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爸爸節莉莉周帶你觀影,讓你狂曬「父愛告白」

爸爸節莉莉周帶你觀影,讓你狂曬「父愛告白」

引言

莉莉周觀影團

爸爸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他或許沉默寡言,卻是撐起一個家庭的支柱;他或許聲色俱厲,卻是隨時隨地的避風港灣,他或許平易近人,或許堅定執著……8月8日是民間的「爸爸節」,在莉莉影藝和品鑒人生會的組織下,一場在爸爸節特別點映的電影刷屏了重慶的媒體圈和朋友圈。

——越界影城現場

8月8日晚8點8分,由重慶導演鄭正執導的電影《爸爸的晚餐》在重慶解放碑越界影城、渝北紅星太平洋影城、華昕影城、江北盧米埃影城同時火爆上映,460多人同時觀影。

——太平洋影城主創映後交流現場

這部獲得過「夏衍杯」最佳劇本獎項的電影,講述了一個父親為分散在四處的四個子女做一頓最後的晚餐的感人故事。電影是通過莉莉周觀影團公益放映,由點映發起人周莉組織,報名方式也非常特別,只需要寫下一句對父親說的話,就可報名通過。在成百上千條的觀影者留言中,重慶人眼中父親的形象也展現出來。一句話,各種愛的表白。

父親如君,強勢王者版

在大多數的家庭里,父親通常會扮演一個「嚴父」的角色,在重慶也不例外。來自莉莉周觀影團的團友唐然說:「雖然你小時候總是打我們,不善於表達,現在長大了才懂得你是愛我們的,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而已。」

團友說:「父親強勢固執,在家總是說一不二,但不管怎樣,他終歸愛我。」父親如家中君王,掌管控制家裡的一切,在小時候我們的眼裡,甚至是冷酷冷漠的,後來才慢慢明白父親的出發點究竟是什麼。如團友「直掛雲帆濟滄海」所說:「自己長大了當了爸爸,也就理解了爸爸的意義了。」

不管是多麼嚴厲的父親,不管他的方式如何,但他的出發點,始終是愛。

父親如山,堅定穩重版

都說父愛如山,那是一份厚重的愛,不論時間如何延長,不論空間如何轉變,那座心頭的大山始終如一地坐落著。團友「黃剛」說:「爸爸離開我28年了,至今在我心中仍是一座山。」

團友「吳衛紅」說:「爸爸,曾與你走過的和你留給我的,都嵌進了我的生命,成了永不磨滅的記憶,像山一樣高,海一樣深……」

如《爸爸的晚餐》中的父親,在退休之後仍然可以幫助自己的子女排憂解難,他可以拿著菜刀對抗流氓,在緩和兄妹關係中依然起著重要作用。長者從來都不是弱勢群體,任何時候他們都是高山,可以讓子女依靠。

父親如水,潤物無聲版

重慶人喜歡把爸爸稱作「老漢」,這其中透露著十足的親切,而「漢」也體現著責任與擔當,詮釋著父親為一個家庭的付出。團友「平星心」表示:「父愛沉默無聲,卻讓我們變得堅強。」父親是一個沉默的形象,卻始終在家庭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也有團友表示:「爸爸是最不求回報,卻最容易被忽視的親人。」他默默無聞地付出,撐起的卻是一個家庭的重任。

父親如書,榜樣學習版

在莉莉周觀影團團友的留言中,父親是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角色。他積累著經驗與智慧,始終是子女們學習的榜樣。

團友「曬太陽的小獅子」表示「父親永遠是自己心中的第一位」,團友感嘆:「父親66歲,退休後依然是家中的大廚、勤務、採購、維修工……他是我的精神支柱,我愛爸爸。」團友「大肚羅漢6個缸」說自己的父親86歲未停止學習探索的腳步,自己也覺得非常驕傲。

父母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他是精神支柱,是孩子們心中的楷模與榜樣,父親在學習的時候,子女也在成長。

來不及的陪伴和來得及的告白

時光的流逝帶走父親的青春與精力,甚至帶走父親的生命,一起吃一頓飯都變成奢侈的事情。團友童鳳立說:「爸爸,從今往後沒有機會吃你做的飯了,靜夜裡,常常想念您和四十餘年往事,就想陪您說說話,一起喝口茶,抽支煙。」子欲養而親不待,想要陪伴的時候卻已經來不及。

在眾多團友的留言中,團友「墨媽莫摸」的留言讓人印象深刻。她說,自己偶然間才知道父親的右耳聽不見,父親讓自己對左耳說話,她愕然,於是她對著父親的左耳說了無數遍「爸爸,我愛你。」父親臉上的表情也從驚愕,靦腆,再到開心和露出幸福感。她慶幸自己還有機會可以對爸爸告白,慶幸爸爸還在她的身邊……

其實所有的的爸爸都有著同樣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映後交流結束後,團友們繼續在莉莉周觀影群里發表了各自的觀後感言:

lala

這部電影有近年來作品中少見的隱忍和剋制。對於小人物平凡生活的描述,看似平淡,實則以靜水深流的方式舉重若輕地呈現。讓見過太多浮世繁華的我們,有幸得見難得的質樸和天真……

印象最深的是劇中父親的離去,如此平淡,但又充滿溫情和希望,讓人禁不住於悲傷中含笑,像他的兒女們一樣,接受父親最後的饋贈,雖然前路依然坎坷,但仍滿懷希望前行。

阿牛

電影平實,通過對父親在彌留之前對孩子們最後的付出,最平淡的付出,展現了父親對孩子們的愛,最樸實無華的愛,父母的愛真的是世上最偉大的愛,最無私的愛!

我叫吳嬌

本人認為此部影片更重點講的是有關家庭教育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這位爸爸的三子一女,他們的生活都不能說是幸福的……不難看出,這四個子女對他們父親的感情不僅不深,而且二兒子和小兒子對他還有恨意。爸爸的晚餐,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爸爸的贖罪。

婚姻是一門藝術,教育是一項工程。有因才有果。爸爸的晚餐里的四個孩子,除開小兒子,另外三人也算得上是事業有成了。但很明顯,他們並沒有因為事業上的成功而走向了真正的幸福。有個成語叫「成家立業」,希望我們不要有了事業卻沒了家。

《爸爸的晚餐》劇照

曉微

故事講述一位老人退休後對生活在城市不同地方的四個子女的思念,帶上他心愛的狗狗開始他的親情之旅。

每到一個子女生活的地方,他親自下廚給子女做一頓豐盛的晚餐,以此表達對子女們的關愛和彌補。老人廚藝精湛,做的菜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川菜。然而子女們的生活現狀不如他所想像的那麼完美,令他擔憂,終因心力交瘁離開人世。

作為子女來說平時要多多關心長輩,問寒噓暖,多多陪伴,對於我們遠在他鄉的人來說,心中充滿愧疚!

導演用細膩的手法來詮釋影片,故事情節感人至深,令人不禁落淚,引起很多共鳴!

默然

帶著一顆懷念之心,觀看了一部重慶本土電影《爸爸的晚餐》。

一輛老車,一條老狗,陪著他上路,就是想給每個子女做一頓最後的晚餐……影片鄉土味濃,真實平淡,貼近生活,劇情感人,告誡天下兒女時刻不忘養育之恩,不要子欲親而親不待,及時行孝。

更讓觀眾倍感親切的是影片向觀眾展示了各種川菜美味佳肴。

點映發起人周莉與聯合主辦方負責人合影

繆妙

我認為這部電影最有價值的核心意義絕不是」告誡天下兒女時刻不忘養育之恩和及時行孝「這些老掉牙的空洞教條,而是對「 子欲親而親不待」的深刻反思。

在中國電影史上,恐怕是第一次對中國家庭里父輩教子失敗的深刻反思。

父親在最後一次去各地看望四個子女的路程中,一一看到了他們因從前家裡缺少愛,沒有安全感的問題人生,讓他痛悔醒悟,含悲而逝。

而這種缺乏獨立生命邊界感的中國式家庭教育似乎從沒主流文化所質疑和真切反思過。大多成了存橫在親子關係中沒有正解的死結。

片中父親一次次親歷兒女們的問題時的知過覺醒,無疑是一次對中國式家庭父輩強權教育死結的松扣。這有助於在中國家庭里重建平等自主健康的現代親子關係。

《爸爸的晚餐》劇照

幸福笑笑

1.社會上普遍現象,父母並非不愛自己的孩子,相反很愛,卻讓孩子感受不到愛,如男主角對於孩子的愛太過強勢……

2.父母無意識的爭吵給孩子留下的影響傷害,會促使孩子每當面對類似爭吵都會痛苦,難受,如男主角和大兒子爭吵對孩子的傷害……

3.父母離婚在沒有想孩子說明時, 孩子不自覺以為是自己的原因,這時解決便是父母應該對孩子說,我們的離婚不是你的錯,你沒有關係,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4.父母打著愛名義卻做著傷害孩子的事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叛逆,甚至如電影的男主角的四兒子不做正事,甚至認為一切都是父親的錯。有報復的模式在無形中運行,解決方式和孩子更多溝通交流,更多關愛孩子。

華昕影院活動現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莉莉周影藝 的精彩文章:

TAG:莉莉周影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