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潮州金中盧思穎:曾痴迷手機,成績跌落低谷後嚴格自律

潮州金中盧思穎:曾痴迷手機,成績跌落低谷後嚴格自律

學霸名片

姓 名:盧思穎

畢業學校:潮州金山中學

高考分數:全省文科前20名

錄取院校: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

特長愛好:看電影

座 右 銘:Live,as though heaven is on earth

學霸故事

成長經

「她絕不是黑馬,她一直都是學霸。」雖然高三的幾次模擬考試,潮州市金山中學考生盧思穎的成績都不理想,但在高考時卻爆發了,成績「闖進」全省文科前20名。得知高考成績時,她的班主任黃紅華如是說。

作為一名學霸,盧思穎其實並非一帆風順,她也曾經歷過低谷期,但在父母、老師、同學的陪伴激勵下,及時調整心態,最終收穫高考好成績。

從小記憶力好,幼兒園時曾獲打字冠軍

短髮、圓框眼鏡,話語輕柔,這是個溫柔而愛笑的女孩;沉思片刻,低頭組織語言之後,面對鏡頭泰然自若地介紹起自己,這是一個大方有涵養的女孩。

如果說每一位學霸都有其非凡之道,盧思穎的優秀記憶力應該是其獨到之處。

「她從小對漢字比較敏感,我感覺她有識字天賦。」盧思穎的母親姚立峰至今還記得,在女兒2周歲左右時曾帶她去醫院,女兒就已認得「中醫」等字。

姚立峰當時並不確定女兒真的識字,於是在講故事時,有時故意讀錯字,女兒卻能很快指出其錯誤。盧思穎在讀幼兒園時,曾在全市縱橫碼輸入法比賽中,獲得幼兒園組第一名。

父親盧金華表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家裡訂了很多報刊,「一年訂閱費超過一千元」。盧思穎讀小學二年級時,就常常在母親做飯時讀報給母親聽。

「我的房間、我爸媽的房間里都是一整面牆的書,客廳里還有個大書櫃。」在書香里長大,從小就識字的盧思穎愛上了讀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而且看書很快,「快到一本書一個晚上就看完了。」

讓盧思穎記憶猶新的是,她曾在父親的書櫃里找到四大名著,「封面發黃、書頁很薄很脆,捧在手裡怕碎了」。

對漢字的感情讓她在後來的讀書路上有了回饋,記住知識點通常是學習的好方法。

對於政治科目,盧思穎為了記得更全面,她把四本書的重點及幾十頁的拓展講義都背下來了,在考試時所有知識點幾乎信手拈來。

遭遇「滑鐵盧」,成績跌落低谷

在智能手機遍天下的當今社會,校園裡的「低頭族」也已隨處可見。

盧思穎也曾痴迷於手機里的世界,所幸,她在遭遇「滑鐵盧」之後,迅速調整了心態,改變了手機的運用方法,再度摘取勝利的果實。

盧思穎在小學升初中時,考了全市第一名,得到父母的獎勵——一部智能手機。

一開始,盧思穎沒能控制好自己,不小心掉進了手機的「坑」里。總是喜歡玩手機的她,從初一下學期開始,成績就開始下滑了。

後來,父母發現不對勁,便與盧思穎商量:「白天不能帶手機,晚上和放假時可以帶。」

盧思穎順從這一建議,但直至初三,盧思穎也沒能完全從手機的誘惑中跳出來,每天晚上回家都要先玩手機一個多小時後,才開始寫作業。

回想起當年,盧思穎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或許是因為青春期的緣故」。

讓盧思穎徹底改變的是高一的期中考試,當時的成績在全年級排在150多名。以前在班級里都是前10甚至前5的盧思穎被觸動了,「回到宿舍拉起床簾大哭一場」。

不甘落後的盧思穎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她要「痛改前非」,於是給自己下了一條規定:手機只用來聯繫家人和看英語、時事新聞等與學習有關的內容。

從此,手機不再是障礙,而是成了她的學習助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看英劇、BBC紀錄片練語感

「英語讀得少,考試前看下老師布置的習題就可以了。」盧思穎對英語向來自信滿滿,這份自信來源於她的興趣。

在所有的科目中,盧思穎最喜歡英語,在早前舉行的高考口語聽說考試中獲得滿分15分的成績。

對於盧思穎而言,每次考試結束,放鬆的方式便是去看一部英語原聲電影。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在當地中英文學校就讀的盧思穎便開始接觸英語。盧思穎覺得自己從小就打下了英語的好基礎,直至中學時興趣「被激發了」。

盧思穎說,激發她興趣的是一部英劇《神探夏洛克》。這是由英國廣播公司BBC出品的電視系列劇,一季只有3集,一集約90分鐘。懸疑故事、對話中大量的短句,讓盧思穎追劇不停。

追劇的間隙,盧思穎又上網找原聲電影、BBC其他視頻來看。盧思穎這種特殊的放鬆方式得到父母的支持,於是她每個周末回家看,寒暑假則幾乎每天都看。

盧思穎不僅看英語原聲電影電視,聽的歌也大多是英文歌,她還會買英語原版書來看。看得多、聽得多了,語感自然就有了。因此,盧思穎的英語成績從來都不差。

統籌安排,利用碎片化時間

在高考面前,高中的學習時間可謂彌足珍貴。如何運用好有限的時間,對於盧思穎而言,這是一道需要精心回答的題。

盧思穎將每天的時間安排得很妥帖:

每天早晨從6:00醒來開始,起床、晨讀練習、早讀、上課、吃飯、自修、寫作業,每天深夜隨著23時進入夢鄉結束;

每天在晨讀時做語文基礎訓練,做套題,每天刷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的數學習題;每天在夜修之前背誦當天所學……

為了騰挪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盧思穎有個小竅門,從高一期中考之後,她把原來安排在晚上的洗澡、洗衣服調整至午飯過後。因為晚上洗澡的人多,得排隊,中午錯峰洗澡節約時間。

這樣一來她可以吃完晚飯後直接回班裡學習,從而節省從食堂回宿舍的時間、排隊等洗澡、和室友閑聊的時間,「每天能增加一兩個小時。」

除了調整作息安排贏得大塊時間外,盧思穎還特別善於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

比如,在課間休息時,她或者找老師問問題,或者是做些選擇題,因為做選擇題所需的時間短。在食堂排隊等打飯的時候,她會用手機看時事新聞,關注人民日報等微信公眾號所寫的國內外大事,高三以後特別關注黨的十九大的信息。

在閑暇時間拓展知識點也是盧思穎的強項,對於政治這門時事性比較強的學科,盧思穎善於從日常中積累。

比如,前段時間很熱門的《國家寶藏》和《輝煌中國》兩部紀錄片,周末在家時,盧思穎當放鬆休閑去看,事實上邊看邊積累裡邊出現的內容,「答題的時候看到這些東西就有一種熟悉感。」

教子經:以身作則,陪伴比什麼都重要

「人們常說中國的父母很偉大,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孩子。有的甚至放棄了自己所有的追求,供孩子吃好、穿好,送孩子到最好的學校去讀書。而在我看來其實只要我們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和孩子一起面對社會、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搭起成長的橋樑比什麼都重要。」早在2010年,盧思穎的母親姚立峰就寫過這樣一篇日記。

時至今日,姚立峰依然堅持這個觀點。她認為,從小陪伴孩子,從小就進行正確引導,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他打小看見的就是婆媳鬥法、婦姑勃谿的世界,你怎麼能指望他長大了愛人如己?」姚立峰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姚立峰認為家庭氛圍對於培養孩子非常重要,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姚立峰和丈夫盧金華都非常喜歡讀書看報,他們在家裡裝了很多書櫃,收藏了大量的書籍,同時堅持每年訂幾份較好的報紙和雜誌。

「作為家庭主婦,我獲取知識和信息主要來源於圖書和報紙,不看報,我覺得自己思想跟不上時代」。姚立峰說,家裡的電視並不常開,夫婦倆最喜歡的便是陪著孩子一起閱讀、玩耍,經常和孩子一起互動,陪孩子聽音樂,送孩子上學。

堅持欣賞教育,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我們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是平輩人的關係,我不會命令她,而是尊重她。」姚立峰這麼解釋自己與女兒的關係。

夫婦倆注重「欣賞教育」,經常順著女兒的興趣挖掘女兒的潛力。女兒喜歡什麼,姚立峰夫婦會鼓勵她,「喜歡就要認真去做,不喜歡就不要做,努力了就好」。

姚立峰發覺女兒小時候就喜歡讀書識字,於是在盧思穎二年級的時候,她將家裡一份報紙里「經典閱讀」板塊介紹給孩子看,並且跟她說:「能聽到你聲情並茂地讀給我聽,是我的一種享受。」

經媽媽這麼一講,盧思穎真的拿一篇文章讀給媽媽聽。適當的時候姚立峰便加以讚賞。

久而久之,盧思穎一放學就到大門信箱拿報紙,經常在媽媽做飯的時候讀給媽媽聽。此後,姚立峰又把報紙裡面的一些小常識或有益的知識、勵志的電視節目推薦給女兒看。

女兒長大後,也時不時地推薦些圖書、電視節目給媽媽看。姚立峰便會認真地去看、去學習,即便是有些內容對她而言已經有些困難,「外國人的名字總記不住。」姚立峰笑著說。

一有機會,姚立峰夫婦還會帶著孩子出去旅遊,讓孩子增長見識。出發前,姚立峰會對孩子說,「今天我們去哪玩,最好能寫篇作文。」

事實上,姚立峰並不關心孩子是否真的寫,她希望孩子在出去玩的時候能用心留意身邊的事情。姚立峰記得盧思穎小學三年級時去北京頤和園,回來後寫了一篇很好的作文,被老師當成了範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姚立峰覺得了解孩子的夥伴是誰也很重要。她一直關注著孩子的交往對象,知道孩子不少同學的名字,但僅限於「知道」,並不深入介入她們的交往。

教育經:同學之間自發組建學習小組

「今年金山中學文科成績應該是歷年最好的。」已經有6年高三班主任經驗的黃紅華如是說。在她看來,及早地做好學生管理,適時地加壓、減壓對於學生備考非常重要。

「從開學第一天,就告訴學生們,第一學期要做三遍高考真題,讓學生們明白高考究竟考什麼,方向和重難點在哪裡。」黃紅華介紹她的「前三後三」備考經驗。

「後三」則指得是,在高考最後一個月,學生們再回顧三遍真題,摸清高考答案的組織方向,以及每個人薄弱的知識點。

黃紅華給每一位學生準備了個性化的筆記本,「這個本子主要是讓學生們做每日學習計劃以及長期計劃。」黃紅華介紹說,此舉主要是培養學生們做計劃的習慣。原本需要開小組會、抽查計劃等,到了第二學期,學生們都已經自覺做計划了。

黃紅華還組織同學們在本子里互寫祝福語,或是鼓勵學生當成日記來寫,「不少學生就在本子里將自己的情緒波動、學習狀況都寫出來,這樣就將壓力發泄出來了」。

在金中,學生們不僅可以通過「日記本」來解壓,還能找心理諮詢老師、科任老師、班主任「聊天減壓」。黃紅華便是學生們最經常預約的一位老師,以至於「像看醫生一樣需要排號預約。」黃紅華與學生一對一地聊天,她主要是傾聽,並提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包括宿舍矛盾、家庭矛盾、學習方法得當與否等。

在金中,除了老師們的合力之外,學生們也合力。根據老師的建議,同學之間自發組建學習小組。學生們自己組建、自己命名、自選組長、自我管理,大家都很開心。學習小組的成員們每周聚一次,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和學習困惑,將各自的資源共享。

「面對高考,如果是孤軍作戰,可能大家的心理問題會很嚴重。但有了學習小組後,學生們會覺得我是有夥伴的,而且大家都有壓力,這種壓力是共性的,還能互相調劑開導,這樣壓力就緩解了。」黃紅華覺得學習小組是不錯的工作方法,學生們在共享中互相得益,

如果說學習小組是一種合力的話,那麼在金中實行的「導師制」則是學生與老師的一種合作。從高三第一學期開始,金中尖子生們可以自我增加難度,自願選擇不同的科任老師作為自己的「導師」。

導師則因材施教,給予一對一的提高輔導,並在每周固定時間講解高難度題型。期間,學生還可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變換導師。

「學霸秘笈」:

堅持均衡發展的原則

文/盧思穎

在高中學習中,我認為應該根據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採取相應的學習方法。語言學科的學習從來都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應注重學習的連貫性。因而對於語文和英語,需要通過長期的積累和練習來保持一定的語感與題感。比如語文,從高二下學期開始每天我會做至少半小時的語基練習,高三後期則堅持進行套題訓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於從小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在課餘時間裡我會看英語電影,聽英文歌,有時還會看一些英文原版書籍,使自己盡量處於一個英語環境之中,從而培養了較好的語感,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英語水平。

在高三的學習中,我一直堅持均衡發展的原則,因而花費較多的時候來補齊數學這個自己的短板。在第一學期時,每個夜修我會花至少一個半小時用於數學的學習,注重夯實基礎,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提高練習。在練習中不懂的題,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使該知識點得到鞏固。考試前可以將做過的試卷、練習拿出來翻一翻,著重研究自己的錯題。

對於文綜三科我則採用背誦、做題、總結的方法。首先通過背誦與梳理知識點,形成自己完整有序的知識網路,為答題打下良好的基礎。之後通過一定量的習題來對知識進行鞏固,做題不求量多但求質優,特別是政治這一比較注重時政的科目,更應該做一些新題。最後定期對錯題進行總結,找出自己薄弱的知識點進行鞏固,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使知識真正為自己所用。同時也通過整理,從一道題的答案中總結出解答一類題的方法。由於高三時間緊張,整理的錯題幾乎沒有時間可以再看,所以在整理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利用整理錯題的時間將題目再做一遍,爭取研究透整道題。此外,由於全國卷更加註重時事,因而我在課餘的時候會多看一些新聞,了解國家大事,這對答題也有一定幫助。

在平時的時間安排上,我有較分明的規劃。該學習的時間就認真學習,該玩的時候就認真地玩。比如高三,周一到周六在學校的時間我就全神貫注地學習,利用好每一點時間,如用在飯堂排隊或是夜修下課回宿舍的路上的時間來看一些英語新聞;而周日回家時,我就拋開所有和學習有關的事情,盡情地玩,也使自己能夠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一些放鬆,緩解壓力。

除了以上這些方面,我覺得在高三學習中,心態也是影響成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喜歡通過跑步和聽歌來緩解自己的壓力,同時也會和老師同學進行一定的溝通交流。高考的最後幾天,我儘力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而不去思考高考任何可能出現的結果。在考試期間也盡量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保持一個亢奮高昂的狀態,而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悲觀消極的事情,從而利於自己在考場上的發揮。

總結起來,我覺得高中的學習需要擁有:掌握知識和運用它們的能力、合理的時間安排和良好的心態。具備了這三方面的要素,那麼便不難為自己的高中生活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了。

【策劃】 戎明昌

【統籌】 陳楓 吳少敏 廖奕文

【圖文】蘇仕日

【攝像/剪輯】鄭淼鑫 洪禮慧

【作者】 蘇仕日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PLUS 的精彩文章:

應酬多腸胃不好?周末在家燉這道湯最合適
最新消息!汕尾紅海灣5名意外落水人員遺體已全部找回

TAG:南方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