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養生:記得要少吃3種油膩寒涼食物,能讓你身體健康一整年
今年夏天冗長的高溫讓人叫苦不迭,好不容易盼來了立秋,可是立秋並不意味著整個氣候有秋高氣爽的感覺,因為立秋在三伏天內,所以白天仍熱浪襲人,在早晚可貪點涼意。立秋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做好立秋養生,將有利於順利過渡到秋季,提高身體免疫力,以免疾病入侵。那麼說到立秋養生,我們應該少吃這3種食物,才可能保障身體健康!
一、生薑
素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意思是夏天可以吃薑幫助消化健脾,祛濕解表,可見生薑乃夏季養生的佳品。雖然吃薑好處多,但是吃薑有講究,季節和時間也很重要,生活中很多人在秋天養生吃薑這一觀念是不正確的。俗話說「秋不食姜」,立秋後氣候變得乾燥,所以在飲食上就不適合去吃辛辣的食物了,生薑便是其中之一,在原本容易上火的時間再去吃熱性的生薑會讓人變得更加燥熱,還會造成身體水分流失,從而加重秋燥對身體的傷害。
營養專家表示,秋季並非一點姜都不能吃,而是要少吃。再者吃薑也得看體質,風寒病和寒性體質適宜,熱性病和熱性體質不宜。所以立秋後由於秋燥「肆虐」,一定要減少對於生薑的食用,除此之外,辣椒、花椒等這些熱性食物也要減少食用。
二、西瓜
立秋之後,雖然秋老虎還在,但是天氣慢慢早晚轉涼,脾虛體弱者容易受到外界的環境因素影響,食物的刺激更會造成胃腸功能的紊亂,引起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疾病。人們常說「秋瓜壞肚」,西瓜屬於寒性食物,對於脾胃比較虛寒的人來說立秋後一定要減少對西瓜的食用,特別是對於老年人,脾胃功能和心腎功能有所減弱,更加不能吃太過於寒涼的食物,否則容易造成寒氣入體。
平時我們可以吃些健脾胃溫補型的食物,但是西瓜以及其他生冷食物、冰鎮飲料都一定要減少食用。
三、油膩的食物
苦夏的煎熬,人們常常因為過量食用冷飲多,脾胃功能變得虛弱,才有「入夏無病三分虛」的說法。所以立秋後,不能因為稍有點胃口,食慾敞開,就急著「貼秋膘」,大量進食補品,尤其是進食一些油膩葷腥的食物,這會給本就虛弱的胃腸一下子增加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引發疾病。
所以立秋之後還是先不要進食油膩之物為妥,應該先去吃一些比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百合,山藥,蜂蜜,鴨肉等一些清熱柔潤的食物,不但消暑熱又可以補益氣。
立秋後飲食宜清補,首先為了之後的進補做好基礎,我們可以進食一些有利於調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再來就是適當的食用清熱利濕的食物,幫助排除體內濕熱,比如喝點山藥粥,蓮子粥,紅豆粥等。
以上三類食物在立秋後一定要少吃,特別是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一定要與油膩寒涼的養陰之物劃清界限。


※夫妻晨起,不宜做這4件事,長壽可能與你「無緣」,尤其是第一件
※三伏天血脂上升的「高峰期」,日常記住這5點好習慣,輕鬆一夏
TAG:驁哥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