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57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57

俠醫世家導讀:我們學《傷寒論》不能死記硬背裡面的藥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張仲景的辯證思維,以及他對症組方的思維邏輯,只有領悟到他的思維邏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張仲景一樣的中醫。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這一章開始專門講陽明病

原文:

179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

註解:

這一條講的是陽明病常常和其它經的病同時出現。

太陽病有可能和陽明病同時出現。胃是個空腔,是消磨和腐化食物的,脾臟是把胃消化的精華物質向上輸布的,渣滓則從胃下輸於腸道。如果胃出現陽明證,也就是裡面燥結,脾臟無津液可向上輸布,則可稱之為脾約。太陽病發汗過多,消耗了胃中的津液,常常是發生脾約的直接原因。這時候有可能會出現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存在的情況。

少陽病本來就有胃弱和津液虛,再加上少陽為上下不通,腸胃自然也容易瘀滯,也容易同時發生陽明病而大便不通。這種少陽陽明病,用我們前面學過的大柴胡湯來治。

純粹的陽明病稱之為正陽陽明。也就是說沒有其它經的病和它並存,正陽陽明就是胃和腸裡面有積滯堵住了,也可以稱之為里實。

需要注意一下的是,古人的胃不單是指胃,指的胃和腸兩個器官,陽明的定義包含這兩個區域。

原文:

180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註解:

《傷寒論》中六經名字,我們知道主要指的是表裡病位。這個表裡的大層面是能涵蓋臟器經絡的,從臟腑而言,腸胃屬於陽明區域,所以有些條文中發生於腸胃的病,哪怕不是熱證,也稱之為陽明病;脾屬於太陰區域,發生於脾的病,哪怕不是寒證,亦稱之為太陰病。因為五臟為陰,六腑為陽。以此類推,膀胱與小腸屬於太陽;腎與心屬於少陰;膽與三焦屬於少陽;肝與心包屬於厥陰;胃與大腸屬於陽明,肺與脾屬於太陰。

在《傷寒論》里,如無特別解釋,陽明病常規情況下指的是「胃家實」,就是腸胃裡的實證,而且多指實而熱的證,但不僅限於熱證,有時候發生於腸胃的病,哪怕略有虛寒的,只要是實證,也可以歸入陽明病,比如吳茱萸湯就可以歸入陽明病方。臨證上靈活變通,隨證治之就好了,不要在定義上過分的做文章,陽明病最主要的特證還是「胃家實」,就是實證。

原文:

181 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註解:

問:為什麼得陽明病?答:太陽病若因為發汗,瀉下,利小便耗散了津液,那腸胃裡面就會幹燥,會發生燥結反應,這就會發生陽明病。當然,這是從太陽陽明來說的,其實不管何種原因,只要是腸道里有熱滯,不管翻譯為便秘還是腹瀉,都是陽明病。條文中的「不更衣」就是不大便;「內實」,就是裡面堵住了。

原文:

182 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

註解:

問:陽明病發生時,身體的外部會有些什麼癥狀?答:「身熱,汗自出」,這個不是因為體表有寒邪而出汗排邪,而是因為裡面有熱,有淤積在里不能排出來的能量,要通過體表排出來,於是身熱汗出,所以叫「汗自出」,自己就要出汗。照這個原理,出虛汗的人,也有可能是腸胃有積滯,只不過津血偏虛,也沒那麼熱,出汗也是虛汗,不能大汗出。所以不要一見出虛汗就補氣滋陰,還是要整體辨證。

「身熱,汗自出」容易和太陽病混淆,於是又加了一個證「不惡寒,反惡熱」,我們知道,太陽病發熱,是同時會惡寒怕冷的,而陽明的發熱的同時還會怕熱,不會怕冷。所以怕熱是陽明病的確證。如果再怕辨錯,可以多問一句,怕熱是願意少穿衣服,還是脫了衣服又冷。如果是不願意多穿衣服,那就是陽明熱證無疑。有的雖然感覺熱,卻穿得很多,這個就可能是虛熱,不是陽明實熱。

原文:

183 問曰:病有得之一日,不發熱而惡寒者,何也?答曰:雖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即自汗出而惡熱也。

註解:

問:(陽明)病得的第一日,不但不發熱,而且還怕冷,這是為什麼?

這裡的病指的是陽明病,古人竹簡刻字不易,所以常用略文。我們知道陽明病是胃腸中有積滯。人體的自保模式,哪裡有淤積和邪氣,氣血就往哪裡走。所以腸胃中有積滯的時候,氣血往裡去攻這個積滯,體表往往因缺少津液而感覺冷。如果這個積滯攻下去了,大便通了,津液回來,體表也就不冷了;如果大便不通,那麼裡面的能量就要燒出來,於是就是後面回答的內容了,惡寒很快就沒有了,裡面的能量試圖往體表排,便發生自汗出和怕熱的反應。

在臨證上,很多輕微的陽明病,病人也會一直有怕冷反應的,因為裡面的熱滯沒有那麼重,沒到燒出體表的程度,所以雖然里有熱,外面還感覺有些怕冷。這種情況醫生往往容易看錯。這就要綜合脈象,還有是不是口渴索飲,是不是喜冷飲,是不是願意多穿衣服,是不是呼吸有熱感等癥狀一起來辨。醫生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看不準,因為病人有怕冷,脈象卻又像有熱。好點的醫生會辨出是里熱外寒,但處方的時候由於沒有六經觀念,沒有病在里從里解的認識,忽略了陽明病的實質是里有熱結,一味用黃芩,黃連寒涼葯清火,甚至用生地黃類的滋膩葯滋陰,助長邪氣,傷寒陽氣,而不敢用大黃,枳實攻下疏通。再好一點的醫生,知道在護住胃氣津液的前提下,要用大黃類的攻下藥才能解決,卻忘了提醒病人,陽明病的原因是攝入了超過人體所能運化的飲食量,如果病人不能減少飲食量,不能減少肉食,病情勢必反覆。所以做一個真正合格的醫生是不容易的。

從這一條來看,辨證不是那麼簡單的,要整體地看待人體,越全面越好,不要被單一癥狀,單一層面的問題所迷惑。要把人體從表到里的整個循環路徑都排查清楚才能下結論,不然容易出錯。所以《傷寒論》是真正的整體辯證法,是整個的思考人體之作為。學了《傷寒論》再去學後世中醫,就會發現後世中醫片面和臆斷的東西很多。

原文:

184 問曰:惡寒何故自罷?答曰:陽明居中,主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始雖惡寒,二日自止,此為陽明病也。

註解:

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上一條的問題。

問:為什麼惡寒會自己停止?答:因為陽明使中焦,是主土的,萬物都會歸於土,太陽病會傳陽明,陽明病卻不會反過頭去傳太陽。所以如果是陽明病,一開始哪怕有表證,覺得冷,也會停止,因為轉入陽明了。

此條不似仲景一貫行文,存疑。

原文:

185 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是轉屬陽明也。

註解:

太陽病發汗,汗沒發透,就有可能轉成陽明病。這個「不徹」是指病邪沒有去,而非指大汗出,治病不能大汗出,微汗為宜。

如果是太陽傷寒,有發熱無汗,嘔不能食的癥狀,忽然變成了汗出,而病又沒去,這也有可能是變成了陽明病。

如果中醫愛好者學習《傷寒論》,建議參考胡希恕,劉希彥版本《傷寒論》,必會受益匪淺!

人人都可以成中醫,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俠醫世家 的精彩文章: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49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19

TAG:俠醫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