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康熙五彩瓷鑒賞

康熙五彩瓷鑒賞

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種,分為釉上五彩瓷和青花五彩瓷兩種,為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的新品種,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釉上五彩是在已經燒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繪畫,再入窯以700℃至800℃爐火燒制而成,工藝簡單。

青花五彩瓷燒造工藝相對較複雜,先用青花料在坯上描繪出一定的紋樣,罩上透明釉入窯燒制,再以紅、黃、綠、紫、赭等色彩在已燒成的瓷器上進行描繪,最後再入窯以700℃低溫燒成。

目前所見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明宣德時期燒制的,但數量極少。明嘉靖時期,青花五彩工藝開始流行,至萬曆朝發展到高峰,器型有盤、碗、罐、蓋盒、尊等。

它的最大特徵是:

1、胎釉和青花、鬥彩相似;

2、色彩主要為紅、黃、藍、綠、紫、黑等,但以紅彩為主;

3、其繪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畫人的顏面,不填顏色,用紅色筆加勾;

4、多用小開片,裂紋向下而緊合。

五彩瓷並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種顏色,多於或少於五種彩的陶瓷,在習慣上也同樣稱之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兩代得到了發明和發展,其配方經過不斷的創新,並進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後,才出現以紅、黃、綠、藍、黑、紫等為主的彩瓷。

五彩瓷並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種顏色,多於或少於五種彩的陶瓷,在習慣上也同樣稱之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兩代得到了發明和發展,其配方經過不斷的創新,並進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後,才出現以紅、黃、綠、藍、黑、紫等為主的彩瓷。

康熙五彩由於色彩豐富,紅彩比明代五彩用得少,因此,畫面色彩沉穩、熱烈而不浮躁是其鮮明特色。康熙五彩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從陶瓷藝術基本要素——造型與裝飾方面分析,有幾點十分突出。造型方面康熙五彩選擇的瓷料精細,拉坯修坯端正細微,一絲不苟,坯體介面不留痕迹,這一點和明代不同;瓷胎是經過精心修坯的,但造型氣勢不失,仍留有古拙、凝重、質樸的感覺,這一點與清後期造型過於雕琢、輕薄之風亦不相同。康熙時無論官窯還是民窯,瓷器造型都很規矩嚴謹、古樸端莊,這和原料製備、制坯成型等工藝技巧的純熟密不可分。

---藏品上拍-藏品出手---

鄭重提示:

1,不收購,不上門

2,贗品與當代工藝品不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聚藏友匯 的精彩文章:

奇石價格不斷的上漲。因為他體現收藏者高品位的層次、涵養和格調

TAG:聚聚藏友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