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江經濟帶是引領 全國轉型發展的創新驅動帶

長江經濟帶是引領 全國轉型發展的創新驅動帶

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是關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髮展主動權,更好引領新常態的根本之策。長江經濟帶在國內擁有人才、智力密集優勢,是未來引領全國轉型發展的創新驅動帶。

改革試點、創新試點在長江經濟帶密集分布

空間布局是落實長江經濟帶功能定位及各項任務的載體,在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和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新空間格局。「一軸」即依託長江黃金水道,以沿江主要城鎮為節點,構建沿江綠色發展軸;「兩翼」即發揮長江主軸的輻射帶動作用,向南北兩側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兩翼支撐力;「三極」即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為主體,打造長江經濟帶三大增長極;「多點」即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市的支撐作用,建設一批特色城市。

相比傳統點軸發展理論,《規劃綱要》提出的長江經濟帶空間布局形態體現了與時俱進的要求,更具有系統性、層次性,更好地將沿江省市重點區域組成一個密不可分的空間系統。在這一空間布局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對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國務院批准的14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位於長江經濟帶的就有武漢東湖高新、上海張江、蘇南、長株潭、成都高新區和杭州高新區6個,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批複的創新型城市/城區在長江經濟帶中的10個省市都有分布,同時支持上海建設具有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都有助於長江經濟帶進一步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空間格局。

打造世界級製造業集群是重要途徑

《規劃綱要》指出,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改革創新和發展新動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後過剩產能上做「減法」,包括以下任務:

推動傳統產業整合升級。依託現有產業基礎,推動生產要素向各類開發區和產業園區集聚,打造一批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與產業基地。積極推動石油化工、鋼鐵、建材、船舶等傳統高能耗高污染產業改造升級,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堅決淘汰落後產能。

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創新型產業集群是指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制度建設、機制創新、分工合作,使產業鏈相關聯企業、研發和服務機構在特定區域集聚,形成具有跨行業跨區域帶動作用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組織形態。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是長江經濟帶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之一。在科技部已經認定的兩批創新型產業集群中,長江經濟帶有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15個產業集群入選,佔全部創新型產業集群的近一半,這對推動長江經濟帶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培育具有重大推動作用。《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培育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

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長江經濟帶是我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沿江省市分布了我國主要的製造業生產園區和基地,在此基礎上整合既有優勢,強化基礎創新能力,打造世界級製造業集群是長江經濟帶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樹立「一盤棋」思想,打破行政壁壘

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需要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和壁壘,創新協調發展體制機制。

推動一體化市場體系建設。一是統一市場准入制度。進一步簡政放權,清理阻礙要素合理流動的地方性政策法規,清除市場壁壘,實施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和標準;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現區域間質量、資質互認。二是促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強省際之間溝通協調,逐步消除區域運輸服務標準差距,推進江海聯運、鐵水聯運、公水聯運有效銜接。三是創新完善投融資體制。大力推廣PPP模式在長江經濟帶公用事業與基礎設施領域的應用,設立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創新創業、環境治理等投資基金,開展融資租賃服務。

促進區域互動合作機制創新。一是創新政府協調機制。加強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地區在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同發展和市場一體化建設等領域的區域合作。二是進一步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建立跨區域聯合商會、行業協會、市場中介組織和市場化產業聯盟、技術聯盟與人才聯盟。

建立公共服務協調機制。長江經濟帶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合作發展的關鍵,在於創新體制機制。一是加快教育合作發展,重點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聯合開展跨區學科建設協同創新;二是推進公共文化協同發展,重點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弘揚特色文化;三是加強醫療衛生聯動協作,重點建立跨區域雙向轉診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制度;四是完善區域社會保障體系,重點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政策,建立社會保險參保信息共享機制。

其他重點領域改革創新。一是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大幅縮減政府核准投資項目範圍。二是推進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先將國資、金融、土地、科技、行政和開放等重大改革在試驗區先行先試,形成區域性改革新優勢。

吳傳清 董旭(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