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皇帝怎麼起年號?簡單兩個字背後 大有深意和講究

清朝皇帝怎麼起年號?簡單兩個字背後 大有深意和講究

我國古代的「年號文化」,普遍認為是始於漢朝,最早是由漢武帝發明的。自漢武帝之後,以年號紀年的方法被後人傳承了下來,一般新帝登基,國家發生重大事件,或者純粹是皇帝心情好,都可以選幾個比較吉祥的字眼充當年號。

自明代以後,除了少數幾個例外,明清的皇帝基本上只在登基時更改年號,此外不再更改,一帝一號成為了規範。所以民間提到明清皇帝時,通常也用他們的年號稱呼,比如永樂皇帝、康熙皇帝等。

清朝的第一個年號,許多人以為是努爾哈赤的「天命」,其實不然。努爾哈赤起兵時自稱「天命皇帝」,但並沒有把「天命」二字單獨拿出來用過。以「天命」紀年,是後世修史的時候才用到的。

所以,「天命」其實是努爾哈赤自封的一個稱號而已,並非年號,後來皇太極的「天聰皇帝」也同理。清朝的第一個年號,是從皇太極建立清朝,改元「崇德」之後才有的。

有人認為,皇帝起年號,只要選幾個好的字眼就可以了。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並不盡然。

新帝登基改元,除了年號看起來要大氣、得體,詞義通順,發音不拗口以外,還需要蘊含一定的政治意義。

比如在後金時代,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沒有年號,天命、天聰只是皇帝的稱號,並非年號。皇太極在1636年改國號「後金」為「後金」大清,同時有了年號「崇德」,取崇文尚德之意。

女真為游牧民族,皇太極卻仿照漢家制度起了年號,還蘊藏了這樣的含義,其實已經表露了入主中原的野心。

而後來清朝真正入主中原,繼位的清世祖改元為「順治」。所謂「順治」,有順應潮流、順應民心進行統治之意。原因在於清朝剛剛入關,根基不穩,取這一年號,主要的意圖是安撫漢人。但順治皇帝在位時並沒有真正順應民意,反而發生了剃髮易服的惡劣事件。

清朝中期幾位皇帝的年號都比較簡單直白,比如康熙、乾隆、咸豐,從字面意義來看,也就是祈盼國家物阜民豐的意思。

最為簡單粗暴的年號當數嘉慶。嘉慶是唯一一位受先帝禪讓而登基的皇帝,在繼位之前,嘉慶的封號是嘉親王。後來乾隆決定禪讓皇位給嘉慶,直接就幫他想好了年號,取的是「嘉親王繼位普天同慶」的意思。

與嘉慶類似的,還有雍正皇帝。雍正登基之前也是雍親王的身份,因為經歷了「九子奪嫡」,很多人說他的皇位得來不正,所以特別在親王封號後加一個「正」字,作為自己的年號。

清朝末期的幾個皇帝,其年號的政治隱喻比較濃厚,不像前面幾位皇帝那樣簡單直白。

如在慈禧手上當了幾十年傀儡的光緒皇帝,僅從字面意思來看,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這個年號想表達什麼意思。其實「光緒」二字,有兩層的含義:一是光大清朝統緒,二是纘承道光之緒。

因晚清以來,清朝皇嗣凋零,同治皇帝去世時沒有留下子嗣,再往上的咸豐,也只有同治這一個兒子。為了保持大清的皇統不斷,需要再往上一輩,從道光的旁支子孫中挑選皇位繼承人。

所以「光緒」這個年號,暗含了光緒皇帝的出身,同時也表達了清朝希望光緒皇帝能夠光大皇室統緒的希望。

在光緒皇帝去世後,中國迎來了歷史上的最後一任皇帝——溥儀,年號「宣統」。因為溥儀是光緒的侄子,和他一樣是從外藩迎立的皇帝,所以「宣統」二字,即宣告統緒的意思。

而且溥儀也屬於道光的旁支子孫,道光廟號為「宣宗」,因此「宣統」也還有繼承宣宗統緒的含義。

所以別看年號只有簡單的兩個字,但每一個用字,都非常地精準和恰當。每一個年號的背後,都是有其深意所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慈禧說自己最疼愛光緒 但這一句話 卻將她野心暴露無遺
相士給皇子看相 說了16個字 康熙聽聞後立刻處死相士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