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談我看到的是枝裕和

談談我看到的是枝裕和

總想著要再以是枝裕和為中心寫一篇文章,也是許久沒有一個人去電影院了。不過我對他果真沒什麼接觸,看過的也就一部《海街日記》,所以在看《小偷家族》之前,我看了一遍《如父如子》。

1

是枝裕和的電影立意基本都圍繞著家庭,就像我很喜歡的一位博主說的那樣,他喜歡把一些很意外的狗血的,甚至帶了點故事會風格的內容進行改編。《海街》裡面三姐妹撫養父親外遇的小孩;《如父如子》里兩家人多年後發現抱錯了孩子,為了適應而進行孩子的交換生活;到如今《小偷家族》里一個由許多意外促成的「和諧」家庭。

原本要聯繫虐待、家暴、獨居老人、叛逆少年、底層的掙扎、社會福利制度等這麼多龐雜的話題,拋開了好萊塢的三段式,精彩程度會降低許多,不過導演處理得很舒服。

是枝裕和在做電影導演之前是從事紀錄片的拍攝的,所以整部電影的敘事其實很平淡,你甚至看不到有什麼明顯的人物衝突,背景音樂幾乎是寥寥,連演員的聲音也是輕輕的,這些特徵在我看過的三部電影中都有。

隱匿不加宣洩的感情,是我覺得對是枝裕和電影最好的概括。看評論有一個網友說恩格斯有句話很適合他:傾嚮應當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來,而不是特別把它指點出來;同樣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寫的社會衝突的歷史的未來的解決辦法硬塞給讀者。

他本人也在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這樣說:我對他們無所謂同情,也無法用簡單的愛與恨來評價,我只是靜靜地站在一旁,與他們拉開一段距離,看著這一切的發生。他們本就是日本社會真實存在的那一部分人。

2

《小偷家族》的簡介我想也不必再敘述了,一個由許多謊言組成的家庭,難得的是每個成員永遠不會過問對方的過去。

有一個片段,家人們幫樹里改名為玲玲,問可以把她穿過的那件衣服燒掉嗎?小女孩點頭,這是一個跟過去告別的舉動,即使一個只有幾歲的孩子,她度過的歲月也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這一點不是強迫,是尊重。

融入一個環境是需要經過磨合的,父親叫哥哥帶著玲玲去偷竊,是因為在這個家裡需要這樣的行為代表認同感。

陳迪在關於「殺魚弟」的那篇評論中提過,了解不同是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學習的課題。

對於亞紀去做色情服務,奶奶會去調侃,媽媽說我以前比你還會撩;父親教孩子去偷竊,是因為除了這個真的不知道教他什麼。影片最後祥太的「主動投案」,道破了這個家庭的秘密,每個孩子在成長期變化最大就是有羞恥感,小賣部爺爺的善心激起了他的羞恥感,可是生存之下,羞恥心成了最微不足道的東西。

我們無法站在不理解的高度去評判「另一種生活」,生存有時候還真不能去計較對錯。

3

安藤櫻在影片最後被質問的那段的確是十分抓眼,「生過孩子的就能被稱為母親嗎」,《如父如子》里也有一句類似的「我們貧窮,我們就不能照顧孩子嗎」,如果血緣被考慮為構成家庭的唯一要素,那世上千千萬萬的人也太可悲了。

孩子怎麼能選擇自己的父母,血緣也只會在未來的日子發現孩子越來越像自己,但是野野宮(福山雅治飾)在看到兒子慶多偷拍自己照片時,抽搐的下巴和含在眼眶裡的淚,其實會發現有比血緣更無法割斷的東西,真正愛你的人會偷看你,會抱緊你,會在意你。

4

家庭式的電影最不需要的就是大吵大鬧,原本就是一群習慣不同的人慢慢磨合,去產生認同感的過程。配以是枝像湘南的風一樣,乾淨清透的電影畫面,通俗點說就是對眼睛很好的鹽系風格,再飽滿的感情也卸下了。

食物、季節是是枝裕和電影中最有家庭味道的東西,不過有些是日式電影自帶的,羨慕不來也學習不到,這麼一想反而簡單了。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elly的memo 的精彩文章:

TAG:kelly的me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