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草原美食文化活動
草原美食
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吃,不僅僅是味蕾的滿足,更是文化的體驗。草原文化節之際,首屆「內蒙古味道」草原美食文化活動於8月8日在呼和浩特拉開帷幕,帶您一起品味舌尖上的內蒙古。
飲食文化
美食節當然少不了各色美食,本次美食文化活動由呼和浩特市政府主辦,分別在玉泉區大盛魁文創園、回民區明澤廣場和新城區呼和塔拉設立分會場,讓大家能夠充分感受到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和背後所蘊藏的「飲食文化」。
來到回民區,自然要品嘗一下特色清真小吃,記者看到在牛街北口,一歲羊、御勝齋、馬佔光牛肉乾等九家老字號特色清真食品商鋪整齊的搭建了藍色的展示區。
一歲羊商鋪的展位前,副總經理陳勛向記者介紹了今天展出的美食
「
今天的展品呢有油璇兒,還有抓飯,還有手抓餅、饊子、芝麻燒餅、焙子,這都是我們回族傳統的小吃。我們都吸收了傳統的工藝、傳統的手法,然後把它傳承發揚下來。
」
說話間,小攤前來了顧客
「
我是來嘗一嘗,正好路過這兒(顧客)
覺得口味滿意嗎?(記者)
看著挺香的(顧客)
挺好的是吧?(記者)
挺好(顧客)
」
清真小吃
沒過多久,每個攤位前都聚集了不少顧客,在回民區分會場,您能體驗到最傳統、最正宗的特色清真小吃,透過舌尖的味道感受獨特的穆斯林文化。
熱鬧非凡
離開回民區分會場,記者又來到玉泉區大盛魁文創園,在這裡,又會有什麼樣的美食文化盛宴等待我們品嘗呢?
這裡同樣是熱鬧非凡,各色蒙餐、獨一居非遺茶湯,琳琅滿目的美食,以及高超的美食製作技藝,吸引大批的觀眾圍觀。在這裡,非遺不再高居廟堂,而是吃得到的,看得見的,在身邊的,文化與美食完美融合,讓人充分感受到「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
記者來到獨一居非遺茶湯攤位前,乾淨的玻璃櫃中整齊的碼放著一摞摞有些年頭的瓷碗和精心調配好的茶湯麵兒,傳承人告訴記者茶湯的出現由來已久.
「
那個時候,駱駝馱上咱們這個地方的布匹、茶葉到後山換糧食,這個(茶湯)隨身攜帶,走到哪兒用開水一衝就可以。
」
時光變遷,不變的依然是傳統的技法
「
一直是傳統,我是手工的製作,在這個的基礎上只有提升,口感各方面,要讓顧客滿意。
」
顧客陸續上門,茶湯傳承人當然要展現一下製作絕技,只見他麻利的拿起瓷碗,抓好小米麵,快速沖入熱水,幾次攪拌之後,碗底一翻,沒有半點兒茶湯流出,精湛的表演贏來滿堂喝彩。
來到玉泉區,怎能不到燒麥一條街逛逛,美食活動上,各大燒麥商家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外形精美、各具特色的燒麥讓人食指大動。
談到燒麥的歷史,老綏元燒麥負責人韓軍告訴記者
「
其實燒麥對內蒙古呼和浩特人來講是一種生活方式,已經深深的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當中。其實我們之前做過考證,燒麥應該是有近800年的歷史,起源於元朝。它是一個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一種結合,游牧民族的牛羊肉產品再加上中華文明裡的小麥,這樣技術結合的一個產物。
」
有著悠久歷史的燒麥能夠傳承到現在,
一定離不開燒麥製作者們的技藝手法,
聽說德順園有一位燒麥製作傳承人,
記者趕往德順園展區聽李英師傅
聊聊燒麥的傳統製作
「
燒麥是老傳統的東西,燒麥是有講究的,主要是皮薄餡大。這手工皮,皮薄,有底有邦,拿起來要像朵花兒似的。餡兒肥而不膩,選用的錫盟羊肉,吃起來特別嫩。我即是傳承人,就把過去的做法一直傳承下來。如果改變也是改變一些蔬菜,創新做法,顏色方面改觀,讓人有食用感。
」
燒麥
對傳統技藝的堅守成就了燒麥的經久流傳,對現代飲食觀念的遵循,使燒麥更加健康,這也是燒麥文化從古至今的發展方向。
臨近中午,記者走進燒麥館品嘗鮮美的燒麥,恰好遇到了來自武漢的遊客雷女士和她的母親,談到參加這次美食活動的感受,她告訴記者
「
我是來自武漢的,來這邊旅遊的,草原文化比較吸引我,覺得這種活動挺好的,燒麥也沒吃過,就想來試一下。
」
吃著熱氣騰騰的燒麥,雷女士母女向記者表示,特別喜歡,不虛此行。
離開玉泉區分會場,空氣中似乎還飄著燒麥的香氣,透過舌尖,我們能夠感受到古老飲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技藝傳承人們對傳統的堅守,也更能理解味道里蘊含的草原文化記憶。
本屆美食文化活動除了各色美食推廣,接下來還有一系列諸如奶茶文化體驗季、蒙古族服飾秀、草原冰淇淋品鑒等文化創意活動,為我們帶來一場草原文化盛宴。
本次活動將持續到草原文化節結束,新城區分會場活動預計在20號左右開始。歡迎您到現場感受草原文化魅力、品嘗內蒙古味道。
內蒙古台記者 梁玉婷
來源:內蒙古廣播電視台新聞廣播《縱橫118》
關注我們
新聞廣播在全區的收聽頻率:
呼和浩特:FM95
包頭:FM101.2
東勝:FM102.9
錫林浩特:FM95.8
集寧:FM96.5
臨河:FM103
二連浩特:FM101.3
烏海:FM90.9
阿左旗:FM98.7
赤峰:FM100.7
科爾沁:FM101.3
烏蘭浩特:FM91.4
海拉爾:FM90.9
滿洲里:FM98.7


TAG:內蒙古新聞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