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四百年後,我們還在演莎士比亞?

為何四百年後,我們還在演莎士比亞?

話劇《暴風雨》探班照,濮存昕在劇中飾演濮思洛

國家大劇院版話劇《暴風雨》

即將上演——

「為什麼四百年之後,

我們還在演莎士比亞?」

文|中國藝術報記者 吳華

實習記者 鄧立峰

圖|肖一

拿今天的話來說,莎士比亞是位「高產」的作家,他為世人留下了38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2首敘事長詩和部分雜詩。1611年,在莎士比亞47歲的時候,他留下了自己獨立完成的最後一部劇作《暴風雨》,而這部劇作被認為是「集莎氏文學造詣之大成的作品」,被稱為「詩的遺囑」。在繼《仲夏夜之夢》《哈姆雷特》《李爾王》《威尼斯商人》等莎士比亞戲劇之後,國家大劇院終於把《暴風雨》搬上了舞台,8月9日至15日,國家大劇院版話劇《暴風雨》將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亮相。

話劇《暴風雨》導演提姆·修普

「排這部作品,我首先要思考的是,《暴風雨》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國家大劇院邀請了英國著名戲劇導演提姆·修普來指導這部話劇,提姆·修普認為,「《暴風雨》是一個不尋常的作品,它把一些容易辨識的元素擺在人們面前,又將它們混合成一個稀奇的故事」。在《暴風雨》的故事中,被篡位的公爵、被流放的公主、有靈性的精靈及背叛、復仇、愛情等歐洲古典文學中常見的元素應有盡有。安東尼為篡奪爵位聯手那不勒斯國王陷害了自己的哥哥、米蘭公爵濮思洛和三歲的美蘭德公主,使他們流亡到一座荒島。濮思洛征服了島上的精靈。十二年後,安東尼、那不勒斯國王和王子等一眾人乘船途經這個荒島,濮思洛用法術喚起了一場劇烈的狂風暴雨,掀翻了他們的船。安東尼和那不勒斯國王在面臨暴風雨所帶來的災難時,發現了生命中有遠比金錢和權力更重要的東西,他們對自己做過的事情感到羞愧和悔恨。濮思洛寬恕了他們的罪過,並把女兒美蘭德嫁給了王子……

「這個故事混合了愛、恐懼、危險、復仇、愚蠢、醉態,這些莎士比亞作品中常見的元素都可以在《暴風雨》中找到。而所有人性的側面在《暴風雨》中也都有體現,這也是莎士比亞戲劇迷人的地方。」提姆·修普表示,他排《暴風雨》,必須去考慮公爵是怎麼想的、公主是怎麼想的、政客們又是怎麼想的,甚至要考慮精靈是怎麼想的,「只有讓觀眾感受到作品中人性的真實,這場跨文化的戲劇表演才是成功的。」

話劇《暴風雨》探班照,濮存昕在劇中飾濮思洛,李小萌飾美蘭德

在《暴風雨》中飾演濮思洛的是著名演員濮存昕,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試著跟濮思洛進行了一次「對接」。「剛接觸這個劇本時,我想起小時候的一段經歷,那時我被同學欺負,打不過人家,就一直幻想著怎麼去報復他,我想著偷襲他一下,或讓班上的同學替我揍他。而這個心理的經歷,一直在我的記憶里。」濮存昕覺得,這不是跟濮思洛的經歷很像嗎?濮思洛含冤受辱12年,一定是心中存在著報復的想法,才會喚起那場暴風雨。「我演這個角色,必須要找到跟這個角色相關的經歷,來產生心理上的體驗。」濮存昕說。

話劇《暴風雨》探班照。在劇中,大量的紙張被用來作為道具拉扯、撕碎,象徵著肆虐的暴風雨

同樣,作為一位「32歲的媽媽」,為了演好15歲的公主,飾演美蘭德的演員李小萌也對「怎樣展現出公主心中最強大的爆發力和衝動,及公主對人類和世界的渴望」進行了一番思索,這是一個「不斷對自己打破重組的過程」。

「為什麼四百年之後,我們還在演莎士比亞?為什麼今天大家會在北京看一個英國人寫的故事?我想是因為在莎士比亞創造出來的這令人興奮的故事、這充滿音樂性的戲劇中,充滿了人性的真實,而這種人性的真實是跨文化、跨地域的。話劇演員有責任去展示這樣的真實。」提姆·修普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報 的精彩文章:

理性之下的感性書寫
隨世界盃而來的一次詩歌訪問

TAG:中國藝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