奏慢一點,很輕柔的按壓,直到產生酸脹感就足夠了。
【太沖穴】
【位置】在腳的第一第二跖骨之間中點的位置。
【按揉方法】按揉的時候一般不把腳放在地上,可以坐著把腳抬起來按揉,拇指按著太沖穴,下邊食指按著足底進行按揉即可。
2
夏季養生飲食
夏季對吃也是比較有講究的,吃對食物能預防許多疾病。夏季飲食一要清淡,二要吃溫性食物,三要注重固表補心。
溫性食物有大蒜、青蒜、蔥、姜等,既符合夏季本身氣候辛溫、散熱的特性,又可以提高人的食慾。
1
食
無論南方北方,到夏天一般都喜歡吃涼麵,涼麵也非常適合夏天這種炎熱的氣候,而且麵食輕度發酵,有好消化助胃腸的作用。
清暑益氣面
【食材】
蒜苔:補虛殺菌
薑絲:化濕和中,健胃暖胃
西紅柿:健胃消食
蘿蔔:寬腸理氣,助消化
黃瓜:利尿解毒
豆芽:清熱利濕
豌豆:健脾寬中
2
飲
在夏天需要補充比較多的水分時,可以喝生津止渴湯。
生津止渴湯
【食材】
綠豆和粳米適量
麥冬10克:生津止渴
西洋參:益氣養陰(老年人3-6克,小朋友1-3克)
【製作方法】西洋參和麥冬在水裡浸泡一段時間後加進綠豆開始煮,煮到綠豆開花快熟了的時候加米,再煮20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專家提醒】西洋參和麥冬屬於藥材,需要在水裡浸泡一段時間。
3
葯
夏季天氣炎熱,會傷人陽氣,導致人體陽氣不足。比如經常出現的夏季腹瀉,就是因為陽氣損傷後,津液在體內留不住,從而形成了腹瀉、嘔吐等一系列消化道癥狀。十滴水和仁丹,都是很便宜的夏季常用中成藥。
十滴水
【主治】因傷暑引起的頭暈、噁心、腹痛、胃腸不適等癥狀。
陽氣耗傷後,津液留不住,就會出現腹瀉、嘔吐等明確的消化道不適癥狀,一般可用十滴水來進行治療。
【功效】清暑。
【適用人群】適用於陽氣不足的人群。
仁丹
【主治】傷暑引起的噁心胸悶頭昏,暈車暈船。
中暑有虛實之分,陽熱亢盛即為實,表現為與神志相關的癥狀,如頭暈、頭疼、中暑後昏厥等。
【功效】清暑醒神開竅。
【適用人群】適用於陽氣過盛的人群。
責任編輯:邢宇
支持我們請點贊或使用評論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