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末讀史 | 曹操恢復五銖錢 ——曹氏三代對恢復五銖錢流通所做的努力

周末讀史 | 曹操恢復五銖錢 ——曹氏三代對恢復五銖錢流通所做的努力

原標題:周末讀史 | 曹操恢復五銖錢 ——曹氏三代對恢復五銖錢流通所做的努力


編者按


《IMI財經觀察》每周末帶您聆聽名家解讀中外金融的發展興替和制度演變,在史海鉤沉之中領略大金融的魅力! 經《金融博覽》雜誌授權,「周末讀史」欄目將從本期開始陸續刊登石俊志博士撰寫的「貨幣史話」系列,展現方圓乾坤里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貨幣文化。

石俊志,1953年6月出生,河北豐潤人,中共黨員。先後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獲經濟學、法學、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倫敦分行副行長、中銀總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國民信託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北京法學全面商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西部經濟研究與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等職務。著有《國際保理》、《現代精算數學原理》、《金融危機生成機理與防範》、《商業性債權轉股權法律研究》、《半兩錢制度研究》、《五銖錢制度研究》及有關金融、法律、歷史方面論文多篇。創建了中國貨幣法制史研究。


本文為貨幣史話系列的第四篇,原載於《金融博覽》。



以下是文章原文:

董卓死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號令天下。建安13年(公元208年),就在兵敗赤壁的這一年,曹操廢黜了董卓小錢,力圖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1


勞而無功的努力


據史料記載,董卓鑄行的小錢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當時谷價高得令人乍舌,達到每斛50萬枚五銖錢.老百姓不得不再次退回到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易時代。公元208年,在董卓鑄行小錢18年之後,曹操廢黜了小錢,下令恢復五銖錢.結果始料未及,谷價又止不住地下跌。穀賤傷農,老百姓再次苦不堪言。


曹操雖然恢復了五銖錢,但時移世易,貨幣流通總量早已不復當年的充裕,出現了嚴重不足。在董卓鑄行小錢的18年中,天下紛爭不斷,金屬作為重要的軍用物資十分匱乏,小錢泛濫成災早已買不到東西,所以各地軍事政權都沒有鑄錢。曹操廢黜董卓小錢,恢復五銖舊錢,也沒有鑄造新錢,貨幣流通總量有減無增,自然不能滿足商品交換的需求,因而改用五銖錢標價的穀物持續下跌也不足為奇了。

曹操恢復五銖舊錢的做法,可能是受到荀悅貨幣思想的影響。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荀悅被曹操徵辟入府,歷任黃門侍郎、秘書監、侍中等官。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荀悅著成《申鑒》五卷。在《申鑒·時事》中,荀悅提出了恢復五銖錢流通的主張。荀悅認為,現在天下太平,可以恢復五銖錢流通了。由於五銖錢大量流到外地,而不在京師,如果恢復五銖錢流通,外地的五銖錢是否會流入京師,購買京師的物資,從而造成京師物資短缺呢?荀悅的看法是,只要限制軍用物資外流,京師的其他物資可以與外地互通有無,應該不會造成京師物資短缺。關於錢幣總量供應是否會出現不足,荀悅認為恢復五銖錢流通之後,如果出現了五銖錢不敷使用的情況,朝廷開工鑄造就是了。


荀悅的觀點,推敲起來很有些問題。首先,當時天下尚未實現統一,敵對軍事力量還在,恢復五銖錢流通缺乏和平環境;其次,由於五銖錢散落四方,曹操控制的所謂「京師」出現物資大量外流的危險是存在的;最後,錢幣流通總量如果不足,但並沒有足夠的幣材增鑄錢幣。因為當時戰爭隨時可能發生,幣材同時也是重要軍用物資,曹操不會將有限的金屬用於鑄造錢幣一途。但是,儘管形勢不利於五銖錢流通的恢復,曹操還是在公元208年下令廢黜董卓鑄行的小錢,恢復五銖錢的流通。這項法令沒能取得預期效果,不久即被曹操廢止。12年後,曹操的兒子曹丕代漢稱帝,再一次下令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2


子承父業的努力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操之子曹丕繼承魏王爵位後逼漢獻帝禪位,自己代漢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公元221年3月,魏文帝曹丕下令恢復五銖錢的流通。但是,曹丕關於恢復五銖錢流通的努力也失敗了,他在下令恢復五銖錢流通當年的10月又廢黜了五銖錢,命令百姓在商品交易時使用谷帛作為貨幣。

曹氏父子恢復五銖錢流通的努力都以失敗告終,原因值得探討。戰爭期間,鑄行虛幣大錢兌換舊錢或直接使用虛幣大錢購買軍用物資能夠迅速擴充軍力,而鑄行足值錢幣便利民間商品交易則可能遭致敵方破壞,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當曹魏集團正為便利國民經濟發展而恢復五銖錢流通,並採用足值錢幣的時候,西南蜀漢集團已經鑄行了虛幣大錢——直百錢。如果魏蜀之間缺乏嚴格的經濟邊界的話,兩種錢幣出現並行就會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足值的錢幣就會被熔毀。曹丕下令恢復五銖錢時,蜀漢的劉備和東吳的孫權依然健在,各自的軍事力量亦不容小覷,對曹魏政權虎視眈眈。而曹魏政權因為曹操去世,曹丕即位,政局不穩,戰事隨時可能爆發。曹丕意識到形勢對己不利,遂在下令恢復五銖錢流通半年之後,斷然廢黜五銖錢。


3


孫承祖業的努力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曹丕之子曹即位,是為魏明帝。由於以谷帛作為貨幣的弊端很多,公元227年,曹取締了以谷帛作為貨幣的制度,再次下令恢復五銖錢的流通。這次的法令在頒布前,經過了朝廷認真討論。谷帛作為貨幣的法令實施了6年,其弊端已經十分明顯。谷帛之物在商品交換中的活動十分頻繁,谷帛作為普通商品參加交換要根據不同質量類別稱量交易。但是,一旦作為貨幣,就需承擔價值尺度的職能。於是,不法之人減少谷帛每標準單位的內在價值,通過將穀物淫濕,織造薄絹等方式從中漁利。儘管朝廷採用嚴刑予以打擊,這種現象仍然屢禁不止。因此,朝廷召開會議討論解決辦法。司馬芝等大臣通過討論認為,恢復五銖錢流通有三大好處:一是朝廷可以通過掌握錢幣來控制社會財富,從而增加了國家控制財富的手段;二是可以減少對使用濕谷薄絹犯法者的刑罰,緩和社會矛盾;三是給民間商品交易活動帶來便利。曹聽從了司馬芝等人的建議,下令恢復五銖錢的流通。此後,五銖錢繼續流通了近400年,直到公元621年,唐太祖李淵鑄行開元通寶錢,五銖錢才徹底地退出了流通領域。

4


五銖錢流通依然蕭條


曹操恢復五銖錢的流通,只是在法律上宣布恢復,並未實施鑄造,因此錢幣供應量不足,造成市場上谷價的不斷下跌,恢復五銖錢流通的努力也就成為泡影。曹丕恢復五銖錢流通,時機並不成熟。曹丕初篡帝位,四方未穩,劉備與孫權覬覦北方,戰爭一觸即發。此時,曹魏朝廷當然不能將大量金屬用於鑄錢。不用金屬鑄錢,只好用谷帛作為貨幣。而谷帛作為貨幣的弊端十分嚴重,於是很快也失敗了。到了曹即位時,劉備和孫權已經稱帝,曹魏一方已經不是突出的政治攻擊目標,三國穩定局面基本形成,恢復五銖錢流通也就具備了必要的客觀環境。曹恢復五銖錢的流通,是通過更鑄的方式來實現的,因此錢幣供應充足,具備可持續性。曹恢復五銖錢的流通,便利了民間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自然也有利於曹魏國力的增強。


在此前後,蜀漢政權和東吳政權相繼採用了鑄行虛幣大錢從民間斂財的措施,蜀漢政權鑄行了「直百錢」,東吳政權鑄行了「大泉五百」和「大泉當千」。曹魏政權始終沒有採用鑄行虛幣大錢掠奪民間財富的措施,說明當時曹魏國力已經比蜀漢和東吳更為強盛。蜀漢與東吳比較,蜀漢更為貧弱。除了蜀漢採用虛幣斂財政策比東吳更早之外,蜀漢政權竟然連冶銅的力量都十分缺乏,以至四處搜羅銅材,連劉備自己睡床的銅架子都用來熔鑄錢幣了。史書記載此事,意思是說劉備節儉奉公。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我們也可以理解到蜀漢國力的貧弱,以至使劉備失去了銅製架子的床,只能改睡更加簡陋的床。


曹雖繼承先祖和父親的努力,恢復了五銖錢的流通。但是,卻無法重現五銖錢昔日的繁盛。此時,自然經濟已經興起,黃河流域的塢堡組織日益增多,每一個塢堡組織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單位。各地區各塢堡之間,經濟聯繫非常薄弱。生產和城市商業的破壞致使金屬貨幣萎縮,商品交換經濟衰退。因此,曹魏政權雖然恢復了五銖錢的流通,但是五銖錢的流通依然蕭條。到了晉代,五銖錢流通的制度並沒有改變,但是兩晉150多年,朝廷始終沒有鑄造錢幣。這種狀況,直到南北朝時期才逐步出現好轉,五銖錢的流通開始復甦,但是仍然不能與兩漢時期五銖錢流通的繁盛狀況相比較。此後,隋朝實現了中國南北的統一,為五銖錢的流通創造了較好的環境,但是由於隋煬帝徵發無度,人口大量死於戰爭和勞役,社會生產力遭受巨大破壞,五銖錢流通復甦的局面便似迴光返照,很快歸於結束。此後不久,李淵建立唐朝,五銖錢就徹底地退出了流通領域,開元通寶錢代之而起。


編輯 葉禕然


來源 《金融博覽》


監製 朱霜霜


關於我們


聯繫方式: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MI財經觀察 的精彩文章:

周末讀史 | 董卓鑄造小錢 ——中國古代商品交換經濟從繁榮走向衰退

TAG:IMI財經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