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安石是北宋堅定地改革家,但在生活上卻又是如此表裡不一

王安石是北宋堅定地改革家,但在生活上卻又是如此表裡不一

都知道,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臨川(現撫州)人。他自幼聰穎,酷愛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是北宋神宗年間傑出政治家、文學家和著名改革家。

王安石詩文長於說理和修辭,善用典,警辟精絕,風格或遒勁有力,或情韻深婉。王安石在政治上堅定不移地推行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政治變法,與反對派據理力爭決不妥協,對宋初社會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被後來列寧譽為 「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

但在生活上,王安石給人們的印象又是一個極隨便的人,尤其在吃食上,飯桌上擺什麼吃什麼,與同事聚餐,又是哪道菜距自己最近,就吃哪道菜,無論那道菜是葷還是素,是甜還是咸。

據說,有一段時間,王安石在外就餐的飯桌上又總會上一道獐肉,跑堂的每次布菜都會把獐肉放到王安石跟前,於是,王安石就專吃獐肉,不吃別的菜。以至於同事們都認為獐肉是他的最愛。有一次,同事與他妻子王夫人說起此事,王夫人倒不由意味深長地一笑說:以後你們把別的菜放到他跟前試試。大夥照做了,結果發現王安石仍然只吃離自己最近的菜,壓根兒就沒有察覺到他「愛吃」的獐肉被人換掉了。

而在人人都喜好喝上一口的宋代,表現在飲酒上,王安石卻又與他人不同,他總以自己不喝酒為由,拒絕他人勸酒。所以,無論何人勸說,如何勸說,擺在他面前的酒又是從不會動上一口。這在當時人們的眼中,又認為王安石簡直就是一個不通情理的怪人。

可後來,據研究王安石和宋史的學者又研究發現,王安石也不是沒有自己的鐘愛,尤其是在飲食方面,表現得又格外突出。清朝史學家顧棟整理的《王荊國文公遺事》一書中,就說王安石最喜歡吃羊頭簽,後來又有學者研究發現,王安石又最喜歡喝自家釀的醇酒。而且他這種喜愛又非常特別,是一邊看書,一邊邊吃邊飲,或看一頁書,吃一枚羊頭簽,喝一口自家釀的醇酒。興緻勃勃,興味盎然。

酒在宋代自不必說,幾乎家家釀造,又幾乎人人都好喝一口。而能存放一定時間的酒,又可稱得上醇酒。至於清醇酒,又是宮廷一種御用發酵酒,在當時又相當出名。

在說羊頭簽,又是什麼東西呢?羊頭簽在宋代也稱網油卷。豬腸子上面裹著一層網油,撕下來,沖乾淨,鋪到菜案上。羊頭煮熟,剔掉臉肉,把臉肉切成絲,用鹽和其他作料拌一拌,鋪到網油上去,然後像卷壽司一種把網油捲成長筒,切成小段,擱麵糊或者雞蛋糊里蘸一蘸,把口兒封嚴,一個一個拿到滾油里炸,炸至通體金黃,用大笊籬撈出來,控油,盛到盤子里。這玩意兒,在宋代就叫羊頭簽。

一邊看書,一邊信手拿一枚羊頭簽吃,然後再喝一口自家釀的醇酒。可見,王安石在生活上,尤其是在飲食方面,他也並非沒有個人喜好,只是不願與他人分享,願意自享其樂而已。

當然,如果在當時,他願意把羊頭簽和自家釀的醇酒拿出,分享給他的同事甚至政敵吃,也許他的政敵就會少去許多,他的改革說不定還會順利一些。

「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這也是當時王安石對「酒色財氣」四字的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伶醉老酒 的精彩文章:

TAG:劉伶醉老酒 |