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鞍山往事》-人民商場

《鞍山往事》-人民商場

鞍山交通廣播誠意巨獻《鞍山往事》欄目

本節目由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宣傳部協助播出

愛鞍山,就來聆聽《鞍山往事》

在上世紀七十到九十年代,當你在鞍山聽到「商場」這個詞,十有八九說的是人民商場。鞍山的老百姓,將一個泛化的詞語派生出一個特指的意義,這就是「人民商場」在40年間得到的最親切的禮遇。

就像歌里唱的:「公園就被拆去,別拆去記憶」,這座讓鞍山人付出深深感情的商場雖然已經消失,但那些發生在它身上的往事卻永遠鮮活地留在人們的回憶里。

人民商場的歷史,要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1968年,人民商場始建,地點就在鐵東區南勝利路西側。老「八卦人」應該還記得,這裡原先就是八卦溝的暗渠,人民商場正是建於暗渠之上。當時,人民商場的營業面積達到7200平方米,建成之初,只有一層樓,是一座類似現在鐵西大棚子似的綜合商店,裡面除了服裝之外,還經營鞋帽、副食、蔬菜等商品,可以說是當時鞍山最大的一家綜合性商場。當時物資匱乏,人民商場商品的種類雖說要比其他商店多,但或是款式老舊,或是缺貨。就以服裝銷售櫃檯來說,種類不過是中山裝、呢子大衣、的確良襯衫等,斷貨也是常事。每到春節前,很多市民來買衣服,一看斷貨就急得亂轉,但誰也沒有辦法,商品奇缺,供應有限。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民商場)

時間到了1986年,商場對工業品營業大廳和副食品營業室分別進行了裝修改造。第二年開始新建營業樓,此時建築面積達13000平方米,營業面積也有10000平方米之多。玻璃瓦屋頂、混凝土飛檐、角樓、玻璃幕牆,整個建築運用現代手法體現出民族風格。中部是象徵古代牌樓的過街樓,兩側是對稱的營業樓。而位於南側的營業樓也在1988年底建成。室內外裝修別緻講究,無論外觀還是內在設施,在鞍山所有商場中都是首屈一指。商場開業那天,大門都要擠爆了,許多人都說,『太漂亮了,太漂亮了。』

這一次裝修改造後的人民商場在此後的20年間,格局框架均無大的改變。只是後來,隨著新一佳超市、麥當勞快餐、百姓超市的入駐,「人民商場」逐漸擴展為地理名詞、公交站名,它繁華的商業味道卻始終未減。

鞍山人對人民商場始終有著一份特別的感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常有人不怕路遠,乘坐公交車特意來此購物。上世紀八十年代,金女士的家就住在解放路,而採購日用品和服裝鞋帽時,卻總是首選人民商場。「當時就覺得從家到這裡有些蹩腳,但這裡東西好,還是坐2路汽車到這裡來買。」

人民商場是鞍山最早引進「自選」概念的商場之一,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劉佳對此印象很深:「那時候覺得特別新鮮,什麼東西都可以隨便拿,總是求著媽媽帶我去逛。」在物流水平欠發達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人民商場的自選商場里銷售的商品多是從廣州等發達城市進貨,以精細處理的生鮮副食品為主,獨立包裝,因此單價普遍較貴。

當時逛自選商場是一種「時尚」,「以前要買什麼東西都要告訴營業員,總是不好意思讓人家拿來拿去。但是在自選商場卻可以『把玩』商品,仔細看說明,不喜歡的就放回去。」因此,最後總是看得多,買得少。回去還可以和親朋好友「炫耀」自己又去逛了一把自選商場」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人民商場)

人民商場的輝煌,在這裡工作過的人就是最好的見證。1992年,王素玲女士進入人民商場工作,任人民商場副總經理兼總會計師。她說「最火的時候年銷售額達到近1億8千萬元,利潤有1億元,位列全市綜合性商場第一。」王素玲先以數字證明了人民商場的紅火。她回憶說,上世紀九十年代,人民商場率先在全市推出「不滿意就退錢」等十項服務,受到了百姓的極大好評,營業額也因此一再攀升。

咱們中國有句俗話叫做:民以食為天。副食品商場總是人氣很旺。據王素玲介紹,人民商場經營的副食品種類豐富,「魚肉蛋菜全包括,顧客要想買齊東西,就走人民商場一家就行了。」一年之中,春節前是副食品商場最熱鬧的時候,常常是顧客都堵住門口,進不來也出不去,必須出動所有保安維持秩序。

紡織部是人民商場的另一塊金字招牌。因為裁剪櫃檯師傅手藝好,很多鞍山人慕名而來,也因此導致裁剪櫃檯的租金水漲船高,甚至創造了在市內單個櫃檯租金最高的紀錄。「不找人,不走門子就進不來!」因為這種情況,商場想出了競標的法子,「像拍賣一樣,把二十個地方劃好,競標者舉牌叫價,一個比一個價格高,場面特別熱鬧。」裁剪櫃檯的火爆成就了不少人的財富夢想。王素玲舉了個例子:「一個裁剪師是農村來的小夥子,剛開始在鐵西租了一間小房,幾年後在鐵西買了房,後來在勝利廣場附近的高檔小區買了三室戶!」

身為總會計師,王素玲的「累」最直接地佐證了人民商場的「火」。每天,收款工作往往持續到夜裡十一、二點,「點鈔機好幾個小時點不完,(現金)一會就裝了一旅行袋,最後幾個麻袋都裝不完。」每逢周末,人民商場每個樓層的收款處都會排起長龍,「看起來真像買東西不要錢似的。」普通人的節假日對於服務行業來說卻是最忙碌的,每逢春節,王素玲總是吃不上家裡的年夜飯:「年三十兒得等顧客走凈了咱才能走,回家早就餓過勁兒了。」

(2013年7月,原鞍山人民商場廠址)

時隔數十載,人民商場已永遠成為城市的記憶,它的輝煌、轉變、告別,都已定格,但即便是如今,鞍山人還是習慣地把它當做心理上的地標,常會說一聲「好找,就在老人民商場那兒」。

節目編輯:奕 衡

節目錄製:奕 衡

文字編輯:奕 衡

微信編輯:許 媛

資料提供: 張毓春

(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鞍山交通廣播榮譽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鞍山交通廣播 的精彩文章:

《鞍山往事》-少帥故里
給自己找一個幸福的理由

TAG:鞍山交通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