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樂山大佛原型是彌勒佛,為何形象卻不是大肚翩翩,笑口常開呢?

樂山大佛原型是彌勒佛,為何形象卻不是大肚翩翩,笑口常開呢?

自漢代開始,佛教流入中土。中國幾千年都以此作為重要信仰支撐,因為佛教在很多教義上似乎和儒教同出一轍。在這歷史長河中,更是以唐代最為璀璨。不僅民眾信佛,皇族宗親也是佛教的信徒。其中我們熟悉的唐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而我們今天要觀賞的景點和佛像密切相關,它被稱為世界第一大石刻佛像。沒錯,它就是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坐落在四川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其形是一尊坐態彌勒佛,身軀筆直,雙手平方在雙膝之上!其神祥和,雙眼微張,一雙彎月眉懸在眼上!整尊大佛高度達到了71米,始建於唐代,經歷了三代工匠90餘年的時間。在經歷了1000多年的時間後,樂山大佛仍然穩如泰山一般的矗立在此。遙遙的望著樂山城,蔚為壯觀!

樂山大佛,在2011年就被列為5A景區,可謂是聲名在外了。但此次我們前往參觀,遊客依然是火爆非凡。特別是大佛像這個核心景點更是被圍得水泄不通。觀當天的人流隊伍,以及從當值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獲悉,如果排隊下到大佛腳底,要花至少2個小時。排隊的隊伍是里三層外三層,如果捋直了算,怎麼得也有1公里!頂著烈日,只為繞著大佛觀賞一番,可見大家對於樂山大佛的熱愛一點也沒有減退!

在台階之上觀賞大佛。剛好與其面容持平,遊客可以從這裡和大佛來個側臉對視。很多人感嘆,在注視著大佛的一霎那,心裡真的能感受到一絲寧靜。不管這是因為佛像的神態,還是因為佛的牽引,都感覺特別神奇。在這浮世之中,人心不住的爭扎,仿若在茫茫大海想抓住一顆續命稻草,而佛的存在點燃了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托襯著迷惘的人群,像燈塔一般,指引他們到達彼岸!

信仰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我曾和友人閑聊,友人說,在德國,地鐵沒有太多買票檢票的,在紅綠燈路口也沒有什麼交通指揮員。但他們可以做到凌晨3點遇紅燈也不闖,沒有人檢查也依次購票刷卡進入。因為他們這麼做,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裡得到慰籍。因為基督的教義是主無處不在。你在做什麼,想什麼,主都是知道的。所以即使沒有人監督,主是會監督的,做到自律才會心安理得。這就是信仰帶來的巨大力量!然而在我們國內,這樣的信仰力量似乎還不夠濃郁,大家更多的是求財求平安,但似乎對於自律並不在意!

言歸正傳,在梯台的另一邊是一個較高的觀景台,這裡大致和佛像頭部持平,在這裡可以通過斜視的角度拍出佛主遙望城市的圖片。說起大佛的修建原因,相傳此間在唐代多有水災,大家以為江里有水妖作怪,所以就想法鎮壓。在諸多的方案中,凌雲寺的主持選擇了在山壁之上鑿出一尊大佛像,以便壓住江中妖物,所以才有了這尊大佛的問世!而如今,大家已然知道,這是正常的氣候變化帶來的水位上升,並非妖邪作惡,所以鎮妖之效也已消散。不過,大佛在此已經千年,早已成為城市象徵,它的凝望,對於樂山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福祉!

然而大家可能會好奇,不是說佛像的本尊是彌勒佛嗎?那麼我們印象中的彌勒佛不是那個大大光頭,袒胸露乳,笑口常開的胖和尚形象嗎?怎麼這個佛像看上去「斯文」了許多呢?實際上這要和佛教傳入中土的整個過程講起。佛教是從印度經西域傳入我國的.佛教在傳入中國後,經歷了一個逐漸漢化的過程.即從印度人的形象過度到半印度半中國的形象,最後形象完全漢化了。最典型的就是觀音菩薩.當時佛教剛傳入中國時,觀音菩薩是個男人形象,後來在中國才逐漸變成女人身的,也只有在中國觀音才是女人的形象.

樂山大佛的彌勒佛形象,既有印度人的髮式,又有中國的人的相貌和服飾,可以明顯地看出,這是一個半印度半中國的形象,是佛教傳入中國後逐漸漢化的過度.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笑臉彌勒,已經被完全漢化的形象了。據資料顯示,笑臉彌勒的形象至少是在宋代以後才有的。所以在樂山大佛時期,還沒有那麼洒脫的形象!

佛,在褪去了神話色彩的同時,回歸到本質。旨在引人向善。這是樂山大佛當下的意義和永久的使命。

(圖文均為老黃帶你去旅遊原創,未經允許,禁止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肚 的精彩文章:

老公每天晚上都吃它,大肚腩越來越小,一個月後瘦了八斤!
大肚子安124真能裝 一口吞進數架直升機 飛行一小時要30萬

TAG:大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