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荷影藕風——荷花畫展

荷影藕風——荷花畫展

荷花清雅、端莊,世代為國人鍾愛,被人們稱為「君子之花」,它們擁有堅貞、高潔的美好品質,因而在繪畫領域荷花也成為經久不衰的題材。藝術家們的荷花畫作從「小荷才露尖尖角」,到「出淤泥而不染」,再到「香遠益清」,荷塘清趣躍然紙上,帶給我們不一般的藝術感受……

【張大千畫筆下的荷花】

張大千(1899年~1983年),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是一位深受愛戴的偉大藝術家,特別在藝術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他的花鳥畫亦工,據說他不但愛畫荷,也愛種荷。他通過與荷花朝夕相處,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精鍊的概括力,長期捕捉荷花的特徵和瞬間的動態,然後以其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特點加以提煉、誇張,使之寓意深刻,生機勃勃。

明月曾呼白玉盤,

多情更照玉闌干。

香風吹一夜,西風滿,

水殿羅衣作許寒。

水氣瀰漫,清新脫俗 。

曾攀玉井曉雲端,欲畫昆湖霽色難。

憔悴眉黃初上月,夜涼還作白花看。

彩荷~

卷荷忽被微風觸,瀉下清香露一杯。

【齊白石筆下的荷花】

齊白石(1864一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是我國20世紀著名的書畫大師和書法篆刻巨匠。27歲時又取名璜,號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曾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他樸實謙虛、自信自強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剛柔兼濟,他早年注重寫生,筆下的蟈蟈、蟋蟀等各類昆蟲,形象逼真,充滿活力,線條纖細均勻,著色自然柔麗。在他的筆下,大凡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無一不精,無一不新,他的書法簡約大方、雄健渾厚的筆意融入人物畫中,完善了人物內在的神。白石畫荷意不在於表現荷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與孤冷,筆下的荷塘,總是充滿著勃勃的生機,水鳥、游魚、蜻蜓、戲水的鴛鴦,不一而足,但總是必不可少,因此,哪怕是秋天的殘荷,也不帶半點蕭殺的氣息。

齊白石畫荷構圖變化多端、出人意料,與鳥蟲相配使畫面更加生動有趣。

【于非闇筆下的荷花】

于非闇(1889年——1959年),生於北京,工筆花鳥畫,亦工寫意花鳥,其畫線條嚴謹、勁挺有力,設色典雅、清麗、勻凈,畫面具有裝飾性,形象刻畫細緻精微,生動傳神。于非闇的書畫風格鮮明,並注重文化和內心的修養與繪畫書法的結合,是一位全面的文人氣的書畫名家,可與張大千相媲美。在於非闇的繪畫作品中,有高古的氣韻,精到的筆法與色彩的艷麗並不像衝突,不會因「艷」而顯出「俗」,正是其的高明之處。

露箬霜筠織短篷,飄然來往淡煙中。

偶經菱市尋溪友,卻揀蘋汀下釣筒。

白菡萏香初過雨,紅蜻蜓弱不禁風。

吳中近事君知否?團扇家家畫放翁。

——宋·陸遊《六月二十四日夜分夢范至能李知幾以尤延之同》

踲踶清香初過雨,蜻蜓纖弱不禁風。

【吳湖帆筆下的荷花】

吳湖帆(1894?1968),吳湖帆不僅是一名山水畫家,也與明代董其昌、現代張大千一樣,是一代仿摹高手、收藏大家和鑒定大師。他藏有金石書畫1400件,每每有喜愛之畫他即以重金購得,精心裝裱,在他手下搶救保護了許多珍貴書畫。吳湖帆在花卉、鞍馬、人物畫上也下了不少工大,設色之妙,清麗雅腴,調子明快,與惲南田是有很深的淵源關係的。 其作品深受宋代董源,巨然、郭熙等大家影響,畫風不變,骨法用筆,漸趨凝重。畫風秀麗豐腴,清雋雅逸,設色深具煙雲飄渺,泉石洗盪之致。 吳湖帆擅長畫沒骨荷花 ,「沒骨」是中國畫技法的名稱,指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大塊面的水墨或彩色描繪物景。

水且涸,荷葉出地尋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見日,清風徐來,綠雲自動。間於疏處窺見遊人畫船,亦一樂也。朅來吳興,數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絕。故以此句寫之: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

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

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

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

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

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姜夔《念奴嬌·鬧紅一舸》

太平和氣兆嘉祥。

草木總成雙。

紅苞翠蓋出橫塘。

兩兩斗芬芳。

干搖碧玉並青房。

仙髻擁新妝。

連枝不解引鸞皇。

留取映鴛鴦。

——宋·趙師俠《雙頭蓮令·信豐雙蓮》

綉幄鴛鴦柱。

紅情密,膩雲低護秦樹。

芳根兼倚,花梢鈿合,錦屏人妒。

東風睡足交枝,正夢枕、瑤釵燕股。

障灧蠟、滿照歡叢,嫠蟾冷落羞度。

人間萬感幽單,華清慣浴,春盎風露。

連鬟並暖,同心共結,向承恩處。

憑誰為歌長恨,暗殿鎖、秋燈夜語。

敘舊期、不負春盟,紅朝翠暮。

——宋·吳文英《宴清都·連理海棠》

斜拖鳳股盤雲墜

【黃君壁筆下的荷花】

黃君壁(1898年—1991年),生於廣州市。原名允瑄,字君壁,號君翁,祖籍廣東南海西樵人,與張大千、溥儒、黃君璧合稱為「渡海三家」。黃早年畢業於廣東公學,後從畫家李文顯游,並與粵東藏家交往。致力于山水畫,尤以畫雲水瀑布為長。1929年任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教務主任、1937年後歷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等。1949年遷居台灣,任今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主任。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傳統功底深厚,經歷了現代中國畫的繼承、演變、革新的過程。曾被宋美齡禮聘為其個人國畫教師。晚年赴世界各地暢遊名山勝水,汲取自然精華,融入畫中,所作之畫,筆墨淋漓,絢麗至極,黃君璧是一個全能型畫家。比較而言,其人物畫最少,花鳥作品相對多見,其中不乏精勾細染、色彩絢爛、直逼宋元的工筆之作。

出污泥而不染

花似玉環新出浴,香風飄處不勝情。

亭亭香遠逗詩魂,柳岸荷風月色溫。

漫向後湖尋舊跡,迷茫如夢渺無痕。

【謝稚柳筆下的荷花】

謝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後以字行,晚號壯暮生,齋名魚飲溪堂、杜齋、煙江樓、苦篁齋。謝稚柳與張大千相投,但大千豪邁,稚柳溫婉,這樣一對異姓兄弟,平分了畫壇的天下!謝稚柳的繪畫,沒有名師傳授,屬於自學成才。他初學明代畫家陳洪綬,早年書畫一副老蓮作派,後由此上溯到宋代繪畫,畫風一變。他工花鳥、山水、人物,設色明雅,用筆雋秀,清麗靜穆,曲盡其妙。晚歲更創「落墨法」,縱筆放浪,墨彩交融,別具一格。書法方面,清秀飄逸,風姿奇麗,瀟洒出塵,氣勢恢宏。他畫的荷花,從瀟洒謹嚴的宋元規範到老去粗豪的落墨格調,徜徉於煙雲懵懂的江南山色,迷戀著霧合煙圍的荷塘月影、紅葉經霜、芙蓉沐雨、覺得滿身的塵囂都為之滌盪掃除。

《蓮塘鶺鴒》是謝稚柳代表作品之一,畫面設色輕鬆自然,墨色層次分明,布局疏密有致,把荷花「輕輕資質淡娟娟」的風韻發揮得淋漓盡致,筆墨間傳達出了動植物特有的靈性,極盡自然之美。

謝稚柳與張大千,兩人是好友,常一起切磋畫藝,在藝術上互有影響。但兩人的筆性氣格是迥然有別的,謝稚柳的荷花凝靜含蓄中見瀟洒,張大千則是紆徐舒展中見飛揚。大千的花葉婀娜飛舞,謝稚柳的則是端靜圓潤。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沈約《詠芙蓉》

微風和眾草, 大葉長圓陰。

晴露珠共合, 夕陽花映深。

從來不著水, 清凈來因心。

—— 李頎 《初荷》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吳均《釆蓮》

翠鈿紅袖水中央,

青荷蓮子雜衣香,

雲起風生歸路長。

歸路長,那得久。

各回船,兩搖手。

——李康成《採蓮曲》

蓮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

猶勝道傍柳,無事盪春風。

—— 唐 · 孟郊

荷香消夏~

【王雪濤筆下的荷花】

王雪濤(1903----1982),中國現代著名小寫意花鳥畫家。他注重寫生,尤善於描繪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對我國小寫意花鳥繪畫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繼承宋、元以來的優秀傳統,取長補短。所作題材廣泛,構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麗,富有筆墨情趣。創作上主張「師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體,學先人為我所用,不斷創新」。王雪濤以其 60 余年不倦的藝術探索,對小寫意花鳥繪畫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認為:一草一木、花、鳥、魚、蟲都是有「靈性」、「非人獨有也」。他對色彩的處理也很有特色,有時以墨與色相結合,設色艷麗、豐富、輕靈、深得雅俗共賞之譽。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王昌齡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 宋· 劉攽

【陸翀筆下的荷花】

陸翀 (1908-1997),江蘇常熟人,字抑非,一非,號非翁,室名崇蘭草堂、聞鶯館 .善寫生,構圖時出新意,設色妍雅,雍容大氣,瀟洒多姿。陸抑非筆下的荷花,筆墨遒勁生動,而不失雅韻味。

濃淡色中勻粉膩,淺深痕上著胭脂。

華堂展出南熏起,一似西湖六月時。

——白玉蟾《繪蓮》

蒲塘莫遣西風人, 留補騷人舊日衣。

紅蓮嬌欲語,綠水凈無塵。

柳汀風送芰荷香

意在南田清湘間~

洛神挺凝素,文君拂艷紅。

麗質徒相比,鮮彩兩難同。

光臨照波日,香隨出岸風。

涉紅良自遠,托意在無窮。

——隋 · 辛德源《芙蓉》

綠雲飄渺動仙裳,紅艷輕勻斗曉妝。

閑向花房摘蓮子,滿衣金粉露華香。

出水荷風帶露香~

【江寒汀筆下的荷花】

江寒汀(1903~1963),別名江鴻,上漁,江蘇常熟人。 擅長中國畫。曾任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與張大壯、唐雲、陸抑非合為現代四大花鳥畫家,被合稱花卉畫的四大名旦。他擅長花鳥畫,對雙鉤填彩、沒骨寫生,均所擅長。他臨摹任伯年、虛谷的作品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在畫壇上有「江虛谷」的美譽。 他早年的畫清秀豐潤,雅緻靜美,晚年則趨向於老辣蒼茫,雄健豪放。

池塘清趣~

蒲塘逸趣

蒲塘清趣

池塘幽趣

【鄭乃珖筆下的荷花】

鄭乃珖(1911—2005),號沙堤璞夫,又號壁壽翁,漢族,福建省福州人;中國著名國畫家;幼承家學,酷愛繪畫;稍長,得葉翰侯指點,又受業於劉海粟;精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獸、青銅器皿、蔬果時鮮等;能工擅寫,工寫並用;在意境、取材、構圖、、敷彩、題款諸方面均突破前人藩籬,作出開拓性貢獻。鄭乃珖像愛自己子女一樣珍愛自己的畫作,雖然求畫者絡繹不絕,但很少將其出售。但是對於公益慈善事業,鄭乃珖卻毫不吝惜。1989年,他精心挑選了100多幅自己的作品,舉行義賣,當時賣出十多幅,共100多萬港元。一分不剩地全部捐給出,為此,他整整準備了一年。

香遠益清

朝氣滿塘

荷塘鴛鴦

啟功(1912年—2005年),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市人。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滿族,愛新覺羅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的第八代孫。啟功自北京匯文中學輟學後,發憤自學。刻苦鑽研,終至學業有成,成為當代著名書畫家,書法自成一體, 啟體點畫活潑,體勢清朗,眉目清秀,體態大方,體現了啟體典雅遒麗、豪邁瀟洒的書法風格,具有明快大方的特點。

《白蓮》

白露橫江曉月孤, 篷窗斷夢醒來初。

荷香十里清難寫, 昨夜沈吟記已無。

《白荷圖》

神工碾玉為花冠,

又散翠羽成浮鈿。

沉泥肥護根如船,

露珠不定汞走盤。

纖蘆列作箜篌弦,

清風持撥斷續彈。

畫不能工化有權,

江湖入手魚脫淵。

高吟早證蝦蟆禪。

《俞致貞筆下的荷花》

俞致貞(1915—1995.5.)女,漢族,北京人。字一雲,畫室名百花書屋,著名花鳥畫家。擅長工筆花鳥、草蟲、蔬果。其畫作筆意凝彩,致貞清遠,給人以清新典雅、純凈秀美、生機盎然的視覺享受。

《香遠益清》

錦里煙塵外,江村八九家。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唐 · 杜甫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田世光筆下的荷花】

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號公煒,祖籍山東樂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師承張大千、趙夢朱、吳鏡汀、于非闇、齊白石諸先生。早年拜張大千門下,為大風堂弟子之一 。 他長期從事花鳥、山水畫創作,繼承了宋元派雙勾重彩工筆花鳥畫的優良傳統技法,並賦之予新的時代精神。

【汪溶筆下的荷花】

雨來初荷鳴,風動看蒲戰。

涼氣著秋衣,攬香卻葵扇。

汪溶(1896年1月-1972年11月)。名溶,字慎生,號滿川村人,祖籍安徽歙縣。早年在浙江蘭溪當學徒,後於上海畫炭畫謀生。1934年起於京華美術專科學校、北京輔仁大學美術系、北京師範大學任教。1954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1957年任北京中國畫院畫師、院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擅小寫意花鳥畫,師法華新羅。

天上墮輕霞,亭亭映秋水。

芙蓉露嬌面,凝妝明鏡里。

【林風眠筆下的荷花】

林風眠(1900年—1991年),廣東梅縣人,原名鳳鳴,後來改成風眠。早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先在第戎美術學院,後又來到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學習繪畫。20年代,年僅25歲的林風眠出任國立北平藝專的校長。1928年又在杭州創辦國立藝術院,出任校長。抗戰期間,林風眠輾轉西南,生活清苦,每天面壁作畫,極力試圖打破傳統繪畫程式。1950年林風眠辭去杭州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之職,遷居上海南昌路的一幢法國式的二層樓房裡,專門從事繪畫求索。不久,法籍妻子攜女離國,他孑然一身,過起略似重慶大佛般的生活。除了美協組織他到農村、山區、漁漁場深入生活外,他就閉門作畫,每天子時已過,鄰居五能看到林風眠畫室里的亮光。十幾個春秋過去,藝壇幾乎忘記了林風眠,然而這正是他的藝術黃金時代,「林風眠格體」在寂寞耕耘中臻於爐火純青。80年代,在其晚年又在香港過著隱居般的生活。老人的頭髮幾乎全部脫落了,人老了但藝術卻不老,他的畫色彩更熱烈、筆墨更放縱、韻味更醇厚。 林風眠終生致力於溶合中西繪畫傳統,創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雨中荷塘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

荷塘夜色

滿池塘睡蓮香,紅蜻蜓點水忙。

輕風降玉露,明月照影長。

微涼, 微涼,痴步過西牆

荷塘月色

【吳冠中筆下的荷花】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1942年吳冠中畢業於杭州國立藝專。1946年考取公費留學,次年赴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深造。1950年回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藝術師範學院及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他擅長表現江南水鄉等景色,如初春的新綠、薄薄的霧靄、水邊村舍、黑瓦白牆,和諧、清新的色調,寧靜、淡美的境界,使畫面產生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翠荷》

卷荷忽被微風觸,瀉下清香露一杯。

滿池塘睡蓮香,紅蜻蜓點水忙。

輕風降玉露,明月照影長。

微涼, 微涼,痴步過西牆。

水墨《亭閣賞荷》

【周思聰筆下的荷花】

周思聰(1939年—1996年),當代著名女畫家,出生於河北省寧河縣蘆台鎮。幼時受外祖父李紹余(號野雲、蘆隱)影響,對繪畫產生興趣。初中時偶然見到刊物上德國畫家凱綏·珂勒惠支的畫作,深受震撼,珂勒惠支成為她第一個最崇拜的畫家。17歲進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學習。20歲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學習,師從李可染、蔣兆和、葉淺予、劉凌滄諸教授。25歲於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分配到北京中國畫院(今北京畫院),從事專業創作。後兼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副教授。周思聰是20世紀傑出的女畫家,一生留下了不少影響力的佳作。可惜57歲便離開了人世,走過了她57年的短短的藝術生命歷程。

筆下的清涼世界

不著紅衣愛淡妝,高情猶寄水雲鄉。

根塵不染本清絕,怎得將他比六郎。

——張大千《墨荷》

【黃永玉筆下的荷花】

【胡宇基筆下的荷花】

荷風送香氣,潭影空人心。

【歐豪年筆下的荷花】

微風和眾草, 大葉長圓陰。

晴露珠共合, 夕陽花映深。

從來不著水, 清凈來因心。

——唐 · 李頎 《初荷》

【趙秀煥筆下的荷花】

共建共享,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享研習社 的精彩文章:

梅蘭芳的書畫世界
詩文詠志 于右任篇

TAG:共享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