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受持讀誦這部經的功德,比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的功德還大《金剛經淺釋》

受持讀誦這部經的功德,比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的功德還大《金剛經淺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35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在前一段經文所說要有人讀誦這《金剛經》,要為人輕賤,這因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人先世有罪業,應該墮落到三惡道去。以今世人輕賤的緣故,那麼前生的罪業就消滅了。這叫重罪輕報。那麼應該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那麼佛證得有八大自在我。這八大自在我,前幾天已經講過了。我不知道有人記得沒有人記得。如果有人記得,可以替我講一講,我就省一點氣力。

翻譯者:The abbot requested for someone among us to speak for on the eight kinds of large self confidences 自在。These were explained a several days ago I think ……so probably a several days ago.

弟子:……talk about what.

上人:什麼?

弟子:……What do we talk about?

上人:八大自在我。

翻譯者:我就是我你他的我。

上人:哎!

翻譯者:Eight great自在me,我。

上人:有誰記得就快一點講出來!

翻譯者:Whoever remember should speak forward. Or ……abbot said everything.

弟子:Eh, I could tell three.

翻譯者:Well, good. 他說有三個了。

上人:嗯,誰?

翻譯者:那個戴眼鏡的那個。

上人:啊。三個都什麼?

翻譯者:What were the three?

弟子:……(註:聽不清楚。)

翻譯者:錯了,完全錯了!他就是講那個我們;昨天他來聽這個講演的嘛!他講這個昨天講的東西…

上人:昨天講的是什麼?

翻譯者:是《楞嚴經》裡頭的那個波……者……其他的道理。

上人:哦!那他是不懂。有人懂沒有?我們自己有懂的人嗎?

弟子:……。

上人:哦…,嘿嘿!

弟子:……什麼地方都有「我。」

上人:這有八種自在我,Nobody remember?嗯!哎!我給你們講了,這個釋迦牟尼佛,他成佛了之後,證得這八大自在我。有八個自在我。

這個八個自在我,第一就是,能示一身為多身「我。」能現出來一個身變成多身。這是第一。第二呢,以這個一粒微塵那麼大的一個身體能遍滿三千大千世界。這第二。第三呢,他能以這個大身輕舉遠到。方才你說可以到很遠的地方,這輕舉遠到:這第三個。第四個呢,能以無量類身(無量類,就不是一個種類,甚至於佛身、菩薩身、聲聞緣覺身、天身、人身,這個阿修羅身,乃至餓鬼身、畜生身,這叫無量類,無量類,無量種類的身。)常居一土。一土就是一個國土。這第四。第五種身呢,就是諸根互用。

諸根互用,你們聽慣了的,是不覺得奇怪。沒有聽慣經的,說這真奇怪!怎麼奇怪呢?眼睛能吃東西,耳朵能看東西,鼻子能說話。你看!鼻子可以演說佛法;嘴呢,也可以聽,又可以吃東西,又可以聽,又可以看。哎,你看!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互用,每一根都可以有六根的這種能力,這叫六根互用,諸根互用。那麼第五。

第六呢,他得一切法而無法相。雖然得一切法,但是可不著一切相;沒有相,沒有法相:這第六。第七呢,能說一偈義(這一個偈頌的意思、這個義理),經無量劫。經過無量劫那麼長的時間,也說不完這一個偈頌的道理。這第七了。第八就是身遍諸處。他這個身,可以遍滿一切處,猶如虛空一樣的。這是八大自在我。

我大約上個禮拜講的,誰不知這個禮拜就給我就都忘了!這是,我費這麼多氣力,沒有人拿著當一回事。但是,我也還不嫌會麻煩,今天再給你們講一遍。你們再要記不住了,等下個禮拜我再講一遍。那麼相信哪,一而再,再而三,無論如何會有一個、兩個人可以記得住。

這個釋迦牟尼佛,他念,「念」就是回憶,就是想。想什麼呢?想過去無量阿僧祇劫,過去沒有數量那麼多的阿僧祇劫,沒有數量。於然燈佛所,我於然燈佛前,我在然燈佛那個時候。在釋迦牟尼佛最初發心,他那時候是一個陶師。什麼叫陶師呢?陶師就做磚做瓦的、做磁器的這種的工作的師傳,這種的技術人員。就專門造磚,造瓦,造這個茶杯,茶壺,這些個磁器,這個陶磁的師傳。

那麼那時候有一個古釋迦。這個古釋迦一看這個陶師的機緣成熟了,應該去度這個陶師去了。這個陶師叫什麼名字呢?叫廣熾陶師。廣,就是廣大的那個廣;熾,就是五蘊熾盛苦的那個熾,就好像很多火似的那個熾。這廣熾陶師一看見古釋迦來了,他就歡迎得不得了,高興得不得了!這回我也見著佛了。見著佛,他就聽這個佛說法;一聽佛說法之後,他即刻就發願了。他發什麼願呢?他發願說,你這個佛啊,真好!將來我成佛也和你這個佛一樣,和你這個佛一樣,我的名字也叫釋迦牟尼。就在這個佛前發願,去修道。

那麼從這個佛,到寶積如來這個時候,這是中間經過七萬五千佛。七萬五千個佛,這叫第一個阿僧祇劫。那麼他由做陶師那時候就發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修行,經過七萬五千個佛,就到寶積如來那個時候。這個時間有多長啊?你算算,這每一位佛,都不知多久才能出世!他經過七萬五千個佛。那麼這叫第一個阿僧祇劫。

由寶積如來到然燈如來這個時候,這又經過七萬六千個佛的時間,這叫第二個阿僧祇劫。

那麼由然燈如來,再到這個聖觀如來,這是第三個阿僧祇劫。那麼第三個阿僧祇劫,他經過七萬七千佛。

第一個阿僧祇劫是七萬五千,第二個是七萬六千,第三個是七萬七千五百個佛。那麼經過這麼長的時間,這叫三大阿僧祇劫,他修成佛的。那麼這個我相信以前也沒有講過,現在才給你們講出來,這叫三大阿僧祇劫。

所以說「我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得值」,也就是值遇,也就是遇著。遇著多少呢?這回說得更多了,「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那麼多的諸佛。「悉皆供養承事」:那麼這每一尊佛,釋迦牟尼佛都供養他,承事他。「承」,就是奉承而服侍,好像服勞執役,這個種種之類的。「無空過者」:哪一位佛,他也沒有說空空的就過去,而不供養;都供養。

「若復有人」:假使要再有人,「於後末世」:在這個後來,末法的時候,「能受持讀誦此經」:能以心受此經,身持此經,能以對著本子來讀,離開本子來誦這個經典,「所得功德」:他所得的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於我在以前三大阿僧祇劫,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那麼多的諸佛呀,那個功德,「百分不及一。

千萬億分」:百分之中,也不及其中的一千萬億分之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乃至於,用這個算數,用這個譬喻來比喻,也比方不出來那麼多的功德。所以,我雖然供養過那麼多的諸佛,那麼大的功德,將來末法的時候有人,只能受持讀誦這個經的功德,就比我那個功德,高出百千萬億那麼多的倍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受持讀誦《金剛經》的人為什麼會被人輕賤呢?《金剛經淺釋》
佛法觀宇宙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