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營養不良,成年後更容易發福
原創 | 芙蓉營養師
在媽媽的眾多同齡女性朋友中,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越是那些小時候家庭條件困難、吃頓飽飯都成問題的阿姨,過了更年期發福現象更為明顯,尤其是腰和肚子;而相反,那些小時候家庭條件稍好、溫飽沒有問題,甚至還能吃上肉的阿姨,即使在更年期過後還能保持著相對較好的體型和體態。
雖然一個女人的體型體態當然也和遺傳因素、後天飲食習慣、保養、鍛煉等方面密切相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幼年時的貧窮生活居然會導致成年後更明顯的發福狀態。當然,我也不會妄下結論,只是說說現象,並以已之愚見分析原因,杠精請迴避哦。
頓頓收盤子的媽媽們
一方面,她們幼年時經歷過食物特別匱乏的嚴峻考驗,後來即使日子過好了,再也不為溫飽發愁了,甚至每頓吃大魚大肉都不是多麼奢侈的事情。但是,問題來了,面對一桌子家人吃剩的食物,冰箱都裝不下,扔掉食物對於她們來說簡直就是遭天譴。所以沒辦法,自己多吃點吧。
今天多吃幾口,明天多吃幾口,日復一日地收盤子的直接後果就是把肥肉堆在自己身上,這也是很多媽媽為什麼幹家務那麼辛苦但是體型非常是壯碩。
發福長肚子不只是形象的問題,更嚴重的是,她們的健康也都遭到嚴重威脅,大量的脂肪堆在腰腹,會引起胰島素抵抗、血管堵塞從而導致三高、冠心病甚至心梗腦梗。
相反,而那些沒有經歷過特別糟心的糧食匱乏的媽媽們,可能不會把倒掉剩菜剩飯這件事情看得很尋常,因為沒有那種匱乏的痛苦體驗,食物對於她們而言也就沒有那麼多其他意義,就是食物而已,所以她們更多地把剩菜剩飯倒進垃圾桶,而不是自己的胃裡。
出來混,欠下的債總是要還的
上述「收盤子」的問題還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節食減肥的經歷很多人都有,經過反反覆復的節食反彈經歷之後,常常會讓人更胖,即使是體重沒有增加,脂肪也容易沉積在肚子上,所以感覺上更胖。
有研究發現,人在幼年甚至胚胎時期經歷過營養匱乏的階段(且理解為被動的節食),在以後能夠正常吃飽飯的條件下,他們體重的增加和正常人不一樣。正常人全身一起長胖,而這些曾經嚴重營養不良者更傾向於在腹部囤積脂肪。
也就是說,那些從困難時期熬過來的胎兒或者幼兒,成年之後發生腹型肥胖的危險性更高。我國經歷上個世紀的三年自然災害,現在滿街
五六十
歲的大腹便便的中年人,焉知不是那個時期埋下的禍根?!
甩掉大肚腩,管住嘴,邁開腿
一位阿姨跟我聊天:「我不羨慕女人拎
Prada
的包包,用海藍之謎和雅思蘭黛,也不羨慕別人家財萬貫,住大房子開好車,我只羨慕那些沒有肚子的女人……」可見甩掉大肚腩的女人們有多麼迫切和真切!
無外乎兩件事:管住嘴,邁開腿,具體而言就是:多吃少油的蔬菜尤其是綠葉菜,用粗糧雜糧替代白米飯和饅頭、適當食用豆製品奶製品和魚,減少紅肉以及一切點心零食,多喝水少喝飲料,每頓飯七分飽、徹底改掉「收盤子」的陋習。
至於運動,這個年紀不該進行過於激烈的運動,循序漸進,從散步、快走開始做起,每天至少
45
分鐘,有條件的可以辦張室內游泳卡,不會傷膝蓋。做到這些基本可以維持脂肪不再繼續堆積。
但是想要減掉深層次脂肪,多做一些力量練習還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平板支撐、俯卧撐、啞鈴操、卷腹、卧推等(不懂的阿姨可以跟自家孩子交流一下,他們或許有興趣教您,看到這麼拼這麼上進的媽媽,怎能不欣慰?!)當然,不管選擇什麼運動方法,關鍵是能堅持!
最後,還有一個觀點務必要聲明:儘管小時候的營養匱乏會增加成年後發福的概率,但是這並代表小時候大吃大喝、營養過剩,成年後就沒有問題。因為小時候的胖不僅是脂肪細胞在變大,而且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這意味著成年後減肥的難度比起小時候體重正常,
成年後才長胖的人要困難得多。
所以,即使我們的孩子處在物質極大豐富的幸福時代,我們仍然要在滿足營養需求的基礎上,控制他們的熱量攝入,盡量避免食用垃圾食品,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生了二胎後還能像個少女?!孫儷的身材修復秘訣原來是這個!(值得收藏)
※在抗衰老道路上,這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方法了
TAG:芙蓉營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