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挑戰心理承受極限,《巨齒鯊》是人類和鯊魚最親密的一次接觸

挑戰心理承受極限,《巨齒鯊》是人類和鯊魚最親密的一次接觸

作為海洋中最驚悚也最神秘的生物,很多創作者都喜歡將鯊魚作為主角搬上大銀幕,從40多年前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開始,至今有關鯊魚的電影不下數十部,但能讓觀眾記住的少之又少。

鯊魚題材很難拍成功有幾方面原因,首先是在畫面呈現上很難有突破,鯊魚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怪獸,拍鯊魚不是拍科幻片,所以難有創新;其次是這類題材往往被劃為B級片,很難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只能在小格局裡追求驚悚效果的最大化,很難成為大眾喜歡的娛樂片;最後一點,是依照現實,當下發現的鯊魚種類和海洋物種禁錮了創作者的想像力,搭建不出視覺大爆炸的舞台。

這三點,恰恰是《巨齒鯊》票房大賣,能夠完全滿足觀眾的原因,這部電影確實有突破、有創新,並成功跳出B級片的窠臼,一躍成為爽翻觀眾的大製作電影。

極為出色的創意

我認為有鯊魚元素的電影,最重要的不是故事、不是特效,而是最初的創意。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已經把鯊魚給人類帶來的直接威脅完全表達出來了,之後的電影更多的是無謂的重複,那麼鯊魚故事到底該怎麼拍?

《巨齒鯊》的創作團隊顯然最先想的就是這個問題,最後想到了一個很棒的創意,不拍現有的鯊魚,將目光聚焦到2萬年前滅絕的的拉撒路物種巨齒鯊。理由很簡單,這種鯊魚33米長,80噸重,一顆牙齒都比人的手掌大,拍打一下水面就能掀翻一艘船,難道除了恐龍之外,還有比這更兇猛、更嚇人的生物嗎?並且,它是食肉的、一口能咬斷一頭鯨魚。有了這樣的大前提,本身在驚嚇指數上就已經甩之前作品幾條街了。

除了更大,還有更深。人類對海洋其實一無所知,目前發現的海洋生物不過鳳毛麟角,所以,引入巨齒鯊無論在劇情的合理性,還是在科學上都說得通。沒準兒巨齒鯊就躺在萬米的海底,不過是沒被發現罷了,你怎麼能證明它已經滅絕?所以,電影《巨齒鯊》不但帶著觀眾下潛到萬米深海,還在海洋深處建了科考站,神秘、幽閉、黑暗,更大的鯊魚、更深的海底,本身就已經帶來十足的吸引力了。

成功的氣氛把握

人和鯊魚的互動是什麼?要麼逃跑,要麼被吃。所以,巨齒鯊帶給觀眾的驚悚,往往集中在嚇人和吃人兩方面,30多米長的鯊魚來了,怎樣營造驚悚氣氛變得很重要。

電影將人和鯊魚的決鬥分為深海、海面和淺灘幾部分,有幾段印象深刻,看過之後手心都是汗。

第一段是巨齒鯊正式出場,玩球的美英走到通道的盡頭,這時一片黑暗的海底突然出現一個巨型生物,在她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巨齒鯊已經張開血盆大口咬了過來,然後美英才發出歇斯底里的尖銳叫聲,等到泰勒和張蘇茵趕過來,只看到玻璃上留下的齒痕,從靜謐到突然的爆發只在一瞬,卻讓人不由打個機靈。

另一場戲,是李冰冰飾演的張蘇茵在在小潛艇密閉的空間內遭遇巨型章魚以及巨齒鯊的襲擊,看的人屏神靜氣,一手心汗,和《大白鯊》相比,50年後科技和特效的進步,終於想到了讓人在深海和大鯊魚相遇的創意,這種親密接觸,生死懸於一線的恐懼都傳達了出來。

還有一場戲是鯊魚游上淺灘,雖然這一段是傳統災難片的路數,不過還是既殘忍又血腥,《巨齒鯊》集類型片的大成,把各種哦手法都表現了一遍。

最後想說一下電影的特效,無論是海底科考站,迷你潛水艇,還是各種翻船、墜機、爆炸、與鯊魚周旋的場面,很多都是實景和特效結合,最大程度的呈現真實質感,看不到太多特效痕迹。特別是海底部分的呈現非常到位,感興趣的觀眾可以去網上找一下花絮,會發現其實演員是坐在道具里,四周都布滿了綠幕,出色的特效,也說明《巨齒鯊》堪稱好萊塢一線大片,看這部電影,絕對不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