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光緒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

光緒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

原標題:光緒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


1908年秋,11月14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時(下午五至七時),光緒駕崩,得年37歲。1908年秋,11月15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時(下午一至三時),慈禧殯天,享年72歲。兩日之間,大清朝兩位實權人物相繼去世。慈禧可謂壽享天年,但光緒正值壯年便龍馭上賓,這是巧合,還是陰謀?


清德宗載湉,又稱光緒帝,愛新覺羅氏,年號「光緒」。其父為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生母那拉氏為慈禧太后之妹。因穆宗(同治帝)為文宗(咸豐帝)獨子,又早死無後,慈禧太后便以和自己血緣最近的載湉過繼於咸豐帝,登基為帝,名義上繼承咸豐帝而非同治帝的皇位。

光緒於四歲即位,因其年幼未經事,且當時大清朝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不斷,兩宮太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接受王公大臣所請,依《太后垂簾章程》十一條,垂簾聽政。


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駕崩,慈禧太后獨自垂簾聽政。從此,光緒終其一生便陷入了慈禧的控制。


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帝已十八歲(虛歲),而在達到他這個年齡之前,包括同治帝在內的幼年繼位的清帝均已完成大婚並親政。大婚是帝王親政的重要象徵。但慈禧太后找諸多借口將光緒婚期一拖再拖。面對朝臣的苦苦請求,光緒十五年(1889年)正月癸酉,清廷如期舉行大婚典禮。但皇后是由慈禧指定為慈禧的侄女亦是光緒帝的表姐葉赫那拉氏。


光緒十五年(1889年)二月己卯,慈禧太后正式歸政,宣告十九歲的光緒帝親政。但慈禧與禮親王領班軍機大臣世鐸聯合上演了一出「挽留慈禧訓政」的苦情戲,不需垂簾亦無須議政王引見大臣,實際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朝戰敗。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光緒是最後一位統治台灣的清朝君主。


自甲午戰敗後,光緒帝銳意變法革新,「不做亡國之君」。在慈禧的默許下,於1898年起用康有為、梁啟超等推行新政,並以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等四軍卿架空原有的軍機大臣,但受到保守派的反對。1898年6月10日,光緒令翁同龢起草《明定國是詔》,送呈慈禧審查,得到批准,於6月11日(農曆四月二十三日)頒布《明定國是詔》,表明變革決心,百日維新由此開始。


隨著變法的深入,光緒與慈禧兩人在思想觀念上的差異逐漸顯現。更因為激進的變法措施,使得慈禧擔心當初約定的「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違祖宗大法,無損滿洲權勢,即不阻止」受到破壞。6月15日,也就是戊戌變法進入到第5日,慈禧要求光緒連下三道上諭:一、下令免去帝師翁同龢的協辦大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職務,逐回原籍;二,凡授任新職的二品以上大臣,須到皇太后面前謝恩;三,任命慈禧親信榮祿出任直隸總督,掌握大權。從6月16日到24日,慈禧又要求光緒任命崇禮為步軍統領,懷塔布掌管圓明園八旗、包衣三旗及鳥槍營,剛毅掌管健銳營,光緒並無軍事大權。


帝後的分道揚鑣在所難免。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8、9月間,由於變法操之過急,坊間盛傳慈禧太后有以借「天津閱兵」廢弒光緒帝的陰謀。光緒不遠變法就此失敗,也不願繼續做慈禧的傀儡,接受康有為建議,命譚嗣同於9月18日去法華寺夜訪袁世凱,透露慈禧聯同榮祿,要廢除光緒;並說皇上希望袁世凱可以起兵勤王,誅殺榮祿及包圍慈禧住的頤和園。


但袁世凱畢竟深經世事,他清楚知道權柄在誰手裡。兩日後(9月20日),袁世凱回到天津,將譚嗣同的計劃向榮祿報告。


9月19日(八月初四)傍晚,慈禧突然離開頤和園,返回大內。光緒帝自是日起遷居瀛台。


9月20日(八月初五)凌晨,康有為攜僕人李唐離京。光緒皇帝第三次召見袁世凱,之後袁回天津。


9月21日(八月初六)凌晨,慈禧太后臨朝,宣布戒嚴,火車停駛,率衛隊軟禁光緒帝於中南海涵元殿,廢除新政,搜捕維新黨人,然後下詔慈禧訓政。

9月24日(八月初九),剛毅奉慈禧諭令開始搜捕四軍機章京等變法份子。楊銳、林旭當日被捕。劉光第投案自首。楊深秀因詰問慈禧太后為何罷黜光緒帝,在聞喜會館住處被捕。


9月25日(八月初十),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


戊戌政變落下帷幕。光緒也從此杳無消息,直至駕崩。


但處於年富力強年紀的光緒為何突然暴斃,且恰恰死在慈禧去世前一天?所有矛頭都指向了慈禧。

長期陪侍光緒皇帝的翰林院侍讀學士、起居注官惲毓鼎主要工作是記錄光緒的起居言行。在清朝滅亡以前,即宣統三年四月他已寫成《崇陵傳信錄》,這是光緒帝的一本傳記。其中說:「(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初十日,上率百僚,晨賀太后萬壽,起居注官應侍班,先集於來薰風門外,上步行自南海來,入德昌門,門罅未闔,侍班官窺見上正扶奄肩,以兩足起落作勢舒筋骨,為拜跪計。須臾忽奉懿旨『皇帝卧病在床,免率百官行禮,輟侍班。』上聞之大慟。時太后病泄瀉數日矣,有譖上者謂帝聞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爾死。』」


十月初十日是慈禧的生日,光緒率領百官前往慈禧處探病與請安,從南海步行到德昌門,惲毓鼎隨從侍班,皇帝扶著太監的肩頭,作身體起落的活動,以舒筋骨,可見身體尚健康正常,但太后不願與皇帝見面,傳諭竟說:光緒已有病卧床,不必再見面了。光緒聽了大概很吃驚,話中已包含殺機。


但除了慈禧,也有人把矛頭指向了袁世凱以及大太監李蓮英。因袁世凱高密導致自己被幽禁,光緒帝十分痛恨袁世凱,日日在紙上寫項城二字(袁世凱是項城人),然後將其撕毀。慈禧一死,光緒必然掌權,那時袁世凱下場可想而知。新中國成立以後,溥儀從戰犯變成了平民,寫了一本《我的前半生》,其中說:「我還聽見一個叫李長安的老太監說起光緒之死的疑案。照他說,光緒在死的前一天還是好好的,只是因為用了一劑葯就壞了。後來才知道這劑葯是袁世凱使人送來的。」


而曾經陪侍慈禧太后、在宮中生活多年的德齡在《瀛台泣血記》中寫道:「萬惡的李蓮英眼看太后的壽命已經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發生問題了,便暗自著急起來,他想與其待光緒掌了權來和自己算賬,不如還讓自己先下手為好。經過幾度的籌思,他的毒計便決定了。」據德齡所述,光緒之死,就是在慈禧同意下李蓮英下毒所致。德齡對慈禧很有好感,書中很多處讚揚慈禧。但德齡還是說:「我竭力袒護老佛爺,可是對於她之經常虐待光緒,以及她謀害光緒性命的事,我卻無法替她找出絲毫藉口。」


除此之外,也有人說光緒因本身體質差,得病而死。


史學界關於光緒帝死因一直未有共議,直至2003年中央電視台清史紀錄片攝製組到河北省易縣清西陵採訪 ,得知 1980年曾對清光緒帝及清隆裕皇后所葬崇陵棺槨 (於 20世紀 30年代末期被盜 )進行清理並重新封閉 ,而光緒帝、隆裕皇后的頭髮被移至棺槨外 ,在清西陵管理處庫房保存至今 ,經與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專家初步研討之後 ,徵得河北省文物局和保定市文物管理部門及清西陵文物管理處的同意 ,將多根 (兩小縷 )清光緒帝頭髮送至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所 29室進行測試。


下面便是測試報告:


本課題在不能開棺直驗且時隔久遠、檢材條件很差等不利因素困擾下 ,由光緒帝發砷研究入手 ,通過對其頭髮不同截段砷含量的異常分布情況的分析驗證 ,發現並證實了導致其違背常規的砷元素分布的特殊原因 ,即光緒帝頭髮上的高含量砷並非為慢性中毒自然代謝產生 ,而是來自於外部沾染。通過對其遺骨表面砷元素的檢測和對其殯葬衣物被侵蝕的規律以及衣物上砷元素含量的分布情況分析 ,進一步證實了光緒帝的腐敗屍體是砷元素污染的唯一來源。由砷種態分析得知 ,光緒帝遺骨、頭髮、衣物中高含量的砷化合物為劇毒的三氧化二砷 ,即砒霜 ;經過科學測算 ,光緒帝攝入體內的砒霜總量明顯大於致死量。因此 ,研究結論為 : 光緒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陪你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北京有一口鎖龍井, 五百多年來怪事連連, 抗戰時期曾嚇退日本兵
曹魏四十萬兵力, 蜀漢只有九萬, 為何諸葛亮還要北伐?

TAG:陪你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