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兵器裝飾工藝專題——金屬胎琺琅

古兵器裝飾工藝專題——金屬胎琺琅

如有任何疑問,或需要跨平台轉發、引用

請聯繫我們的管理員微信

名稱:歐亞古兵器

琺琅,是以各種礦物質原料按照適當的比例混和,分別加入各種呈色的金屬氧化物,經焙燒磨碎製成粉末狀的彩料後,再根據不同的工藝流程,填嵌或繪製於以金屬做胎的器體上,高溫燒制而成的工藝。

目前關於金屬胎琺琅的起源暫時沒有定論,但至少擁有上千年歷史。中國人掌握琺琅技術的時間較晚,主流觀點認為是13世紀前後由蒙古西征後傳入中原。至於中國人何時將金屬胎琺琅工藝用於兵器,暫時不得而知,不過目前有大量使用琺琅工藝的清代兵器傳世。

而歐洲和中西亞地區使用琺琅工藝裝飾兵器的歷史則要悠久的多。例如2009年在英國斯塔福德郡出土的一批盎格魯-撒克遜寶藏中就出現了7世紀刀劍裝具,這些裝具中不乏一些使用了黃金胎嵌琺琅工藝的珍品。

近代歐亞世界在兵器上最常出現的琺琅工藝是畫琺琅

「畫琺琅」,顧名思義,即是將圖案用畫筆繪於琺琅面之上再燒制,表現力與繪畫類似,但表面有釉,不易磨損,更適合兵器。

在歐洲,畫琺琅技術在15-16世紀的弗朗德斯地區以及里摩居地區開始興起並逐漸走向成熟。例如下圖這把銅鎏金柄細身劍,現藏愛丁堡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其劍柄多處裝飾有畫琺琅工藝。

有地緣上的相近,近代畫琺琅工藝很快便傳入西亞,因此在較為高階的奧斯曼、高加索兵器上也可以見到與歐洲工藝類似的畫琺琅工藝。

中國的畫琺琅工藝大約起源於康熙年間,自1684年平定台灣後,東南沿海的局勢趨於穩定,國際貿易開始復甦,歐洲產畫琺琅器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不久後,廣州本地工匠便掌握了類似工藝,並在此基礎上演變為「廣琺琅」。

廣琺琅在兵器上的運用主要集中於行福刀、吉福刀等尺寸較小的裝飾性兵器或日常用刀具。

除畫琺琅外,波斯與印度兵器上也經常出現鑲嵌琺琅工藝。

鑲嵌琺琅工藝與錯金銀類似,需要先在金屬器上剔槽,再將琺琅釉塞入槽中。因此在琺琅釉脫落後露出明顯的凹陷。

當然了,對於中國藏友而言,最為熟知的琺琅工藝莫過於掐絲琺琅,其中銅胎掐絲琺琅也就是「景泰藍」。與廣琺琅一樣,掐絲琺琅工藝在中國兵器上的運用也是主要集中於餐刀、行服刀之類的小尺寸刀具上。

掐絲琺琅工藝同樣來自於西域。作為這一工藝的發源地,伊斯蘭世界也會使用掐絲琺琅來裝飾兵器。只不過中國兵器上的掐絲琺琅多為銅胎掐絲,而中西亞兵器上的掐絲琺琅多為銀胎掐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亞古兵器探索與交流 的精彩文章:

「酸洗」才是大馬士革鋼的標準流程

TAG:歐亞古兵器探索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