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代奇才,英年早逝,年僅39歲

一代奇才,英年早逝,年僅39歲

馮桂林 《上合桃壺》

民國初年,陶都宜興迎來了普普通通的一天。但是丁蜀鎮「江蘇省立陶器工廠陶工傳習所」里卻是熱鬧異常。原來,「江蘇省立陶器工廠陶工傳習所」的一把奇才之作——合桃壺,引得眾人前來圍觀。

《合桃壺》是「江蘇省立陶器工廠陶工傳習所」著名教師範大生的絕活,不久前還在巴拿馬博覽會上一舉奪得了金獎。眼下的這把壺比奪了金獎的那把還要好。雖是一個類型,但決不是翻版,且更具神韻,也更大氣。這個畢業習作的主人就是馮桂林,他當時還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

學藝路上勤為徑

馮桂林應該屬於少聰型的神童,這樣的人絕頂聰明,對外部世界的感受比常人深,敏感,過目不忘。馮桂林年少時就是「江蘇省立陶器工廠陶工傳習所」的第一批藝徒,師從程壽珍、范大生等名師。如果說起點決定終點,體現在馮桂林身上,就是他學藝的每一個環節都遇到了貴人或高人。程壽珍很喜歡馮桂林,除了他聰明,還因為他勤快,所以程壽珍願意教他壺藝。范大生看過他的習作,不由感嘆:桂林日後必成大器。

在「江蘇省立陶器工廠陶工傳習所」二十名學員中,他名列前茅,每次舉行考工比賽,也總是摘得桂冠。還沒有滿師,名聲已然鵲起。

馮桂林 《傳爐壺 》

西湖邊上創新生

當時有三家實力雄厚的陶器公司,分別是汪裕泰、利永、吳德盛等,而馮桂林竟同時收到了他們的聘書。其中,實力最強的汪裕泰公司,很看重馮桂林,專請他到杭州西湖邊的別墅里制壺。

馮桂林制《線圓壺 》

馮桂林在風景如畫的汪家起早貪黑地為汪裕泰制壺,所作仿古壺樣,諸如佛手壺、柿子壺、線圓壺等,皆能俗中出新。

但他看到了汪裕泰家裡有許多稀世珍寶級的古玩,還有祖宗級的老壺。馮桂林是個明白人,這時他才知道,自己還沒有一件真正稱得上是「作品」的東西,所謂的壺藝,還只是臨摹古人而已。在汪家幾年,他內心得到一種修鍊,所制茶壺,一律不打自己印章,統統打上「汪記」,或胡亂起個別號「卷翁」之類。

傳世名作,令人寶愛不已

馮桂林的發力當在「以竹入壺」的系列作品上。這是一個民間藝人難能可貴的創作意識的覺醒。有了西湖邊的諸多積澱,馮桂林氣質里就漾出一種江南的清雅。宜興自古乃文化之邑,南部丘陵山區,巒嶺多竹,滿山遍野搖曳多姿。古人雖亦以竹入壺,但在神韻、元氣與致用的結合方面,尚無太多經典作品。不知不覺,馮桂林對紫砂作了一大貢獻。所以,「竹壺」系列一經問世,便受到江南士大夫階層的追捧。

《四方竹段壺具》是馮桂林竹壺系列代表之作

壺身為方中寓圓的半截竹筒,壺把在竹段中自然出枝,左右兩邊竹節間分合有致,附生之細小竹枝新葉,體現著對稱的和美。四周裝飾迴旋式竹葉,借鑒了蘇州園林的疏朗之美,體現著江南人的恬淡與通透。

馮桂林 《梅樁壺》

最能體現馮桂林功力的作品還有「梅段壺」,那是獵獵風吼中的鐵骨虯枝,氣勢磅礴的大寫意中,細部工筆毫髮畢肖。每一個細節,所見刻畫,皆非常細膩傳神,這樣的佳構妙作,幾可傾倒絕代壺客、古士今賢。

英年神手不得復

民國連年戰亂,馮桂林心靜如水,且安於清苦,以專心制壺為樂。

1940年馮桂林回到宜興,借居蜀山前墅村,做過工,打過雜,也以制陶、賣坯為生。曾於1943年後開過作坊式陶器店自做自銷,聘師兄葉得喜幫忙,但難以度日。

古人說,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馮桂林應該屬於少聰型的神童,1946年在蜀山前墅,一代名手,馮桂林在創作高峰期病逝,年僅39歲。

紫砂同業公會為他舉喪,當地報紙還有介紹平生的文章。「千奇萬狀信手出,鬼斧神工難類同」這兩句詩就是對馮桂林的絕對好評。

馮桂林 梅樁套組

成交價:RMB  1,092,500

後人常說他「傑出」,也許是他在紫砂象形塑器的創作上獨闢蹊徑;在有限的年華里,創造了200多件風格迥異、對後人影響極大的經典作品;在那樣的年代裡留下了不可估價的文化瑰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之家 的精彩文章:

端午放肆吃粽子,怎麼才能做到吃不「膩」?
它,比朱泥更稀珍,一噸原礦僅能提煉數十公斤

TAG:紫砂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