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丹田吞氣拉筋能趨向太極拳真正意義上的松

丹田吞氣拉筋能趨向太極拳真正意義上的松

文|釋傳宗編輯 | 禪音

茶有真味

 茶界 II

巫娜 

00:00/05:29

眾所周知,「松」是太極拳走架的核心內容,松歸位,太極拳易入門,太極的功夫就是「松」出來的。古往今來,太極前輩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經驗,試圖用種種方法去體現這個「松」,武術界有一層功夫一層松的說法,都需要長時間的功夫習練才能促進松。站樁是能使人松沉,但仍然松得少,松得淺,松得慢。大眾在習練太極拳中,感覺練習深層次的松是跋涉一段漫長遙遠的路,是很難達成終究。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幫助我們更快更好地找到松的感覺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什麼是太極拳的松。大多數人認為太極拳的松是骨肉分離,是肌肉放鬆,其實可以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人的一輩子,從出生到年老,身體長期承受了地球引力的作用,心理也受到了生活環境的壓力,身體的外圈自然會形成一種弸勁,這種弸勁是身體上肌肉、骨骼及筋膜層面的撐力,時間長久會慢慢固化老死。隨著年齡的增大,肌肉、骨骼及筋脈日漸老化,隨之而來的是身上的撐力也跟著退化,整個人就會慢慢萎縮顯變得老態了。

一個人肢體之所以能夠靈動,一方面是大腦能夠順暢地傳遞信號,另一方面是全身筋脈能夠如同彈簧一樣,上下左右無阻礙地牽拉著骨骼關節。這裡所謂的筋就是西醫所講的韌帶,如果韌帶受傷,會造成人體局部骨骼牽引不靈活,進而皮部組織、肌肉易變僵硬壞死。

人的身體有十二經脈,從裡到外傳遞了五臟六腑的陰陽二氣。這裡所說的筋脈就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筋經,《易筋經》中所指的筋。人的十二經絡有相應的十二筋脈,比如膀胱經,即大腿後側到脊背按上去硬硬的、滑來滑去的有彈性的軟組織即是筋脈;再如腋窩處軟組織抓拉一下拱起,這也是筋脈。

人體筋脈是一種有形的磁場氣機,看得見摸得著、帶有生物電磁效應。筋脈對外是一個有形的組織,具有牽引拉動和傳遞信息的功能,對內是銜接著無形的經絡氣機。

太極拳講的松,不僅是肌肉層面及骨骼關節上的放鬆,應該是韌帶筋脈的放鬆。即是指筋脈的鬆開、鬆柔、松彈、松合、松放、松空、松和。太極拳強調松,是外三合筋脈上的松,而不是針對幾塊肌肉放鬆的鍛煉。現代人的健身因受到西方體育運動學的影響,只是注重肌肉組織和關節的放鬆。西方人的鍛煉像機器人一樣,強調板塊組織鍛煉,如健美操、健身操之類,力憋在身體上,把肌肉練僵硬了,僵硬的肌肉會造成筋脈的斷裂、血管和神經的壓迫,會造成心臟病、腎病,容易早衰。

無論是練太極還是其他方式的身體鍛煉,我們都有必要在筋脈上下功夫。對身體外部四肢軀幹來講,健壯的筋脈可以讓你生機旺盛,外部的組織不會退化、骨骼靈動;對身體內部內臟而言,可以強化五臟六腑之精氣,讓陰陽平衡。筋脈是人體內在經絡、氣機最直觀的、可以觸及到的外顯的導體,我們全身十二經脈的穴位,大部分直接顯現在筋脈與骨縫間。筋脈的鍛煉能夠達成陰陽二氣的平衡,而陰陽二氣平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放鬆。在達到內三合的心氣平衡時,同時追求外三合的放鬆,做到內外松。

筋拉開了,全身就有彈性,大腦念頭可以直覺傳遞,裡面的經脈跟身體的外部筋經同步信號糾纏,里外達成一片,所以拉筋太極走架是無法缺失。練太極拳讓身體棉柔松坦直覺靈動,我們有必要把筋脈拉開,使之更有彈性,筋脈如果日久不拉,就會生硬退化。

由此可見,松不是形體上的松,是無形氣機的「合」和有形筋脈的「柔」。佛家講空,空性中生妙有,老子講無為,無為不是追求不作為而落空,是無我道體大我無不為。松到底,即佛家的空,佛家的空本質是靈覺智慧,因此太極拳的「松」是佛家的空、老子的無為,根源同體,三家合一來詮釋。

那麼如何保持筋脈松彈不退化?丹田吞氣拉筋是有效的途徑。

達摩祖師從印度過來時,看到我們漢地僧人身體羸弱昏沉,傳授了洗髓經、易筋經,丹田吞氣拉筋無上法寶。這與我們平時民間接觸的易筯經、八段錦、洗髓經有所不同,現在流傳和學習的拉筋大多是肢體上的拉伸,往往沒有合氣、吞氣、觀想的前提,缺少最本質的核心。拉筋根本心要已失傳了,那就是丹田吞氣、滿氣、消氣、射氣。拉筋不吞氣日久會讓筋脈損傷、扭曲,比如很多芭蕾舞者也在拉筋,沒有相應內里吞氣的訓練,舞者的筋損壞了,同樣武林人也因此衰敗內氣筋脈,而留後患遺憾。

拉筋和吞氣要結合,沒有結合吞氣,只是鍛煉筋脈外圈的肌肉。丹田不吞氣的拉筋易造成如把彈簧拉死、拉斷的後果,因為筋脈是由氣機推動的,有多少氣機就能拉多少筋脈。

拉筋是離不開氣機運化的,只有內氣支撐你拉筯,你的筋才能真正意義上進行深度周遍拉伸、拉松、拉合即大緊大松大柔。不論是內家功夫,還是外家功夫,鍛煉拉筋幫助氣機走化的方法,是成就功夫的根本途徑。

東方人的養身之道就是讓筋脈松彈,像嬰兒的皮肉柔軟如棉絮,古人說「筋長一寸,增壽十年」,吸氣臍平歸丹田可增壽,所以拉筋、合氣、吞氣是整體的鍛煉。要想達到太極拳真正意義上的松,可以藉助這種丹田吞氣和外部拉筋結合的方法進行一種特殊的訓練。

傳統的內家功法其實也有吞氣,但只是瞬間弊在丹田裡,幾乎沒有提及這種吞氣合氣並在命門走化的拉筋,先人可能是有所顧慮,或已失傳了。

但這寶貴的內容在西藏的寶瓶氣里還完整地保留著。

根據西藏的米拉日巴尊者所傳的大手印金剛拳、幻法輪寶瓶氣即丹田吞氣、命門脊背走化觀想,我們將這一塊運用在拉筋上,發現產生不共效應,有些太極師傅已經在鍛煉,並且見效特別快,心氣打開,身體更靈動、眼晴發亮、神言具足、更有彈性,里外通透,養生效果很快也就出來了。

由此可見,太極真正的神功非形體勁道上,應該是筋經化虛靈變的超能顯現。

那麼,該如何結合吞氣進行拉筋?

太極吞氣如同輪胎打氣,緩緩將氣充滿。

氣要往哪裡打呢?

這點很重要,是核心問題,如果沒有搞清楚,等於自我傷害。我們吞氣時,氣從鼻孔進來,如抽絲一樣,觀照氣是五彩光,吸入宇宙能量,將外五行的氣機吸進來,吸入到丹田,就如輪胎打氣,只有進來沒有出去。要慢慢地,一下一下地,吸進來一下一下吞咽到丹田。在藏地最少要一分鐘時間,最多三分鐘,這是普通的要求,不共的要求非常不可思議,傳說中吞一口氣行一天的路,能使人懸空浮游。我們可以慢慢吞,比如五十秒、一分鐘,慢慢適應。

吞氣的注意點:頭部、臉部、眼睛要放鬆,心肺要放鬆,如果心臟緊張了容易受到身體的傷害。在西藏學寶瓶氣時,上師強調叮囑,必須吞氣咽到丹田。吞到丹田後下一步要做什麼?氣要貫滿全身,通過脊背進行貫充,丹田和命門前後呼應,就像一個輪胎,若只有丹田儲存沒有命門運化,那麼氣只能憋到肚子里,達不到效果。氣慢慢吸入,輕輕地吞,一吸一吞,循環往複。吞是為了加壓氣機到丹田。

如果您讀過前面在公眾號連載的十篇文章,您就能了解打坐、禪修的方法,在這裡就不細說了。七支坐、雙盤、單盤皆可,手的無名指和中指要扣住大拇指,放在腹股溝撐起來,眼睛不能閉上,虛領頂勁,脊柱如銅板疊起拉直,吞氣到命門,命門的氣機傳遞到脊背,下傳到大腿至指甲間,此時一定要走外圈,如果走內圈,就會憋氣到心臟,對身體不利。如此不斷地吸、吞、合氣至丹田,觀想貫滿,如五彩虹光氣機的生物量子在脊背、命門、胳膊、大腿、臀部充滿,但不能到頭頂,這點很重要。

氣跟筋達成一片,氣到哪裡,筋拉到哪裡,氣推動了筋經走化。當筋脈充滿氣機,開始用觀想、暗勁推動筋脈進行拉伸。拉伸動作要盡量緩慢、從輕到重,吞氣合籠即上壓下托如瓶與蓋的合。一口氣憋住不行,要分十幾口像抽絲一樣,每口之間要停留間歇。待全身氣貫滿了,接下來就需要消氣,氣要進行走化,觀想全身毛孔、肌肉、骨膜打開,身體內有濁氣冒白煙霧流出,用吞氣、合氣進行氣息的沖洗,整個身體如虹光,絲絲縷縷從毛孔流出。最後是射氣,全身餘氣從鼻孔如箭射出。

太極拳追求松,沒有通過合氣、吞氣,以氣機的走化進行拉筋,是很做到深度的放鬆,只能是皮肉放鬆,而筋經長時得不鍛煉會漸漸退化,人也會隨之老化,人老筋先老。有人在盤腿時總覺得自己骨頭硬,這個想法其實是偏面的,原因在於筋脈沒有拉開。身上的筋脈有正反面、內外側,不是一個方向,是多角度的,所以每個方向的筋脈都要拉開。

拉筋有多種方法、動作,在這裡無需細講,我們在吞氣操作時,有吸氣、吞氣、合氣,滿氣、消氣、射氣的一整套過程。這兩者如何配合呢?

舉個例子,我們進行手臂拉伸。

第一個動作:手臂向前拉伸。

人像站樁一樣站直,把氣一口一口吞到丹田去,氣貫滿後,雙手向正前方五指叉開,注意要慢慢展開,突然展開是沒有用的,用暗勁、慢慢觀想,氣機到達雙手指尖,指甲剝離之感,感覺手無限延伸,延伸到天邊去,整個手化空。

坐腕向內外側轉動幾次,要合氣,心臟放鬆,頭部放鬆,大拇指分別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拉扣,但都不能碰到大拇指,要用暗勁,一口氣練,不足先放鬆,切忌嘴裡吐出去,易受傷,不能突然懈氣,會造成氣機混亂,還是要保持吞氣合氣。然後手再慢慢放下來,坐腕合氣,感覺氣從八邪中宣冒出來,觀想有氣「茲茲」響聲。放鬆後,又重新進行下一步吸氣、吞氣、合氣、滿氣、消氣、射氣。

第二個動作:手臂兩側拉伸。

兩手臂在身體兩側伸出,如上五指用暗勁叉開,就像五個指頭要飛走一樣,氣貫到十指尖,觀想以氣帶動筋脈拉伸,以手臂為軸前後慢慢旋轉,旋轉好了坐腕推,好像兩座大山把你夾住,坐腕推開,拇指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對拉,氣又從指縫消掉。

第三個動作:手臂背後內扣。

兩手臂一上一下往背後內扣,這樣可以拉伸胸部,胸部的筋脈有導引肺經、心經、心包經,五指像老鷹爪一樣縮攏扣起來,往下壓、往後撐,慢慢觀想氣到達手心勞宮及五指尖,左右手臂交換於頭部上方及背後下方,頭部盡量往左右相反後方轉,眼睛要跟隨手方向,但身體不能轉動,進行拉伸。這個過程氣機很重要,沒有氣機的拉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第四個動作:手臂向上拉伸。

雙臂向上舉過頭頂,此時頭部不能抬起,下頜內收,雙手往上伸撐,好像在撐住天空,同樣五指叉開用暗勁氣機到達,觀想無限延伸,手心向前向後進行左右轉動,然後掰指坐腕,上下拉伸把天托起來,又放下至小腹前面,此時不可吐氣,呼吸要合氣。吞氣時可一口氣分成幾下至丹田,可配合動作,抱球、吸氣,合到丹田,抱球開合、吸氣、合氣、吞滿氣,一口氣分十幾下慢慢如抽絲一樣貫到丹田,再充到命門,到達全身,推動筋脈拉伸,雙手在前面坐腕往下按,往下按時肩膀要像老鷹一樣展翅,坐腕往身體兩側後方往下按,按好之後,雙手保持坐腕進行轉動。同樣的辦法,把氣消射掉,再吞氣把氣貫滿全身時,要把氣噴出去,像箭一樣射得很遠很遠。

西藏的寶瓶氣是講到「吸、滿、消、射」四個字,吸即把氣吸到丹田,滿即把氣從命門貫滿全身,消就是把滿滿的氣從全身毛孔里流出來,射就是一餘氣從鼻孔里噴出去,這四個字是內家吞氣功夫的四個根本環節,也應該是洗髓經失傳的心要,都是古印度聖人所傳。

以上是上半身拉伸,還有下半身的拉伸。

如大腿拉伸,坐在平地上,雙腿往前面平伸,雙手的食指扣住腳的大拇指,首先左手拉左腳、右手拉右腳,然後左右手交叉拉住腳趾頭,進行吞氣合氣拉伸,在氣貫滿的過程中,必須觀想像拉弓箭一樣繃緊,一拉一放一伸一縮但氣不能放,如果氣放了,內傷五臟外傷筋骨,如汽車輪胎氣不足運轉是危險的。在此無法文字細講了,只想告訴大家要明白吞氣拉筋是非常有利太極的「松」而已。停留在形體走大架、常發勁、搖臀盪胯是很難兌現「松」的效應,日久精氣暗耗恐有過患。

通過西藏寶瓶氣的原理,氣機貫滿全身進行拉筋,使我們全身十二經脈充滿了氣機,身體更加有彈性、更具神明靈機,爾後接著在走架過程中,發現能很好地自如自主自己的身體,內在心理更強大安穩沉著。

人的外圈主要是筋脈佔主導地位,因為人的自我意識強大,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以弸勁為主,這樣外圈的筋脈易僵化,時間長久脊背、四肢外圈筋脈就會萎縮固化退化,顯現出人的老化。我們若能在身體的外圈進行吞氣、滿氣、消氣、射氣及觀想,進行一種特殊的鍛煉,就會真正意義上達到一種鬆柔、松空、松放、松坦、松彈、松沉、松合,融入太虛無我出生靈通神變。

在實踐太極拳的松時,僅靠站樁或幾個動作走架進行意念思維指揮下的放鬆,想要把筋脈拉開是有難度的。我們現在通過一種高能高壓氣機,讓全身筋脈拉開,是很積極的方法,有很明顯的妙用。筋脈拉開以後,內在的氣機就可以同步傳遞,筋脈對外體現的是一種勁道和神力,對內蟬聯無形的陰陽氣機,因為十二筋脈是十二經絡在身體外部的導體,身體四肢能靈活拉動就是內在氣機通過外在有形的筋脈來實現。調整內在五行之陰陽二氣平衡,通過外在拉筋,就可以相應相照。所以拉筋在太極拳走架過程中是一種比較不共的鍛煉,而傳統的拉筋其實是肌肉的拉伸,骨骼關節的拉伸,不具深度和力度。通過吞氣拉筋鍛煉一段時間後,會感覺精神特倍增,更有氣感和勁道,形體更綿更柔更合。

以上只是粗略地講解了吞氣合氣拉筋的方法,吞氣如果做不好,易對身體產生副面的影響,本文略談只是讓大家了解拉筋吞氣對太極拳的修為是很重要作用,是一把金鑰匙,能打開太極拳的核心「松」的通道大門。

借鑒西藏寶瓶氣原理進行筋脈拉伸的方法,共有十三式,我們簡稱「吞氣拉筋十三式」,上五式下八式合十三式。上五式:第一式蛟龍出水,第二式禿鷲展翅,第三式猿猴回頭,第四式鷹擊長空,第五式盤龍伏虎;下八式:第一式四肢拉弓,第二式單盤拉弓,第三式開胯拉弓,第四式獅子望月,第五式大象休息,第六式仰頭望月,第七式盤膝拉弓,第八式七支金剛坐。

在此感謝公眾號連載了十篇文章,從脊背太極、腳下太極及氣機的運化、中和勁道的解說,從有形的走架到禪修等各個角度,對太極拳養生之道進行升級探究及思考揣摩。現在寫了這篇文章,即丹田吞氣拉筋法,我想太極拳有了這方面的補充,應該是有利於大家的養身和鍛煉的,因為吞氣拉筋在漢地基本上是失傳或不傳的。我的心愿是讓大家明白結合吞氣合氣的拉筋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筋脈氣機的強大是身心健康的保證,拉筋能使形體更具靈機神明和心氣安定。吞氣拉筋能使太極拳真正實現,松、凈、空、明、虛、靈,歸無極真我真行,讓你真正感受太虛明覺,讓你在短時間裡體驗太極的氣機及勁道。

太極前輩曾經說過大緊大松,但是大緊大松,如何練法未見正傳考證。大緊時,我們理解為這個筋脈在拉掣的時候,要拉到極處才能體現,務必依靠丹田吞氣合氣送達極處,才能實現大緊大松大柔。平時瞬間所發的勁道,勁道是從深處經絡陰陽氣機產生,它是通過筋脈傳遞展現的,如果筋脈平時不拉伸,瞬間發勁,筋脈會承受很大的衝擊力,會出現這個筋脈扭曲打結斷裂,年少時筋脈彈性具足好傳遞,上了歲數盡量少展示。所以說,我們平時練太極走架,盡量少發勁。你要發勁,你必須具有良好彈性的筋脈,安全可靠。

隨著年齡的增長,筋脈越來越退化了,更需要拉筋,筋脈強化勁道好傳遞,內在神明氣機也好傳遞,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論從發勁,還是從松沉角度來觀察,拉筋是首要前行,太極能不能練好,完全取決於這個。筋脈練好了,內三合意氣神從無形到有形才能同步直覺體現。

在前面文章已闡述過內三合如何藉助經絡穴位的體現,其實經絡穴位,是建立在有形的筋脈皮部組織結構上,把筋脈練好了,等於直接調養強化五臟六腑氣機。我們抓住的這個筋脈鍛煉,也就扣住走架隱形的繩索了,逐步進去,達到松沉、鬆柔、松空、松合的境界。太極功夫不純粹在勁道上,練筋脈是根本是真功夫,直接展現內三合的中定的虛靈妙覺,傳遞神明中和之道,再說筋脈修鍊正位,人會出生圓滿中和之道德像。

對太極走架,不同人有不同的要求,即簡化即玄妙,以上文字可能增加一些太極人壓力和煩躁,若把太極和走架定為人生修為,這些文字多少會啟發您的靈性,我只是心愿大家練太極走架要明白練氣、練筋、煉心是首要,否則終究留下一副空架子,人生易老形也易衰敗,無主無依,畢生徒勞暗耗精氣,空過且枉然。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拳術名曰:太極
關於大家時常爭論太極拳招式動作對錯的問題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