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華:美從何處尋
作者簡介
宗白華(1897年-1986年),籍貫為江蘇常熟。中國現代新道家代表人物、哲學家、美學大師、詩人。主要著作有《美學散步》、《藝境》等。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中指出:「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的靈境是構成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意境」。他將意境稱為中國古代畫家詩人「藝術創作的中心之中心」。
啊,詩從何處尋?
在細雨下,點碎落花聲,
在微風裡,飄來流水音,
在藍空天末,搖搖欲墜的孤星!
—— 《流雲小詩》
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 《鶴林玉露》中載某尼悟道詩
詩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藝術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們都是從目觀耳聽的世界裡尋得她的蹤跡。
某尼悟道詩大有禪意,好像是說「道不遠人」,不應該「道在邇而求諸遠」。好像是說:「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麼,你就沒有地方可以發現美的蹤跡。」
然而梅花仍是一個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過程里,在感情、情緒、思維里找到美;而只是「通過」感覺、情緒、思維找到美,發現梅花里的美。美對於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觀的對象和存在。
你如果要進一步認識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結構、形象、組成的各部分,得出「諧和」的規律、「節奏」的規律、表現的內容、豐富的啟示,而不必顧到自己心的活動。你越能忘掉自我,忘掉你自己的情緒波動,思維起伏,你就越能夠「漱滌萬物,牢籠百態」,如此既豐富了自己,也豐富了文化。
那麼,你在自己的心裡就找不到美了嗎?我說,如果我們的心靈起伏萬變,經常碰到情感的波濤,思想的矛盾,當我們身在其中時,恐怕嘗到的是苦悶,而未必是美。
只有莎士比亞或巴爾扎克把它形象化了,表現在文藝里,或是你自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把你的歡樂表現在舞蹈的形象里,或把你的憂鬱歌詠在有節奏的詩歌里,甚至於在你的平日的行動里、語言里。
一句話,就是你的心要具體地表現在形象里,旁人才會看見你心靈的美,你自己也才能真正的、切實的、具體的發現你的心裡的美。
王羲之在《蘭亭序》里說:「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這是東晉大書法家在尋找美的蹤跡。他的書法傳達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不僅是大宇宙,小小的事物也不可忽視。
我們的感情是要經過一番洗滌,克服小己的私慾和利害計較。礦石商人僅只看到礦石的貨幣價值,而看不見礦石的美的特性。我們要把整個情緒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動方向,才能面對美的形象,把美如實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裡來,再把它放射出去,憑藉物質創造形象給表達出來,才成為藝術。
中國古代曾有人把這個過程喚做「移人之情」或「移我情」。這裡我所說的「移情」應當是我們審美的心理方面的積極因素和條件,而美學家所說的「心理距離」、「靜觀」,則構成審美的消極條件。女子郭六芳有一首詩《舟還長沙》說得好:
儂家家住兩湖東,
十二珠簾夕照紅,
今日忽從江上望,
始知家在畫圖中。
自己住在現實生活里,沒有能夠把握它的美的形象。等到自己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相當的距離,從遠處來看,才發現家在畫圖中,溶在自然的一片美的形象里。
但是在這主觀心理條件之外,也還需要客觀的物的方面的條件。在這裡是那夕照的紅和十二珠簾的具有節奏與和諧的形象。宋人陳簡齋的海棠詩云:「隔簾花葉有輝光」。帘子造成了距離,同時它的線文的節奏也更能把簾外的花葉納進美的形象,增強了它的光輝閃灼,呈顯出生命的華美,就象一段歡愉生活嵌在素樸而具有優美旋律的歌詞里一樣。
這節奏,這旋律,這和諧等等,它們是離不開生命的表現,它們不是死的機械的空洞的形式,而是具有豐富內容,有表現、有深刻意義的具體形象。
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形式中每一個點、線、色、形、音、韻,都表現著內容的意義、情感、價值。所以詩人艾里略說:「一個造出新節奏的人,就是一個拓展了我們的感情並使它更為高明的人。」
但是心的陶冶,心的修養和鍛煉是替美的發見和體驗作準備的。創造「美」也是如此。
捷克詩人里爾克在許許多多的事物里、經驗里,去蹤跡詩,去發見美,這是多麼艱辛的勞動呀!他說:「詩不徒是感情,而是經驗。現在我們也就轉過方向,從客觀條件來考察美的對象的構成。改造我們的感情,使它能夠發現美。」
我們上面所引長沙女子郭六芳詩中說過:「今日忽從江上望,始知家在畫圖中」,這是心理距離構成審美的條件。但是「十二珠簾夕照紅」,卻構成這幅美的形象的客觀的積極的因素。夕照、月明、燈光、簾幕、薄紗、輕霧,人人知道是助成美的出現的有力的因素,現代的照相術和舞台布景知道這個而盡量利用著。中國古人曾經喚做「移世界」。
「移我情」、「移世界」,是美的形象湧現出來的條件。
美不但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反過來,它影響著我們,教育著我們,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
我們尋到美了嗎?我說,我們或許接觸到美的力量,肯定了她的存在,而她的無限的豐富內含卻是不斷地待我們去發現。
千百年來的詩人藝術家已經發見了不少,保藏在他們的作品裡,千百年後的世界仍會有新的表現。每一個造出新節奏來的人,就是拓展了我們的感情並使它更為高明的人!


※知命知路,弘德廣業——明倫書院孔道堂《八字命理初級班》圓滿結業
※三句話,道盡了曾國藩六十幾年的人生經驗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